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摘要

人对物究竟应给予物什么样的道德关爱?这是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儒学具有普爱意识,自先贤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的主张以来,物一直是道德关爱的对象,但同时在"爱有差等"观念的支配下,对物的爱又不同于人,其间显现出普爱与差爱的矛盾冲突。朱熹在本体论上以"生生之仁"确立了人、物的平等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世界里,万物所自有的客观等级秩序以及人所面临的不同道德情景,人又会以"差等之爱"的情感方式表现出来。朱熹用"理一分殊"来化解"普爱"与"差爱"的冲突,以"推己于物"和"用之有时,取之有节"的方式展现人对万物的仁爱之情。

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河北大学

全文

全文

访问全文

收藏 分享 被引 浏览(1)

更新时间:2024-05-13 12:56

相关知识

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宠物鼠的种类mdash【宠物圈】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猫狗存在伦理观嘛?
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宠物猫品种 最热门的短毛猫居然是……
零皮草=空想社会主义 灭不掉的皮草业
王林亚︱解放动物何以可能?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为美好而来,用泛起圈圈的涟漪创建湖畔新都孔雀城
阳光100首届家庭宠物趣味大赛圆满落幕
智能宠物解决方案

网址: 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798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陈辉:环境治理应有更多伦理考量
下一篇: 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有了伦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