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谈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

谈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

文/作者李丹(1970-),女,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副教授。

摘要:中国民间公益组织承载着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重任登上历史舞台,民间救援组织作为公众的志愿寄托,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展开灾害救助工作。同时,在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显现出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救灾持续性不够、社会公信力下滑等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现状、特点以及功能作用,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民间救援;应急救援

1.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时代基础

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突发事件是对我国紧急救援能力的考验,不仅要强化全民危机意识、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还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民间救援组织的协助与支持更是不可或缺。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为此,在全国两会期间,有提案建议,加大扶持民间救援组织发展力度,鼓励支持民间救援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伴随改革开放而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调整,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这一系列社会关系的变化逐步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烙印的民间组织快速发展。它的产生肩负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接受社会伦理与公民价值观的洗礼。中国民间组织承载着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重任登上历史舞台。十八大以来,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转型成为当前改革的主题之一,民间非政府组织在转型中的独特作用亦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认可。

在一次次抗震救灾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和有责任心的公民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民间救援力量和民间组织的成长。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到鲁甸地震,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参与到民间救援当中。志愿服务也从最初的个体行为,到今天的各种专业化的民间救援组织陆续登场。而这样的民间救援组织,正在不断成长,他们带来的不仅有热心、爱心、公益心和责任心,更有专业的素养。

2.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方面,始于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政府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丑闻不断进入公众视野,由此引发的政府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危急多米诺骨牌波及中国整个公益行业,政府公益组织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红十字会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受到公众的质疑,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开始关注民间公益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渐加深,公民在自然灾害救助与治理中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提升民众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有效性以及有序性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整合。

我国的民间组织以其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公益性以及灵活性的优势逐渐成为自然灾害救助活动中志愿者的参与载体。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政府部门无疑是主力军,但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持续开发等众多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越发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灾害救助需求,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免会顾此失彼,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救助效果。民间救援组织作为公众的志愿寄托,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展开灾害救助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大量的民间救援组织涌现出来,在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工作中彰显作为,协助统筹及运输救援物资、传递灾害信息、关注弱势群体利益、担当受災民众的心理医生,显示了卓越的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虽然民间组织数量多、志愿热情高涨,但总体而言其在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救灾持续性不够、社会公信力下滑等问题,探讨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现状、特点以及功能作用,揭露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3.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代中国的民间组织不仅囊括了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社会团体、公民自发成立的草根组织、以社会群体为核心组成的社群组织、大批有党政背景的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还有服务于城乡的社区组织等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民主政治的推进,民间救援组织获得了的发展空间。民间救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制度空间有限、社会环境制约、民间组织自身定位偏差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救援组织的发展。

由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学者们对民间组织的内涵及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见解,作为未来社会整体建构的重要一环,民间组织自其诞生之初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随着21世纪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背景日益突出,寻求更加频繁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已然成为时代趋势,我国民间救援组织的存在与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中之重。

基于种种历史及现实因素,目前我国民间救援组织在获得机遇之余,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从信任危机到发展瓶颈,从管理混乱到入不敷出,无一不是国内民间救援组织亟需脱离的生存泥潭。

从政策层面来讲民间组织的制度空间有限,民间救援组织在体制上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加以规范,政府对民间救援组织的监管尚存在不足;从社会环境层面来讲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观念不强,对民间救援组织的性质认识不足,以及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都是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阻碍;从民间组织自身层面来讲,民间救援组织的定位偏差会影响其发展。目前,民间救援组织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都严重欠缺,且内部人才缺失、资金困难等问题,都成为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因素。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困境,才能为探寻引导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方向。

4.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变革之路

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国内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是国内民间救援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国内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也尚待完善。

探索通过平台建设与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以及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和管理问题。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间组织自身建设层面以及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治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民间救援组织的持续运营的管理机制创新。民间救援的人员是志愿者,有做公益的热情与善举,但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对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容忽视,所以,仍然需要相应的选拔和培训;救援过程中的危险一样是民间救援组织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民间救援组织的组织建设和运营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资助,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使用是一个非常敏感和重要的事项,直接影响着民间救援组织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在立足当前复杂转型背景的前提下,结合当前部分社会事件及案例,探究国内民间救援组织生存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运营模式分析及生存活力比较,以期获得提升民间组织生存活力的有效对策,最终实现民间救援组织持续发展并高效生存的最终目标。

实践中,民间救援组织在发展不同阶段仍不断遭遇两难困境,需要以应变的行动去主动破解。因此,对个案样本的经验研究才能能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和推动民间救援组织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将民间组织视为社会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切实分析当前民间救援组织生存困境,并借助相关理论,推究出能够真正维系并推动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实际建议,在实现对民间救援组织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之余,以期最终在国内民间救援组织建设中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红深圳首个民间救援社会组织成立文献传递《社会与公益》2014.5

2.何文民间公益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灾后救援《中国社会工作》2013.5

3.翟怀海充分整合民间资源着力提高救灾能力《中国应急救援》2007.6

4.杨凯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人民论坛》递2014.6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救援知识】浅谈建筑物倒塌搜索和救援
马鞍山市花山区蓝天救援
吴中区应急管理局全面推进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博山民间表演艺术初探
宠物救援机构暂停救援
民间搜救犬今日首训 宠物犬有点太“散漫”
流浪猫狗救助救援网站
基于SpringBoot+Vue+MySQL的流浪猫狗宠物救助救援网站管理系统
宠物救援任务下载
宠物救援如何成为顶尖的宠物3D救援专家

网址: 谈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0675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公羊救援队是什么组织
下一篇: 天河消防救援站组织召开指战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