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编者按:1923年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成立,畜牧学科新篇章自此开启。赓畜百年,牧育桃李。百年来,畜牧学系历经传承与发展、坚守与创新,不断前行,孕育出新时代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100周年院庆,在一代代动科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科建设、红色党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此百年院庆之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将陆续推出院史系列专题,回顾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展历史,弘扬和传承动科精神,激励新一代动科人用专业与情怀、热忱与奉献,赓续学科发展,谱写百年传奇。
新学期伊始,我们迎来了学院百年442名2023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为了回顾百年育人历程,开启面向新百年育人的新篇,第五期推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百年人才培养篇(二)研究生教育:卓越育人,强国兴农。
动科学院成立百年以来,始终以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应变求新,提质增效,持续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百年来,学院研究生教育实现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的跨越式发展,致力于培养引领畜牧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为提升国家畜牧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核心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学科发展前瞻布局
我院自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专业方向主要包括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和草原科学。1981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位制度,我院以上4个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开设动物生产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动物生产学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草原科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表1)。为了适应我国畜牧产业结构特点,突出服务经济社会畜牧行业的发展,2001年起我院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养殖)。2009年,为适应新农科建设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新增设畜牧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12月,草业科学系单独成立为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停止在我院招生。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置调整的通知》,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由原来的“养殖”领域调整为“畜牧”领域。根据新形势、新变化,紧贴畜禽种业产业发展需要,我院专业设置不断动态调整,目前共设置3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点(表2),逐渐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有的放矢培养畜牧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1 学院硕士、博士点与博士生导师名单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
表2 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设置
(3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型)
图1 2011年学院承办畜牧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优质生源稳定充足
动科学院招收研究生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5年,学院开始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人,开启了动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先河。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伴随着畜牧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动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快速攀升,研究生类型不断丰富。为了满足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要,2001年,学院首次招收农业推广硕士7人。2009年,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6人。之后,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获得规模的稳定持续增长。2020年,我院专业学位硕士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2021年,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总数首次突破200人,招生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院在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达到1:1.4,形成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格局。
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了第1名动物营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1世纪以来,博士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招收博士生人数首次突破50人。2023 年博士招生人数达90余人,硕博招生总数达320余人。
图2 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1955-2023,2008年起招生数据不含草学专业)
学院多渠道、多途径吸纳优秀人才优化生源结构。自2016年举办首届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至今,每届都吸引来自全国约20余所学校百余名学生报名。目前我院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400人,优质生源来源稳定。培养的研究生分布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和专门人才,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上级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赞誉,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大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课程建设持续优化,教学成果充分涌现
动科学院始终将课程建设作为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阵地。特别是1984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对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先后进行多次修订和充分论证,在培养目标、学分设置、课程类型等方面不断更新,提高研究生课程的质量和数量,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贯彻个性化人才培养观念,课程管理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课程体系。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学院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努力创建一流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纷纷涌现,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重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创建我院教学特色和一流水平中发挥了探索、示范和辐射作用(见表3)。
图3 戎易教授在授课 图4 吴仲贤教授在授课
图5 在《农大校报》中关于培养方案修订的介绍
表3 教学成果奖清单
培养成效日益凸显,产教融合得到广泛认可
动科学院致力于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科教融合,充分发掘学生学术潜能,激励创新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学院博士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获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1人。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表4 全国/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图6 学院培养的博士生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证书
动科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着眼应用型、全产业链,致力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2001年,我院开始招收首批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2019年在学校研究生院的统一部署下,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专项为单元实施全过程培养,逐步形成“初级实践-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的三段式的培养模式,精心打造“产学研用”的培养共同体。历经十余年的探索,我院牛精英专项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典型范例。《基于‘牛精英计划’的畜牧业未来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教育部首批研究生教改优秀案例、入选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畜牧领域典型培养模式、获得首都第六届学生思政创新实效奖(唯一农林类获奖项目)。
图7 中国教育报关于牛精英专项的报道
目前,我院共设立有牛精英专项、健康养殖专项、大北农专项、烟台专项、海南专项、科技小院专项、宠物健康养殖专项和深圳专项8个专项。聘任有跨学科、跨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147人,研究生实践基地共36个,模块化教学配合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导师梯队渐趋完善,育人活力竞相迸发
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我院首批博士生导师分别为动物遗传育种学吴仲贤教授、动物营养学戎易教授、和动物繁殖学安民教授。1994年,我院畜牧学科获批国务院自行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试点一级学科,导师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步入21世纪以来,我院高级职称导师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导师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导师人数由2005年的61人增加到2023年的10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数由24人增加至77人,硕士生导师人数由37人增加至109人。目前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导师梯队,45岁以下中青年导师占比超过46.67%,导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提高至99.05%。
图8 安民先生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左上)、戎易教授和学生合影(左下)、吴仲贤教授和学生合影(右)
图9 动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人数(2005-2023,2020年起研究生导师不含草学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并持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导师育人水平。导师实施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制度和教学研讨制度等。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学院统一部署安排,创新导师培训方式方法,多次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导师专题讲座”,强化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第一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淘汰等环节中的主体责任,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图10 2009年学院举办青年导师培训会(左)、2022年举办导师培训会(右)
学术交流迈向国际,联动体系不断深化
动科学院最早派出留学生出国进修学习始于1979年,出国留学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法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1995年国家公派留学全面改革,学校公派留学管理工作登上新台阶,学院选派力度逐渐增强,逐步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约有10余名在校博士生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每年约选派公派留学生和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5名左右,同时鼓励和资助研究生开展中长期和短期境外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校院联动交流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国际视野不断提高。此外,学院每年还接受数名国外留学人员。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了国际化程度。学院的国际合作网络不断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空间不断延伸,研究生培养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正在加快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
图11 2009年我院与普度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代表进行交流(左)
201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生命学院代表团到动科学院交流访问(右)
卓越育人,强国兴农。学院始终坚持一流引领,以科教融合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健全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知农爱农”现代畜牧业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高层次人才。学院在一流研究生教育方面成果丰硕,为畜牧生产和三农建设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供稿:动科学院 屈云晨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相关知识
动科动医学院成功举办全国兽医学博士生论坛暨研究生学术年会
喜讯│动科学院“宠物临床医师”专项班研究生团队荣获全国首届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专家学者研讨新一代化学化工工程师培养路径
关于举办“建党百年 魅力宠物”动科学院第九届宠物文化节活动通知
动物科学系
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动科动医学院荣获第二届“了不起的宠物医生”摇篮奖
妄想山海奇珍异兽大百科(百年篇)第六期百年三巨头之一穿越的恐龙棘龙!
妄想山海奇珍异兽大百科第二期(百年篇)新手必备的宠物百年之耻虓鳄!
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问题研究——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网址: 百年・动科|研究生教育篇:卓越育人,强国兴农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2964.html
上一篇: 我是从事动物营养学研究的苏澄宇, |
下一篇: 宠物喂食器方案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