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被认为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从古至今,狗都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狗被人类驯养的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迹,都出土过狗骨骼,足证“狗史”之久远。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狗,亦称"犬",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现如今狗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看家护院的帮手、解闷添乐的好伙伴。
最忧郁的狗
东汉陶狗。高77厘米, 长65厘米, 腹围32厘米。成都市天回乡天回山出土,四川博物馆藏。昂头蹲坐,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颚长。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嘴巴的弧线散发出淡淡的哀伤,这只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伤心的往事,好忧郁的狗啊!
最严肃的狗
东汉绿釉陶狗,高33.5、长37厘米。应为墓葬出土的文物,雕塑技艺精湛,通体是淡绿釉,釉层稀薄,惜部分脱彩,仍不失为一件杰出的汉代雕塑品。狗昂首作吠状,犬牙差互。二目圆瞪,非常严肃,好像在维护主人威严。
最具母爱的狗
北齐陶卧狗。泥土附着导致无法看出这件器物的本来面貌。一个狗妈妈喂哺着三只小奶狗,回头望的怜爱的眼神,宠溺的神情,满满的都是母爱啊!小奶狗圆滚滚的身形为这件器物平添了许多趣味。
最幸福的狗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所绘,粗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 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这幅画上面有贵族妇女豢养的宠物犬的可爱形象。它主要职能是陪贵族妇女们玩乐,每日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多幸福啊!
这种狗叫“拂秣”,体型不大,嘴尖卷毛,类似现代的京巴狗,希腊、罗马贵妇曾以此为宠物。《新唐书》有这样一段记载,明其来历:“武德七年,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一尺余。中国有拂秣狗,自此始也。”
最凶恶的狗
唐代镇墓陶狗。外露的尖牙、微凸的眼睛,彰显着镇墓狗的神圣威严。由红色陶土制成,身上装饰有花纹。怒目圆瞪,锋利的尖牙,凶相毕露!人家可是用来镇墓的!不凶恶的点儿怎么吓退鬼怪,辟邪啊!
最优雅的狗
唐代玉卧狗。利用玉石本身的颜色制成褐色头部、白色身躯的玉狗,刻划得精致、传神。狗神态放松,前肢自然交叉,回头静望,尾巴自然卷曲。这应该是用作把玩的物件。看看人家这优雅的姿势,这销魂的回眸,这漂亮的毛色,连尾巴卷成的卷都那样好看!狗中贵族!
最小巧的狗
宋代吉州窑褐釉卷尾狗玩具。狗四足站立,昂首直颈,双耳前披,尾巴上卷,与颈部相连成一半圆形系。施褐釉,四足露灰白色胎。狗在吉州窑瓷器中多见,或立或卧,神态各异,富有生活气息。通高仅3.8cm,好小巧的狗啊。
最生动的狗
金磁州窑抱狗男童俑,通高16厘米。这件瓷俑怀里抱着一只黑白花的小狗,双手紧握小狗的两只前爪,非常生动有趣。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云西部一带一路全景平台
全体工作人员祝大家
新春快乐,狗年吉祥!
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只在泾州(今平凉市泾川县)呆过匆匆数载,但泾州的生活成为他人生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得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
凄美诗意浪漫传说
泾川王母宫西王母塑像
曾经不止一次听人说过,在泾川王母宫附近曾发现了李商隐的诗碑,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因为李商隐在泾州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诗中所提到的西王母瑶池就在如今泾川县城以西约半公里处的回山山麓。
回山坐落在泾河和芮河交汇之处,山不高,远望却是葱郁可爱,像一块玲珑的碧玉映入我们眼帘。
回山山顶的王母宫原有中国最早、最大的王母祖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105年间)。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乱,1992年,由台湾信众捐资重修。稍作停留,我们便去寻访山麓的瑶池。
记得烟波浩渺的新疆也有西王母瑶池之说,而我们眼前的瑶池则是一池泉水而已。看着书法大家“于右任”在牌坊上题写的“瑶池”二字,心微微失落。难道就在这处幽深静谧的所在,李商隐写下了《瑶池》名篇?
同行的当地学者张怀群先生说这儿以前也是殿宇巍峨,按古籍的记载,西王母瑶池由增城(玉楼)十二重、金台(瑶台)九重组成。在上世纪初瑶池仍然有许多古建筑:“王母大殿五楹,坐北向南,殿中央建方池,池内清溪长流,周围树以栏栅,此为瑶池夜月之胜景也”。如今瑶池原泉眼中的水从石缝中汩汩流出,形成了落差有两三米的两个大水池,如今被命名为“日月湖”。
但李商隐的诗心岂是我辈凡夫俗子所能揣摩的?
