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理韧性(resilience)指的是个体能够从逆境和创伤中迅速恢复活力,成功适应压力情境的心理现象.对于心理韧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这一问题,以往诸多相关研究都进行过理论和实证探讨,然而由于被试群体,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研究者们并未达成共识,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争议.因此,本研究运用元分析的方法,综合,定量地探讨了中国被试的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同时考察被试年龄,心理韧性操作定义,心理韧性测量工具,生活状况等潜在调节变量的作用.经过严格的检索与筛选,共有87篇文献91个独立样本被纳入到元分析中(N=55536).结果发现:(1)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总效应值为0.065(z=1.523,p0.05,k=91,95%CI=-0.148,0.019),效应值接近于0且不显著,表明心理韧性不存在性别差异.(2)操作定义和测量工具对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起调节作用(Q_(BET)分别为9.707,20.450,p值均小于0.01).具体来讲,将心理韧性定义为动态过程时,女性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的心理韧性水平(d=-0.181,p0.01),而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体品质时,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d=0.076,p0.05);采用CD-RISC进行测量时,男性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的心理韧性水平(d=0.269,p0.05),采用RSCA进行测量时,女性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的心理韧性水平(d=-0.356,p0.01),而采用其他测量工具时,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元分析结果对于将来心理韧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干预,尤其是在性别维度上的考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
相关知识
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青少年乐观对抑郁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
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心理韧性的研究进展
心理韧性量表
褚时健的心理韧性:跌落谷底的反弹力
心理韧性和心理弹性区别
网址: 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5466.html
上一篇: 心理韧性,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
下一篇: 张晓萌教授:越是感到焦虑,越要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