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普知识 :鸱鸮科猛禽之雕鸮

科普知识 :鸱鸮科猛禽之雕鸮

第二大的猫头鹰

  在我国分布的31种猫头鹰中,雕鸮是体型第二大者,体型最大的是分布在东北亚地区的毛腿鱼鸮。雕鸮是仅次于它屈居第二大的猫头鹰,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猫头鹰。雕鸮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带比较常见。

  暗夜杀手

  雕鸮(Bubo bubo)体长约58—70公分,体重约1500—4500克,雌性较雄性略大。它们有明显的脸盘和明显的“耳羽”,全身颜色为棕黄色,有明显的褐色细纹。北京地区的雕鸮每年早春二月即进入繁殖期,雌性会生产1—4枚卵,经过约35天的孵化期,雏鸟出壳。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雌性负责孵化和雏鸟的哺育工作。在孵化期中雄性则负责配偶和幼鸟的食物供应和警戒工作,以保护雌鸟和幼鸟的温饱与安全。

  雕鸮活动的高峰期为晨昏和傍晚,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定位和捕捉猎物,林地间活动的鼠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虽然鼠类在它们食谱中的比例较大,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山地生活的环颈雉、草兔、岩鸽、绿头鸭,甚至亚成年的赤狐都会成为它们的猎物。雕鸮有个俗名叫“恨狐”,其实并不是仇恨赤狐,而是它们叫声为“hen-hu,hen-hu”,由此而来。

雕鸮分布图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雕鸮有出色的夜行能力,而且飞行时悄然无声,这让它们在夜晚的捕猎更具优势,甚至一些中小型的猛禽如普通鵟、雀鹰、游隼和其他种类的猫头鹰也会被它捕杀成为盘中餐。同样,到了白天雕鸮则会相对处于劣势状态,而那些晚上行动受限的一些猛禽如金雕、游隼、苍鹰这样的猎手则会攻击和捕杀雕鸮,同样也会把它作为食物吃掉。

  不同文化中的雕鸮

  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猫头鹰被赋予了不祥不吉的恶名,过去被人们极其厌恶,随着科学和科普文化的普及,这种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了。其实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猫头鹰却是人们喜爱的野生动物,我国新疆的塔吉克族就把猫头鹰视为拥有神奇自然力量的动物,当地人帽子上就有用猫头鹰羽毛来作为装饰,既有神力护体又有勇敢威武之意。

  在欧洲国家的古典神话中,猫头鹰又代表洞悉一切的智慧力量,通常它们是智慧与预言的化身。尽管今天社会保护意识普遍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野生动物的处境得以改善,但是包括雕鸮在内的猫头鹰们依然深受环境污染、鼠药二次中毒、车祸等问题的影响,同样更多它们的自然史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

相关知识

科普知识 :鸱鸮科猛禽之雕鸮
鸱鸮
沈阳猛禽救护中心11只雕鸮幼鸟 征集“活老鼠”
[ 节气 ] 大寒 · 鸟之鸮
印度雕鸮
经过救治 重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被野外放归
【探索】围观“潦草萌”,上海动物园首次人工育雏的雕鸮长这样
猛禽
猛禽篇
满心欢喜买回鸟儿 竟是一只草鸮

网址: 科普知识 :鸱鸮科猛禽之雕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0668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这tm是猛禽???
下一篇: 猎人宠物谈:每个猎人都该有只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