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实验室里的“宠儿”——小白鼠的那些事

实验室里的“宠儿”——小白鼠的那些事

小白鼠是目前教学、医学及生物学等科学研究经常应用的使用量最多的一种动物,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进行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的效价比较等。用人工接种或化学物质致癌的方法可以导致生长各种肿瘤,很适应抗癌物的研究。

提到老鼠,人们对这种动物是相当畏惧的。鼠,什么东西都咬,还会传播鼠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俗语就表明人们对老鼠的憎恶。古人对自己畏惧的东西普遍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于是,古人在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

到了现在,人们发现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中国,有约170多种鼠类,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老鼠有家栖和野栖两类。广东地区常见的家栖鼠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野鼠主要是黄毛鼠,又称罗赛鼠、田鼠。其中有一类鼠,对人们贡献非常大,那就是小白鼠。

小白鼠的含义

小白鼠并非是指老鼠里的一个种类,而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中作为实验动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大鼠的种类通常是褐鼠、小鼠的种类通常是小家鼠。很多地方也会繁殖小白鼠作为爬行类食用,由于攻击性较弱,爬行类能安心食用。

小白鼠是目前教学、医学及生物学等科学研究经常应用的使用量最多的一种动物,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进行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的效价比较等。用人工接种或化学物质致癌的方法可以导致生长各种肿瘤,很适应抗癌物的研究。

全国各生物科学研究所,通过严格选择和淘汰,使某些品种小白鼠的高产、敏感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鉴定等各种试验研究使用的通用动物,已广泛用于我国生殖生理、肿瘤、毒理、药理、免疫和微生物的科研工作及药品、生物制品等的制造和检定工作。

小白鼠的历史

我国饲养小白鼠历史最早,据记载,公元307~1641年,就有人捕获野生小鼠进行饲养,并作为古代僧侣们的祭物。据资料介绍,从18世纪开始,小鼠开始成为实验动物,有的也进行观赏饲养。

1900 年,尘封 30 多年的Mendel遗传定律被来自欧洲几个科学家发现,生命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在不同物种中验证Mendal遗传定律,小白鼠作为哺乳动物一员,当仁不让地成为研究对象之一。

而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Castle一生中公开发表了 246 篇论文,其中有13篇与小鼠直接相关,他的研究开创了小鼠遗传学的先河,被称为“哺乳动物遗传学之父”。他通过早期培育的小鼠开展孟德尔定律和肿瘤方面的研究,并于1905年发现了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与毛色相关的等位纯合致死基因。

在早期研究中,由于所用的小鼠遗传背景较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变异性。因此,在1907年,Castle让学生利用小鼠开展遗传学相关研究、为了避免遗传背景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各位科学家开始强制干预小鼠交配,人为圈地,连续地让全同胞小数开展繁殖,以此来获得等位基因纯合、遗传背景相似的近交系小鼠。

1909年,C.C.Little培育出了第一个近亲繁殖的小鼠株系,也就是近交系小鼠:DBA。小鼠DBA株系被公认为第一个现代实验小鼠株系,至此,真正的实验室老鼠就此诞生,直至今天,DBA株系仍然是重要的动物模型。

1916年,C.C. Little和Ernest Tyzzer通过利用近交系小鼠进行肿瘤移植发现了肿瘤移植排斥现象。随后,Jackson实验室的George Snell对此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研究,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发现了组织相容性基因。这项重要的发现从此开辟了免疫学研究的新时代,Snell也因此荣获了1980年的诺贝尔奖。

1918年,一战服役结束后,C.C.Little 来到了生命科学研究圣地——冷泉港,用一只编号为57的雌性小鼠的后代培育成了著名的C57BL的小鼠株系,成为至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小鼠株系之一,并于2002年成为第一个完成小鼠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验室小鼠。同时,这也是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第一个测序对象。

1929年,靠着汽车行业的巨头两位大财阀的资助,作为缅因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两所大学前校长的C. C.Little在美国的缅因州巴尔港成立了Jackson实验室,专门开展小鼠遗传学和人类疾病的研究,而今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鼠遗传学研究中心之一。至此,小白鼠繁殖进入了辉煌时期。目前世界上已建立的近交系有近千种之多,常用的近交系小鼠有50个品系。

小白鼠的用途

最初,小鼠来源于野生鼷鼠,从17世纪开始用于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20世纪初,小白鼠被广泛用于遗传学、发生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13年,研究人员培育出白化小鼠,即目前被广泛使用的BALB/c小鼠,俗称“小白鼠”。

小白鼠被大量投入实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因为它体型小,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一般不会咬人,方便饲养管理,科学家容易控制,这意味着它方便实验操作。

其次,小白鼠对外来刺激很敏感。它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一只小鼠死亡,这是其他实验动物不能比的,所以小白鼠常用于安全评价和毒性试验。另外,小白鼠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所以也适合用于肿瘤学研究。

另外,小白鼠能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也就是说,科学家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许多实验需要统计学分析,这就要求数量充足的实验动物,比如免疫、遗传和药物研发相关实验。由于实验繁多,需要大量的实验体,小白鼠就成为了很好的选择。因为小鼠性成熟早,生产繁殖很快,繁殖能力强。通俗来讲,就是特能“生”。小白鼠一次排卵10-23个每胎产仔数为8-15只,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生育期为一年。

除此之外,小白鼠的基因也很有优势。2003年,实验小鼠基因组DNA测序完成,人们发现小白鼠身上的3万-4万个基因中有90%左右的基因与人类高度相似。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用小白鼠完成,人类很多顽疾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

有趣的是,做实验用的小鼠不只有白色,小白鼠在实验室里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它们有灰色、棕色、黄色、黑色等。如野生毛色小鼠有C3H、CBA/N等;黑色小鼠有C57BL/6、C57BL/10、C58品系等;灰色小鼠有C57L、DBA/2品系等;白色小鼠有A、AKR、BALB/c、RF、SWR等品系。

不过一些实验周期较长,比如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结果的实验就不能用小白鼠做实验。因为小白鼠寿命短,只有2-3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小白鼠是一种很有饲养价值的小型实验动物和玩赏动物,它在各种药物、血清、疫苗等生物鉴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作为幼小的低等动物,为人类科学事业挺身而出的它,确实对人们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关知识

向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致敬!
同样是小白鼠,你为何如此优秀?因为我们是宠物鼠!
伟大的小白鼠,我们为什么选择它做实验?
伟大的小白鼠,谢谢你!
小白鼠经常被用于做实验居然是因为这个,小编都脸红了……
小白鼠经常被用于做实验居然是因为这个,小编都脸红了……
“小白鼠们”是如何成为实验动物的?
电击训练后小白鼠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实验动物“小白鼠”
科学探索“实验小白鼠”的前世今生·重庆科技报数字报

网址: 实验室里的“宠儿”——小白鼠的那些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6179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探秘高校实验室,“为科学而生”的
下一篇: 价值数百亿产业量级的实验动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