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杨澜访谈录》杨澜对话刘恒

《杨澜访谈录》杨澜对话刘恒

  张艺谋说他是唯一一个只要创作就能成功的编剧;冯小刚说一出手就能用的剧本,全国不超过两三个编剧,他,就是其中之一;王朔说他是作家里写剧本功力最深的一个人。他,就是刘恒,人送绰号——中国第一编剧!

  《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张大民”“秋菊”“陈秋水”“谷子地”“玉墨”,这些经典角色从文字到影像的第一次改变,都是由刘恒的笔杆子完成的。

  圈里圈外都称刘恒是个大好人,他是许多风格迥异的导演的最佳合作伙伴。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独门绝技,让大家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用来“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儿”又是什么?在《杨澜访谈录》的演播室里,刘恒亮出了自己的“金刚钻儿”。

图为刘恒和杨澜合影图为刘恒和杨澜合影

  接《金陵十三钗》是为了逞能

  2011年,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尽管与奥斯卡再度擦肩而过,导演张艺谋却赢得了评论界“再度回归电影的经典叙事”的评价。而刘恒作为此片的幕后编剧,功不可没。其实《金陵十三钗》的原著作者严歌苓也担任了该片编剧,在这样一种自己价值很容易被埋没,如果做不好就会招来骂声的情况下,刘恒为什么还要接这份工作呢?他觉得,除了一种职业习惯外,自己接这份工作还为了逞能,如果说编剧界是有江湖的话,他希望自己的“刀术”可以在江湖上炫一下。

  虽然导演张艺谋对刘恒的剧本赞赏有加,并说《金陵十三钗》改编后的本子是他当导演20年来碰到的最好的剧本。但是张艺谋也曾经拿着这本稿子拿给几十人传看,接受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意见。事后才知道此事的刘恒对张艺谋的这种举动表示了理解,虽然他曾经也认为自己的剧本神圣不可侵犯,但是经过那么多的职业磨合后,刘恒发现自己对电影的认识跟导演相比要受局限的多,导演的认识更广泛,所以他认为不让导演改剧本是不恰当的。

  刘恒曾经用两句话来比较文字和影视的魅力,对他来说小说是妻,影视作品是妾。如果一部小说是一部好作品的话,它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作为一个编剧,一个剧本在影像作品完成的那时起,就宣告了它的死亡。即便如此,刘恒还是那么地热衷于当编剧。他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是他无法抵抗文字转换成影像之后所散发的魅力。无论文学还是作为影视作品的编剧,就写作而言,在刘恒心中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他相信自己的电影剧本会随着自己整体的质量的提升而获得它应有的价值,别人的剧本可能被泯灭,他的剧本不应该被泯灭。

  做编剧的“独门绝技”——闭关

  刘恒被称为是中国第一编剧,他的作品几乎次次成功,他究竟有什么独门绝技能让自己的作品拿出手便能成功?

  自认为抗干扰能力弱的刘恒每次创作都会选择闭关,他会选择偏远安静的地方,比如说北京郊区的深山里呆上三四十天来完成自己的创作。为了避免干扰精力,他会把有电视的卧室门用繁琐的绳子拴紧,自己在客厅的餐桌上写作,客厅的沙发就是他的床,沉浸在写作快感中的刘恒疯狂地熬夜写作,饿了就吃方便面。

  人们都说写作是另外一种苦力,因为写作的过程除了有精神的折磨还有身体的折磨。在小说《苍河白日梦》的创作中因为感情投入太深,写到中间刘恒便嚎啕大哭,吓坏了身边的老伴,这种精神折磨外人根本无法想象。体力上的折磨就是在文思泉涌的时候,写起来便停不下,直到颈椎动不了了就在地上躺会,然后起来继续再写。

  创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时,刘恒在三十几度的高温下,没有空调,大汗淋漓,脱了膀子坐在水泥地上的大凉席上煮几个冻饺子,这让刘恒有种农民锄完地在低头歇着的感觉。快乐来自写作,痛苦也是因为写作。刘恒就是在痛苦和快乐中完成了他一部部经典作品。

  “不能没道理的公开攻击别人”

  刘恒的好脾气远近闻名,2003年就全票当选北京作协主席的刘恒,不仅仅是因为他写得好,更是因为他的好人品。人说文人相轻,文学界的各种口水仗从古至今从未断过。近些年各种依靠媒体和网络平台而引发关注的文人“骂仗”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其中从没有刘恒的身影,因为他一直忙着做他的好人。

  在刘恒的道德观里,不能没道理的随便公开攻击别人,即使有道理也不会出口攻击,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性,“他会因为他的这种恶劣的行为受到惩罚。我的语言,对他的伤害是无足轻重的。”而且他也担心公开攻击一个人,如果产生偏差,这是无法挽回的。刘恒承认自己有些圆滑,他的老伴有时候也说他太过谨慎。在刘恒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当自己不去攻击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就失去攻击自己的理由了,但是即使如此小心翼翼,仍然有时不免遭到“攻击”。

  在某一天早晨起床后刘恒突然感悟人一生下来就被贬低的定理,他认为人一生中任何时刻都在被贬低,都在被攻击,被污蔑。而最主要原因源自人们的误解,一个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伤痛。

  写作是摆脱自卑感的一种途径

  有人说,大多数作家在写作的最初都是写的自己的个人经历,刘恒也不例外。从小生长在北京老胡同里的刘恒,在和周围邻居小孩相处时观察到,大家内心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形成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对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的人可能冲破这种自卑,有的人可能就被自卑压住。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青少年的刘恒当过兵,也做过汽车厂的装钳工,但是他选择了以写作为生,而选择写作的原因,刘恒说是源自内心的召唤,那时就想成名成家,下意识的想用这种追求来满足自己青春期的各种欲望。但刘恒骨子里的愿望是想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的生命痕迹,他甚至开玩笑的说“狗路过一地方还要撒尿,留下自己的气味”。

  在写作的最开始刘恒就把眼光投向了自己的生长之地。他的小说《黑的血》后来改编成电影《本命年》,便写出了那一代年轻人内心的自卑、挣扎、没有归宿的矛盾心理。当然内心有自卑感的还有刘恒,但是他是那些冲破自卑的人中间一个,文学可能便是他摆脱这种自卑感的途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东方卫视,2012年2月24日(周五)晚23:50播出的《杨澜访谈录》。

相关知识

《杨澜访谈录》杨澜对话刘恒
好货买到就是赚到!你的粉底液早该换了!一支=隔离+保湿+遮瑕,持久定妆,买1发4
【明星吕一代言】一支=定妆+隔离+遮瑕,定妆遮瑕粉底液,今日福利买1支再送2支
徐小凤的这首歌真经典,80后的回忆,有听过的吗?
对话
【百恒宠物医疗中心】百恒宠物医疗中心电话,百恒宠物医疗中心地址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ChatGPT是继Alpha Go之后最大的里程碑进步
宠物能带上高铁了?12306客服:能否落地还不明确 有结果会对外公布
常州柯恒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寻常|“与死亡对话”的95后宠物殡葬师

网址: 《杨澜访谈录》杨澜对话刘恒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592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张慧
下一篇: 带着宠物去旅行——有爱的法斗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