园艺疗法最早起源于英国。早在1699年,一位名叫李那托·麦加的英国人就在《英国庭院》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有了记载: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儿,拔拔草,这样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园艺疗法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越战以后。美国把园艺疗法引入到伤员康复和职业培训中,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心灵,因那些花花草草得到了软化。
目前,园艺心理疗法包括治疗性的庭院设计和含操作内容的园艺治疗活动,比如艺术品及手工艺的制作、团体活动、远足及郊游、室内栽种、户外栽种等等。
那么,这些内容与人们自发的亲近绿色和自然的行为究竟有什么差别?最关键的是,接受这种疗法的人,不是自发、自主地进行园艺活动,而是必须在园艺疗法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园艺心理治疗师需要作出诊断,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选用不同植物和园艺操作活动,并在治疗结束后作出评价。
△ 若要小孩亲近大自然,就需通过嗅、触碰、品尝,双手沾满湿润的泥土埋下种子,透过照顾、观察和认知去参与植物的生命周期。
园艺治疗:打造心理绿洲
当科技电子产品充斥着生活,慢慢偷走了许多人与大自然亲密的时光,甚至遗忘了鲜花的味道,也很久没赤脚与湿润土地接触。实际上,资讯洪流中,似乎只记得钢骨森林里每间购物中心名称,却不知道面积渐缩的自然雨林,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宝藏。
朋友群近年来兴起居家园艺,打造绿意空间,也算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偶尔轻轻触碰粗粗的薄荷叶面,闻一闻清新芬芳的香味,烦躁的心情会随风而去。其实无需报告验证,当我们长期置身户外,很快就恢复元气,倦怠感也会消失,压力和抑郁随之大减。
由于绿地渐渐减少,加上生活环境不允许,没有太多机会感受植物的魅力,身心灵累积不少负面情绪,长期无法渲泄,很快陷入郁闷或化成愤怒暴躁。台湾园艺治疗师蔡佑庭就借助植物力量,透过园艺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改善身心灵状态,让植物“照顾”他们。
简单而言,藉由亲近植物改善生活行为,让身心健康得到疗愈效果。
你们相信植物会照顾人吗?
张曼老师面带微笑地问,这里说的“照顾”并不是提供住宿或饮食,而是人的心灵。一个人用心照顾植物,会关心是否有足够光线、水分,让植物拥有足够养分进行光合作用。脚步学会放慢,照顾植物时心灵也获得沉淀,调整呼吸和生活节奏,进而也会懂得欣赏眼前植物的美,形成一套自己的植物美学。
真正的治疗师是植物,园艺心理治疗师只是扮演人与植物的桥梁。
张曼说,他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对植物感兴趣,愿意把它带回家或出现在生活空间里。
相比热爱园艺者,园艺心理治疗的范畴会更集中在治疗。广义上,前者也是为自己进行园艺治疗,促进身心健康;后者却要经过评估需求、设定目标、观察和事后评估与分析的过程,贴近参与者的个别需求而进行治疗。
张曼举例,对于中风人士,如果参与园艺治疗就会设计不同园艺工作,提高他们的关节活动度(ROM)。中风者初时只能动动手,透过园艺活动,当他们愿意走入花园动手工作,无意中也在为他们进行复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之余,植物对中风者情绪也提供了正向回馈,减少忧郁、焦虑,舒缓和降低负面指数。
△ 艾草与华人社会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治病、制成药膳等,而艾草也是园艺治疗中最常用的植物。
园艺与心理治疗大不同
然而园艺心理治疗师并非单纯教导种植,而对人和植物要有专业知识和处理方法。若与心理治疗做比较,后者倾向谈话,治疗者和对象之间有很多生命经验,要面对很多内在沉重的黑暗部份,两人关系会有一个张力;反倒园艺治疗藉由植物成为媒介,成为治疗师和对象之间的缓冲物。因此两人是处于对等地位,一起在跟植物工作。
“此时,我们可以将想要的(治疗)目的偷偷‘滑’进去,例如如何减少焦虑,引导正面思考,不让对象觉得很刻意或在进行暗示。”
园艺疗程甚至适用吸毒人群,请对方照顾大量需要浇水的植物,例如薄荷、水生植物。喝水对吸毒人士很重要,水可以帮助他们很快代谢毒素。因此,要求大量浇水这个动作也有一种心理潜在的暗示,让对方知道本身和植物一样需要喝水,透过水净化自己。
园艺治疗非只重治疗
严格而言,园艺心理治疗至少要8到12周,这是为了让接受治疗者完整参与一个植物的生命周期,接受完整的生命讯息。然而,治疗会分不同层次,以中风病人为例,会有一个医疗目的,园艺治疗可与医生、物理康复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设计不同园艺活动以达致目标。
园艺心理治疗不仅聚焦在“治疗”,排除医疗目的,园艺也涵盖益康活动,如全天企业员工舒压活动、在疗养院带领一班老人打理菜园。
△ 精神饱满的植物让居家空间变得生气盎然,也成为身心灵疗愈的绿洲。
选择植物有条件
谈到园艺治疗的植物,所选择的植物必须符合一些条件:
第一、生命力要强,像艾草不用特别照顾,只要给它土壤阳光就可以长得很快;
第二、可提供多感官刺激,如视、味、触觉刺激;
第三、必须有教育、文化和美感价值。
