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等鸟类羽毛色泽艳丽,不仅是大人,小孩同样喜欢,甚至有些人还会在家中饲养鹦鹉。但养殖鹦鹉的朋友要注意咯!因为鹦鹉可能会传播一种病:“鹦鹉热”。
前几天,我去宠物市场溜达了一圈,看中了一只聪明伶俐,能言善语的鹦鹉,想不到如此完美的小精灵,也能和传染病扯上关系~
健康
东东
看起来健康活泼的宠物,也可能携带病毒细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鹦鹉热”究竟是什么?
PART.1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也可由带病原体动物传染给人。因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不只在鹦鹉身上有,鸽子、相思鸟等鸟类及鸡鸭等家禽、野生动物均可携带。
PART.2
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有哪些症状及临床表现?
鹦鹉热潜伏期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胸痛、畏寒等症状,有时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除发热外,还可以有消化道受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心脏受累(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神经系统受累(嗜睡、谵妄、昏迷等)的表现。
PART.3
鹦鹉热是怎么传播的?
传染源: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鹦鹉热衣原体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等;禽类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家禽市场、鸟类集散地点、转运场地或运输工具以及信鸽调教基地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人类一般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尘埃而感染;另外,还可经皮肤、粘膜及消化道等感染,如接触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鸟类、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尘埃等。但人与人之间传播非常罕见。
PART.4
如何预防鹦鹉热?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无论是否饲养鸟禽,在接触鸟禽都后要彻底洗净双手,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0
2
规范饲养宠物鸟禽
尽量不要在家饲养鸟禽,如需饲养,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禽,不购买或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产品;饲养多只鸟禽,需注意使用隔板将各个鸟舍分隔开;保持鸟舍空气流通。
03
定期清洁、消毒鸟舍
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在清理鸟舍或被鸟粪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尘埃。清洗时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清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04
密切观察鸟禽健康状态
日常饲养中应密切留意鸟禽是否健康,如有异常,应尽快隔离,带病鸟禽到兽医院诊治,并注意做好自身和鸟舍的消毒工作,后续还需继续观察其他鸟禽的健康状况。
05
避免接触活禽,食用禽类煮熟煮透
尽量避免进入活禽市场和购买活禽,如需进入或购买,应注意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温馨提醒
由于鹦鹉热很少报道,症状与许多疾病类似,所以就诊时医生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病因,如果发生类似症状就诊时应告诉医生鹦鹉或其他鸟类饲养史,便于及时确诊和治疗。
东东
出门在外,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鸟类,建议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牢记一点——距离产生美!尽量不要近距离接触哦~
养一只聪明伶俐的小鹦鹉,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和陪伴,但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这样既能保护宠物的健康,也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哦!
健康
END
供稿: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养鸟也会得病,谨防鹦鹉热
永州疾控带您了解“鹦鹉热”
小心鹦鹉热!苏州疾控再发重要提醒
养鸟需谨慎!持续高热不消退,警惕“鹦鹉热”在作祟!
养鸟请当心,谨防鹦鹉热
【南国早报】养鸟请当心 谨防鹦鹉热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人传人吗?北京疾控提醒——
鹦鹉热是什么病?还能好好遛鸟儿吗?
【眉县疾控提醒您】养宠物注意了
西安一医院接诊1例!专家提醒:养鸟谨防“鹦鹉热”
网址: 养鸟也会得病,东城疾控提醒:谨防“鹦鹉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0811.html
上一篇: 温馨提示 | 宿舍禁止养宠物 |
下一篇: 鹦鹉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及化学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