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运动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由芒果TV自制的全国首档儿童运动真人秀节目《小巨人运动会》迅速以破圈之势进入公众视野。节目邀请了24名学龄前萌娃和6位热爱运动的明星领队共同参与了一场综合运动会,在这场运动会中不仅包含了短跑、跳远、软式标枪、啦啦操等基础项目,还设置了斯巴达、雪合战、平衡车等新颖的运动项目,并且在节目中开设了“刘翔100秒小课堂”,为观众和家长展示了儿童运动前热身、体能训练、亲子互动游戏的要点和方法。丰富的节目内容和萌娃们天真、俏皮、热血的表现为《小巨人运动会》获得了观众与家长的好评和可观的收视量,极大的激励了孩子与家长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刘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刘卉认为,为了合理安排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少年的训练计划,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家长与教师应知晓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会受其生长发育规律所影响,因此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对科学指导儿童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少儿生长发育会受到诸多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其规律基本相同。首先,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生长发育不仅是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成熟,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都是由缓慢的、不明显的量变到突然的、根本的质变。其次,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但各阶段又是相互衔接、逐渐过渡的。生长发育还具有不平衡性,在不同时期发育的速度不一样,呈波浪式发展。以身高为例,从胎儿到成熟具有两个发育高峰期,第一次生长发育高峰期是在胎儿时期,出生后生长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10-12岁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一些生长发育指标也具有性别差异,在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龄的男孩与女孩之间身高体重相似,这是由于女孩的性成熟期比较早,因此10岁以前男孩女孩的身体中差异并不明显,直到11-15岁女孩的身高体重会超过男孩,但15岁以后又被男孩远远超过,出现男女儿童生长发育交叉的规律。此外,各器官系统发育彼此也不平衡,例如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而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力量、速度和耐力各项身体素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并不相同。7岁以前男女在身体素质上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7岁以后各项素质开始逐渐进入敏感期,这也提示了学校体育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小巨人运动会》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选择7岁以下的孩子并且将队员们划分为5-7岁的大龄组和3-5岁的小龄组分别进行比赛,对各组进行男女混合比赛也是可取的。比赛项目也分别设置了体现速度素质的50米跑、体现爆发力的立定跳远、体现耐力素质的斯巴达,充分展示了学龄前儿童应具备各项素质。力量素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多,但是最大力量除了随年龄的增长肌肉体积增长而增大以外,通过后天训练还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女孩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为11-15岁,男孩为12-16岁。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其发展敏感期为7-12岁,在此阶段发展动作频率有助于速度素质d的提升,因此这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黄金时期。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女孩有氧耐力的发展敏感期为9-14岁以及16-17岁,无氧耐力为9-18岁,男孩分别为10-17岁和10-20岁。一般认为,儿童少年从8岁起可以进行有氧耐力的练习,多以慢跑的方式进行心肺功能的适应性训练;15-16岁无氧训练可以逐渐增多;16-17岁可以进行大强度的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因此,根据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有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两大因素。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方向,环境条件则影响着发育的进程。环境因素又包含了社会因素、气候和季节、疾病、营养和体育锻炼。其中,体育锻炼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中患有矮小症的“泡泡”在进行运动训练后身高增长了16厘米,也可以证明合理的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配合科学的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改善由疾病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运动能够使骨骼增粗增长、骨质坚实,关节韧带增厚,肌肉弹性成分增多,促进身高发育,增加肌力与肌肉耐力。运动时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速度加快,器官组织需氧量增加,长期锻炼能够增强心功能储备,提高呼吸系统功能,增加组织的氧利用率。同时,运动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良性变化,消除神经紧张和脑疲劳,调节激素分泌,增强对不良外环境的 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2、儿童少年生理特点及体育训练
儿童少年相比成人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掌握其生理特点有助于制定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儿童少年骨骼呈三多一少的特征,骨骼软骨成分、水分和有机物质较多,无机盐少,骨密质较差,易弯曲变形而不易骨折;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收缩能力较弱,容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均衡。此外,儿童少年血流总量比成人少,心脏容积小,心缩力弱;呼吸肌肌力较弱,呼吸浅而快,肺活量较小;大脑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容易疲劳。因此,在对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训练时,训练计划应符合肌肉力量发展规律,依照年龄特点设置运动负荷,选择适宜且多样的运动方式,应以强度中等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训练为主,强调呼吸与运动相配合,在训练中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平衡两侧肢体的发展。
科学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是保障运动训练效果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发布的《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指出,儿童少年的体力活动不仅是运动锻炼,日常玩耍、交通出行和家务劳动也是体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儿童少年运动锻炼应从少量的身体活动开始,随着他们逐渐适应再逐渐增加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指南中建议5-17岁儿童少年平均每天至少做60分钟以有氧训练为主的中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以增强骨骼肌肉为目的的体育训练。此外,应尽可能的减少儿童少年的久坐时间,尤其是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WHO还强调,为儿童少年提供安全和公平的运动环境尤为重要,鼓励他们参与适宜的、愉快的、多样化的运动是帮助他们坚持运动训练的关键。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刘卉还指出,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儿童少年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但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受训儿童的年龄及所在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的训练计划。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进行分组训练,以保证其训练效果,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
小乐程: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意义?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例6篇
体育面对面|走近中国男子少年曲棍球队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1年全国台联两岸青年体育文化(重庆)拓展研学营在重庆綦江开营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场地的关系的研究
喜报 | 北体飞盘运动俱乐部夺得首届中国大学生飞盘联赛总决赛冠军
北京物资学院新闻中心
网址: 北京体育大学专家系列访谈之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院长 刘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0895.html
上一篇: 手筋训练:提升健康与力量的秘密武 |
下一篇: 《力量训练中的呼吸技巧:提升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