对比欧美地区,他们大量采用香草植物,如迷迭香、薰衣草;而陕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许多西洋香药草长得不好。因此张曼在园艺治疗过程中,会采用更适合本土的植物,例如薄荷、罗勒、百里香等,这些也是大家熟悉的植物气息。
失忆老人找回记忆密码
植物和大自然拥有神奇疗愈力量,一位失智10年的杨班长参与失智园艺活动后,无意中想起孩子的乳名。
杨班长未参与活动前经常在家沉默呆坐,连至亲的伴侣也不认得。参与活动后逐渐打开心房,有说有笑。有一次为了庆祝中秋节,要为柚子设计一个表情,并想一句祝福的话送给想要祝福的人。
当杨班长展示设计好的柚子娃娃,向大家说这个是“小乖宝”,并祝他平安快乐。大家只是鼓掌,但坐在一旁的杨太太心中却莫大震撼,因为这正是他们意外离世的独子乳名。不过,杨班长那时已失智,对丧子之事没有反应。但却没想到,这个柚子娃娃却让他说出了遗忘已久的名字,还祝福自己的孩子,让他太太心灵也因此感到慰藉。
△ “魔法小农夫——园艺治疗与儿童”讲座上,参与者学习如何制作艾草蚊香
与孩子一起工作
因心理系的背景,张曼连续多年参与服务社团,针对智障者进行辅导。例如教导孩子面对情绪、调整对自己的期待,怎样与父母健康沟通。她很享受与小孩之间的轻松互动和陪伴,也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快乐和获得疗愈。
她会注重协助拥有智能障碍的孩子,因此针对参与园艺治疗的小孩,重点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增加感官经验,让他们去触摸、嗅不同植物的味道,接受这些生命讯息,对外在世界感兴趣。一旦原本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对外界产生好奇,开窍之后,学习能力就会变快。
“由于特殊族群的选择很少,加上本身的障碍,我们会优先服务他们。即使全瘫在床上,我们也可以把盆栽带到他床前面,让他跟植物一起工作。”
园艺是一堂生命课
长期关注儿童与自然议题的美国作家理查洛夫曾说,现在的孩子都有“大自然缺失症”,但这并非医学病症,而是小孩已不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现象,与自然逐渐疏离。
根据张曼老师观察,很多父母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面,有洁癖、担心肮脏、危险、不喜欢植物等,外加科技设备的诱惑,促使小孩不再欣赏自然生态之美。以爬山或森林徒步为例,就可以有丰富的身体经验和感官刺激,但现在小孩起床上学,乘车或到便利店买东西,身体经验就非常的少。蔡佑庭说,当我们一直在房子里面,身处科技产品声光刺激时,身体感官会变得很迟钝,好像很多人走路都会撞到东西或跌倒。
虽说照顾植物,但很多时候会有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发生。
张曼有次带领小孩们清除水池水草,突然有一只狗掉进水池,小孩们就赶紧讨论想办法拯救小狗。“这并不是设计好的,而也正好是教育的好机会,尽量让他们想办法。”
还有一次是碰到烈日,池里有些蝌蚪,水快要干涸了。
有一名小孩赶紧呼叫大家来救蝌蚪,结果大家就拎着水桶,用手将蝌蚪掬起来放进水桶。
顿时,园艺活动就变成一堂尊重生命的教育。
家庭园艺治疗常用物料
植料—泥炭、水苔、珍珠岩、蛭石、火山岩等
植物—蕨类、彩叶草、罗汉松、文竹、椰苗等
装饰—房屋、桥梁、道路、河流、家禽、动物、昆虫等
容器—花盆、盆景盆、景观缸等
❤
❤
张曼
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园艺心理治疗第一人
高级心理释梦师
音乐治疗师
资深催眠师
家庭婚姻治疗师
西安文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讲师
陕西省西安小学心理咨询老师
中国音乐治疗师联盟成员
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理事
主要从事儿童偏差行为、青少年问题、婚姻情感、情绪压力管理、人际交往障碍、亲子关系、个人成长等心理咨询工作
问:园艺心理治疗是普通的栽花种草吗?
答:不是,张曼老师研究精神分析多年,本身精通园艺技术,在这些年浸润心理咨询临床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如何把园艺与心理治疗整合,帮助来访者更轻松愉快地得到疗愈。园艺心理治疗就是张曼老师把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人本理论等心理学理论融汇贯通与园艺活动中的集大成经验的升华。在玩中得到疗愈与个人成长,改善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来自大自然的“治疗师”---认知症园艺疗法
园艺界又纳新宠?“园艺疗法园”怎么玩?
园艺疗法:从神经科学视点解释心理康复与植物的关系!
宠物服务园艺师简历模板
盘点——世界10大流行的自然医学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与应用》治疗师必备
家有宠物如何园艺:选择对宠物友好的植物
宠物芳香疗法,用香味治疗宠物的病痛
洛克王国怎么成为园艺师
汪星人医生山羊园艺师 人类的饭碗都让宠物抢了
网址: 园艺疗法 — 植物才是真正的“治疗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40010.html
上一篇: 如果你想养宠物的话,心理学家建议 |
下一篇: 国家卫健委、人社部发证!超详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