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说心事
百善孝为先,老人的健康、快乐、幸福是每个儿女的心愿。可人一上了岁数,好像情绪就开始变得反复无常,让人捉摸不透,仿佛越老越难“伺候”,常常让人无所适从。其实,老人的每种情绪、行为背后都有原因。
为此,《乐活老年周刊》推出“双双说心事”栏目,一起关注、探讨老年朋友的心理话题。在这里,让年轻人能够读懂老年人,也让老年人更加了解自己。
对本期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关注“乐活老年”公众号,给我们留言,参与讨论;如果你有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与“双双”一起为长辈们的幸福生活助力!
主持/冯双
健康老年记者
指导专家/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期话题:
情绪安慰剂 宠物给予空巢老人的神秘力量
2018年国内上映了一部感人的英国电影,名字叫做《流浪猫鲍勃》。观众对于 影 片 中 的 那 只大橘猫Bob印象深刻。这部电影根据James Bowen(詹姆斯·伯恩)和 Bob 的真实故事改编,而在电影中,Bob扮演了自己。
6月15日,这只“治愈了全世界”的橘猫去世了,他的主人说,“感觉仿佛我的人生失去了光芒”。
长久以来,关于“养宠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一些空巢老人来说,宠物是很好的生活伴侣,也可作为一种寄托,帮助他们解除生活的孤寂,调节心理健康。
自从养了狗,老人有了“被需要”的感觉
“人老了,亲人也不常陪伴在身边,有一只‘活物’感觉就像多了一个孩子,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几十年都没有了。”采荷街道某社区的寿阿姨喃喃自语道,“我已经是快90岁了,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们的一些行为,也不愿意和我们聊天,而我的狗对我不仅是陪伴,它其实目前最懂我。”
说这番话的时候,寿阿姨的语气非常平淡,看不出任何的波澜,但眼睛看去正在玩耍的泰迪狗却满是宠溺。
社工小余时常来看望寿奶奶,“老人一直喜欢看书读报,自诩是一个有文化的老太太,只是年纪大了,很难与家人顺畅地交流,加上独居,心理难免有些失落,这只狗成了她最亲密的伙伴儿。”
每天一早一晚,寿奶奶固定时间遛狗,天气好的时候,还会看到她给狗狗认真地梳毛,和它聊天。老人喊一声“我们回家!”小狗就会乖乖地跳到老人怀里,亲热地黏着,老人露出欣慰的表情,再放下狗狗,一起慢慢走回家。
下雨天,老人会和小狗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窗外的景。“那个画面真的很感人,有时候会忍不住落泪。”小余说,寿奶奶以前身体不好,女儿经常跑进跑出带她去医院,看起来也是身心俱疲,自从五年前养了狗,很少听说她进医院了。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养宠物的好处,但明显看到了老人的精神更好了,生活也规律。”小余说,现在社区很多独居老人都养宠物,社区工作人员也会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独居老人来说,真的有年轻人想象不到的孤独感,而宠物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慰藉。”
一只流浪猫,治愈了“失独老人”
相比儿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失独老人的晚景更为凄凉。
十年前,因为一次意外,70岁的徐大伯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老伴儿承受不了这种打击,没过几年也撒手人寰。从此徐大伯就变得沉默寡言,时常在老巷子里一坐一整天。
三年前的傍晚,徐大伯在路边听到了奶声奶气的叫声,仔细一看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出于善意,他将小猫抱回了家,还特地在超市买了牛奶。刚出生的小猫抵抗力差,不久后长了猫癣。很多人就劝他赶紧扔掉,流浪猫来路不明,万一传染给他疾病可不好。可徐大伯充耳不闻,认真地给小猫擦药,喂食。
现在,小猫陪伴徐大伯三年多了,也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牵挂。“我要好好活着,我要是走了,它要怎么办?”比猫多活一天,成了老人继续活下去的信念。
抱着这个念头,老人和小猫相依为命,感觉他们的人生只有彼此。小猫也很贴心,几乎与徐大伯寸步不离陪在身边。
志愿者有时候去徐大伯家里帮忙,总能看到这样一幕:老人坐在那里看电视,小猫就很认真的在一旁陪伴,尽管它可能什么都看不懂。徐大伯午睡时,小猫也会在一旁闭上眼睛。“可能是相处的时间久了,他们的神情和动作有时候很同步,老人很疼爱猫咪,总是轻轻的把毯子盖在它身上。”志愿者形容,“不像其他的中华猫很调皮,这只小猫很安静,好像是随了老人的性情。”
现在老人身体有什么毛病,都会积极地配合治疗,“不像以前,总有种过一天算一天的感觉。”老邻居也说,感觉徐大伯正在从丧失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现在还会动和大家说话,脸上也有了笑容。
专家解析——
宠物可提供非人类的社会支持元素
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抑郁感和孤独感
在老龄化社会,随着空巢老人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与宠物为伴,其中的快乐和烦恼,与年轻人养宠物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
“拥有宠物的空巢老人比不养宠物的空巢老人更加健康,生活满意度也更高。”陈斌华认为, 陪伴型的动物,为老人们提供了非人类的社会支持元素,如安全、被关心、被爱和被喜欢的感觉及个人价值感等,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和关注的欲望,消减了由于生活压力和孤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上也叫“动物疗法”。
他介绍,随着医疗水平的升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寿命较过去明显增加,社会呈现老年化趋势,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年轻人忙于工作和照顾下一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有的夫妻双方均健在,而有的一方已经先离开了。因此 “空巢老人”也意味着独居老人,缺少社交互动,运动量不足,更容易患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有研究表明,独居者更易患精神疾病,独居与常见精神疾病存在84%的相关性,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均不超过20%。而社交有助于保护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另外,抑郁症作为独立因素,可增加83%患痴呆的风险,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与抑郁症患者运动减少有关。
“如果在子女和老伴不能24小时陪伴的情况下,宠物成为了空巢老人外出社交和运动的最佳陪伴者。”他说,因此,养宠物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增加运动量。
在老年人养宠物的安全方面,陈斌华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老年人体力有限,应尽量避免力量大和情绪容易暴躁的种类,如大型狗。尽量选择经过专门训练的狗,可以有情感交流,还容易被主人所驯化。
有研究认为,猫有强大的“镇静”效果,抚摸猫咪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舒缓人的血压、心律,有情绪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考虑。而养鸟对治疗神经官能症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征等。
不过,他提醒, 养宠物要以安全为前提,再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爱好和生活习惯的宠物,才能自得其乐,否则会受其所累。
本期话题:
情绪安慰剂 宠物给予空巢老人的神秘力量
如果您对此话题兴趣
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欢迎给我们留言
我们期待您的想法和建议!
商报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李彬 余其悦 方凤娣
编辑 豆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部分空巢老人过分依赖宠物
空巢家庭 送只宠物给老人
湖南空巢老人达55% 翻照片养宠物空巢老人谁守望
空巢老人养宠物对心理健康有益
【关注】空巢老人易患“宠物依赖症”
调查显示,喂养宠物有益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
空巢老人爱犬过度 应警惕宠物依赖症
兰州:空巢老人患宠物依赖症 视猫狗如“宝贝孙女”
孤独寂寞无人陪 空巢老人易患“宠物依赖症”
伴侣动物使空巢老人身心更健康,伴侣动物能助儿童性格发展
网址: 双双说心事丨流浪猫治愈了失独老人~情绪安慰剂,宠物给予空巢老人的神秘力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6290.html
上一篇: 万圣节有那些有趣的活动? |
下一篇: 警钟:老人被宠物狗惊吓致伤 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