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各大新媒体平台刮起了一阵“鼠鼠”风,以“鼠鼠我啊”“鼠鼠我呀”开篇的文案风靡一时,字里行间道出各式各样的生活心酸。
自嘲是一种正常的负面情绪发泄方式,鼠鼠般的大众用以释放生存压力、生活压力,这是“鼠鼠文学”的情绪色彩。与“鼠鼠文学”几乎同时兴起的还有网络热词“浪浪山”,它出自动漫《中国奇谭》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小猪妖在浪浪山跟着山大王做事,每天被大王剥削、欺压却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回到家对母亲报喜不报忧,谎称大王对自己很好。小猪妖想离开浪浪山去外面闯荡,但是担心浪浪山之外还是浪浪山。这个故事真实描述了“打工人”的心酸苦累,因此网友们用“浪浪山”来代表自己生活中难以走出的困境。出身、能力、阶层都是底层民众翻不过的“浪浪山”,我们被困囿于现实生活的繁重枷锁中,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烦恼和负担,也迫切需要一个合理发泄口来倾诉。
“鼠鼠文学”的兴起让大众得以自如地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不得志、排解苦闷,此外鼠鼠本人也期待收获心理安慰与群体认同。正如抖音上这段广受共情的配文:“儿时竟觉星可摘,抬头不见少年郎。鼠鼠我从小到大得了满满一墙奖状,觉得自己天赋异禀、未来可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这叫乡镇做题鼠。肆意不羁的少年鼠如今却为了生存发愁,关关难过关关要过,路的尽头永远都是路。鼠鼠我呀,也想骄傲热烈地过一生,但怕是做不到捏。”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逐渐体会个体的渺小与力量微弱,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处于平衡心态的阶段,因此通过“鼠鼠文学”的表达方式试图融入大众群体,用平凡或平庸的群体特征引起网友共情,从而获得归属感、认同感。
情绪宣泄与群体认同是“鼠鼠文学”的两个基本特征,折射出玩梗网友的心理定位——底层民众。学历较低、工作难求、家境贫苦、人生坎坷……大家真诚地分享各自不优渥的境况,并给予相互安慰。
然而,随着“鼠鼠文学”愈渐为人所知,它却发生了“畸变”。部分凑“鼠鼠文学”热闹的人一反自嘲口吻,过分强调身上已有的光环,如名校毕业、名门出生,显露优越感。这般暗自炫耀的心态引起反感,被认为是无病呻吟、新型“凡尔赛”。其实网络文学兴起的共性是基于群体认同的社会需求,而在畸变共象下我们可以窥见心理定位偏差,非对象群体的加入往往造成表达变质,导致认同感丢失。
更多情况下,以鼠鼠自称的是广大平凡青年,底层民众的抱团取暖是“鼠鼠文学”暗含的情感诉求与群体共鸣。非实名成为畅所欲言负面情绪的最佳掩饰,陌生人的鼓励成为乐观向上的动力,不失为一种生存良态。
有人说“鼠鼠文学”是一种黑色幽默,笔者不敢苟同。搜狗百科将黑色幽默定义为“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而鼠鼠文学的叙述中没有惊涛骇浪的痛苦,也谈不上小桥流水的柔情。《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若将黑色幽默理解为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那鼠鼠文学又怎算喜剧呢?更何况其内核也称不上是悲剧,没有绝望,不是荒诞。
在笔者看来,鼠鼠文学同其他网络文学的实质类同,底层民众在追求互联网群体认同感的同时,也在进行合理的自我审视——“鼠鼠”即是“我”,我是弱小的、不完美的,我的境遇或糟糕或差强人意,我对现状感到不满足,而非不满意,我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也坚信可以依靠切实的努力和向阳而生的心态,在这座“浪浪山”生活得更自得,抑或是翻过这座“浪浪山”、渡过这片“书简湖”、去更远的地方留下足迹。
“无论人生上到那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不管怎么样,只要积极面对,都是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底层民众千百年来秉承的朴素价值观,是现实的生活哲学。
一审:卞郁彤
二审:陈蓓
相关知识
鼠鼠文学背后,是“它经济”的涛声正起
庚子说鼠与“鼠文化”
鼠鼠表情包,可爱中带点惨惨的萌
家鼠:实验鼠与宠物鼠的前身
宠物鼠也会咬人,被鼠咬了怎么办
金花鼠生活习性与饲养管理
小鼠鼠的生活习性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鼠”
宋代宠物文学与士人精神
“养鼠热”兴起 专家提醒:鼠类携大量病菌
网址: 鼠鼠文学的兴起与畸变:底层民众的生活哲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5060.html
上一篇: 宠物鼠和家鼠,哪个更适合成为你的 |
下一篇: 魔兽世界阿古斯的玛凯雷的宠物对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