历史上西王母确有其人,是当时母系氏族的一个领袖,能歌善舞,才貌无双。有专家推测王母娘娘的原型是青海一带游牧部落的女酋长,只是后来在人们的传说中才变成美丽迷人的东方女神,在民间传说中渐渐成了玉皇大帝的夫人。
周穆王也不简单,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君王,传说他活了一百零五岁,年轻时就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一心要学黄帝遍游天下名山大川。
周穆王如此兴师动众地西游,除了他本性喜欢游山玩水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拜访西王母。
周穆王择定吉日,带上贵重的白圭玄璧和华美的丝织品去见西王母了。西王母在美丽的瑶池设宴招待这位贵客,此中欢娱之情,不必多说。
临别时,含情脉脉的西王母作歌赠之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
面对西王母的一片深情,周穆王摆出了帝王之尊,拿国家和人民当借口:“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返)而野(您的疆土)。”意思就是说,我的使命是治理国土上的百姓,使万民平均,只有到了那时,我才能回来看你,时间大概是三年吧!估计其中还有潜台词:就是三年后我要是没有来,你就不要等了,如果你不嫌道远,当然也可以来找我啊!
可惜美艳绝代的西王母盼得容颜衰了头发白了,也没能盼回她盼的人……
有专家认为李商隐的《瑶池》属于政治讽刺诗,暗讥晚唐帝王求仙之虚妄,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在泾川收获爱情的诗人,面对西王母和穆天子的浪漫神话,这应该不是他的本意吧?
唐开成三年(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这样,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也就是这时,他爱上了王茂元的七女儿。
王茂元对李商隐这位青年才俊非常赏识。他得遂所愿,与王女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同王茂元的女儿交往中,李商隐曾为王茂元女儿作诗一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写爱情的千古名句。
但情场得意的李商隐哪里知道,他的这场婚姻被卷入牛僧儒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牛李党争”的漩涡中。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李商隐入王茂元幕后,便被牛党极力加以排斥。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作为一个优秀的大诗人,政治节操已经被党争毁了,在正史上,他被斥之为“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对于牛党的人来说,他们只能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中伤的言辞上,作为叛徒,李永无翻身之日了。李商隐其实不懂政治,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婚姻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李商隐后悔不后悔他的选择?我想他不后悔,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妻子了。他的婚姻很美满,似乎弥补了仕途的不得意。
锦瑟无解落魄成痴
悲哀的是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忽然袭击了李商隐。“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在婚后一次又一次离别爱妻徒劳地奔波。“未语含悲辛”,夫妻的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
大中元年(847年),他随郑亚远赴幕职一年。大中三年(849年)底,他又赴卢宏止武宁节度使府为判官,待大中五年(851年)春夏间罢幕归京,王氏已病死。他夫人去世时,两人竟未能见上一面。
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
身为丈夫的李商隐无限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亡妻诉说衷情,一次又一次的诉说,终于在他笔下凝结成《锦瑟》这首哀歌。
在《无题》诗中,他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但我更相信这首诗是他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爱情之重,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恍惚间妻子余香犹在,似真似梦。唯有天地间至情,方显神灵可通;唯有人世间至爱,才能独悟心语。
我们终没有寻见李商隐的诗碑,但在山下西王母石窟前却看见了一方《滕子京游泾川王母宫题记碑》。我还记得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篇首“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觉得亲切异常。
中有语云:“俯仰之间自成陈迹。”很有意味。
先前所喜欢的人和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过去!好在我们还有李义山的诗句,会一直传诵下去,慰藉我们的心灵。
相关知识
狗年说狗 漫谈狗文化
狗年说狗 |漫谈狗文化
狗年说狗:中国犬文化溯源
狗年说狗
狗年话狗,上海博物馆里“寻狗记”
狗年话狗:香港宠物犬饲养面面观
狗年说狗 | 那只改变美国科研界的宠物狗
书香中品读“犬”文化
2006狗年全球十大美丽猜想
狗年说狗︱狗是人类最早的家养动物,丰富古人对友情的认识
网址: 狗年说狗,狗很文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2934.html
上一篇: 新式的文明实践文章——关于社区文 |
下一篇: “一狗一档”用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