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积极心理学: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学(一)

积极心理学: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学(一)

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的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课程的精彩不仅风靡哈佛,也借助互联网把积极心理学推广到了全球。但泰勒并不是这个学科的创始人,本文将为这个学科寻找祖先、组织、理论基础以及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但无论如何这些只局限于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认知,且我也不专门研究积极心理学,只是兴趣而已,所以本文的5个篇章(公众号里本系列作为专题一次发了5篇)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引子

幸福起源于接纳缺点,挖掘潜力,培养优势。如果我们不去经营生活,幸福它不会自己找过来;幸福也不会因为摆脱忧郁、减轻压力而提升,虽然他们有关联;幸福不喜欢呆在无律的舒适区自我麻木;幸福也不属于外表沉静且内心压抑的矛盾个体;幸福排斥粗暴的指责,无休止的抱怨。

心理学自1897年独立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在这100多年中,心理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医疗上,从而归为病理学科。积极心理学从预防的角度来重新搭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过往以病理线索的传统心理学划开了里程碑式的分界线。

大家反思一下,心理咨询好像一直被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或诊室而存在,心理学的价值一直依附于生理治疗的配合。南怀瑾大师曾说生理疾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梁漱溟先生也曾在著作《人心与人生》中提到人类生命本身恰在人心。这些都为心理学从预防的角度重新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积极心理学好像就为这一使命而现身。

(一)积极心理学寻找祖先

1999年,新当选的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授在就职演讲中提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疾病和负面人性,也同样要关注心理健康、最佳状态、品格优势与美德等正面的人生品质。自此,积极心理学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

其实,学术界就一直存在着关于人类实现潜能的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实现幸福的论述,到阿奎那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德的著述,我国的儒家、道家、印度佛教的理论等等乃至现代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心理学都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优秀的人不一定快乐,拥有财富也不一定让你快乐。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让人获得幸福感,如何快乐起来,积极心理学让我们更懂得向内思考。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是一名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著名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就是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生活中的无助和绝望情绪会让我们失去幸福。

一个人若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并不断被强化,最后形成无法反击的习惯,便进入习得性无助,彻底失去冲破的激情和信念

生活中,我们总是想尽办法避开一些事物,这些事物对我们而言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是无法克服的阴暗地带,哪怕这样做会牺牲掉我们的幸福。比如婆媳关系,自古至今,婆媳之间的争斗与矛盾才是符合我们认知的常态。因此,这个错误的常理,就指引着大家逃避婆媳关系的处理,因为再努力,其结果都不会有好下场,就算有处理案例,我们也归于微小概率事件,不适合自己的情况。

积极心理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最能让我们感到幸福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迪纳(Edward Diener)的研究发现,只要基本生活无忧,额外的收入并不能带来多大快乐。良好的教育与高智商对快乐的提升也没多大帮助。年轻也不保证快乐,美国疾病管理部门做过一项调查显示,二十到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情绪低落的时间,比六十五到七十四岁的老先生老太太长。因此,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幸福的影响或许有限;婚姻对幸福的影响也好坏参半;而研究发现,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是我们获取幸福的重要源泉。迪纳与塞利格曼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参与研究的大学生中,最快乐与最不忧郁的10%的学生,他们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亲密的朋友与家人,并花时间与他们共处。迪纳总结:“想要追求快乐,就应该培养社交技巧、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支援 (social support)。”

塞利格曼不仅著述了许多专业性非常强的心理学专著,而且独著和合著了面向普罗大众的幸福科学五部曲:《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迈向圆满:掌握幸福的科学方法&练习计划》。

其实,心理学的专业学术期刊很少会有人去读,老百姓们去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学术期刊上的文章被阅读的次数经常为”个位数“。但积极心理学成功地开辟了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应用之路,是一门更接近生活幸福的理论指导。无论如何,积极心理学并非能与心理学并列独立支撑起一门学科,更没有与传统心理学决裂,且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行为心理学是随着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应处于相同的地位,应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1990)。

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据说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压抑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不再将心理学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而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更接近积极心理学。

追源学科研究的本质,可以说,人本心理学孕育了积极心理学。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于1954年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因此也可以说马斯洛是积极心理学的祖父。同时,称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52)是积极心理学的祖母,卡伦·霍妮最初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但她意识到过于消极,应该去研究人类更积极、美好的一些特征,卡伦·霍妮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更适当。积极心理所的第三位祖父阿隆·安东诺维斯基 (Aaron Antonovsky 1923-1994)是研究健康理念的,1970年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健康本源学(salutogenesis)”。此外,还有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早在1998年之前也在研究积极心理学这个领域,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著有畅销书《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

下一篇为积极心理学寻找组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积极心理学: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学(一)
幸福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适
TED英文演讲|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设计快乐,让生活更幸福
心理学分析喜欢宠物的人
心理学丨全面解读行为主义心理学先驱巴浦洛夫
强化心理学名词解释
彭凯平:斗or逃?积极心理学告诉你如何增强逆境中的心理韧性
TED学院 |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设计快乐,生活才会更幸福 (音频-视频-文稿)

网址: 积极心理学: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学(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524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养宠必备清单✔️ 新手铲屎官必看
下一篇: 心理学专业十大牛校之中科院心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