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白娜科普内容,本文由【萌宠有嘉】独家原创,禁止抄袭、洗稿和搬运等行为
每位铲屎官都希望猫咪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伴我们左右。更不希望因为错误的判断延误就医,而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期,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而好的医患关系,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铲屎官与宠物医生师之间的信任与配合,更能让宠物尽快康复。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病关系呢?白娜今天将从简单的健康检查如何在家做、去医院前铲屎官怎么做、医疗程序步骤解析、如何分辨宠物医生的好坏以及以及铲屎官如何与医生沟通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简单的健康检查如何在家做
猫咪不会说话,就算生病了也无法表达。更何况猫咪忍耐疼痛的能力也非常强,常常铲屎官发现异常时情况多半都已回天乏术。因此,身为一个负责任的铲屎官,除了定时喂食、铲屎外,仔细观察猫咪的健康状况、在家替猫咪做健康检查更是非常重要。
简单的健康检查,不但能让铲屎官及时察觉猫咪不适。也能在铲屎官带猫咪就医时,提供更多第一手数据,让医生能更快速、更准确的做出医疗判断。
1.眼睛:
铲屎官可将猫咪的上眼皮轻微往上翻,健康的猫咪眼睛应该很明亮、没有泪腺、眼角无分泌物。如果有凹陷或是白眼球充满血丝的情况,猫咪可能发生了脱水或眼球不正常感染。
2.耳朵:
铲屎官可在清洁猫咪耳朵时观察耳道内分泌物,正常分泌物颜色应为淡褐色。若出现黑色或有异味时,表示耳朵可能发炎了。另外,健康的猫耳朵应呈现粉红色,如果家中猫咪耳朵苍白,可能要注意是否有贫血的情况。
3.牙龈:
猫咪的牙龈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因此检查时,铲屎官可将猫咪的嘴巴微微扳开,检查猫咪牙龈的颜色。粉红色为健康的颜色,若牙龈呈现苍白无血色,很有可能是贫血,但若是呈现死紫色时,铲屎官就要留意猫咪的心脏状况了。
4.皮肤:
健康的猫咪,皮肤应富有弹性且毛发浓密、柔顺有光泽。如果铲屎官在梳毛时有白色屑屑脱落或猫咪常常在抓痒,可要留意是不是有患有皮肤病或跳蚤。
5.鼻子:
猫咪的鼻尖应总是湿湿且凉凉的,如果家里的猫咪鼻子摸起来干燥、热热的,猫咪可能是发烧或生病了哦!
6.走路姿势:
平时注意猫咪走路姿势是否有走路无力或是呈现怪异状,特别是老猫,常常有关节炎、后腿疼痛,甚至无法正常跨坐在猫沙盆上排泄等问题。
7.肛门:
正常健康的肛门应干净、无分泌物。如果家中猫咪过度频繁舔舐肛门、用屁股摩擦地面,可能是患有肛门腺肿胀、发炎或有寄生虫在体内。
去医院前,铲屎官怎么做
前脚死命抵着航空箱门口、在箱内哭得声嘶力竭、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你或者趴在地上抵死不从,这些似曾相似的景象,相信是很多猫奴带猫主子去医院前的标准姿势。
没有一只猫咪喜欢去宠物医生院,就像每个小孩看病前都会大哭大闹一场一样,必定人仰马翻。由于猫咪天性胆小、警戒、有地域性,因此对猫咪来说到宠物医生院简直就是酷刑。如何降低猫咪在就医过程中的紧张与不适,减少猫奴和猫咪的紧张感,铲屎官可以事先这样做:
1. 选择有上开的硬式航空箱:
由于一般的家猫很少有社会化训练,在面对车水马龙、各种外在声音的刺激,猫咪很容易受到惊吓而四处逃窜。所以硬式航空箱是每位铲屎官必备的工具。
猫咪天生四肢灵活、柔软,缝隙太大或软式的提笼都能让猫咪轻易逃脱。另外,猫咪讨厌拉扯。因此,如果航空箱的门是横向的,在把猫咪拉出时,会导致猫咪紧张、焦虑。选择有上开的硬式航空箱不但能将猫抱出,还能让宠物医生师在做一些简单的触诊时,可以直接在笼内进行,减少猫咪不安。
2. 熟悉的味道
在航空箱内铺上猫咪平常睡的毯子或是铲屎官的衣物,熟悉的味道能减缓猫咪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再者,于笼内放置猫咪喜欢的零食或玩具,分散猫咪的注意力,也是让猫咪放松的好方法之一。
3. 铲屎官的温柔耳语
注意!以鼓励代替责骂。这个人生哲学不只适用于小朋友,也同样适用于家中的宠物。大声地斥责或高亢的音调,都会导致猫咪情绪不稳,与看宠物医生产生负面连结。铲屎官应以轻柔、沉稳的语调安抚猫咪,减缓因出门而导致的不安情绪。
4. 固定配合的宠物医生师
熟悉、信赖的宠物医生不但能让猫咪乖乖配合检查,也因为长期给同一位医生看,医生能清楚掌握猫咪的身体状况及个性,让检查及治疗过程更加顺利且准确。
医疗程序步骤解析
宠物医生的医疗程序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宠物医生、铲屎官、宠物三方面全力配合。宠物医生做出准确的医疗判断及治疗计划、铲屎官提供宠物的详细日常情形、宠物愿意乖乖配合检查,三个好的连结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医疗过程不再冷冷冰冰、四处碰壁。
1. 日常记录
主动提供猫咪日常生活信息,例如:猫咪过去的病史,饮食习惯,用药情况,治疗反应(有无过敏),先前诊疗记录等让医生能做出正确判断
2. 理学检查
除了听诊观察猫咪情况之外,触诊也是医生初步检查的步骤。心脏是否有杂音,呼吸是否平顺,胸腔腹部是否有异物或者硬块等,都可以透过理学检查初步发现生病原因
3. 实验室诊断
初步找不到问题时,医生会依赖精密仪器来辅助判断。例如:血液检查,照X光,B超等。在诊断前,医生需要向铲屎官说明检查目的以及操作方法,与可能导致的风险与结果。
4. 治疗计划
好的治疗计划除了合适的治疗方法,也要将铲屎官及猫的生活习惯考虑进去。在订制后主动向铲屎官说明计划书所存在的风险及副作用,让铲屎官能依据自身能力及猫咪情况,做好的安排。
5. 定期追踪和复查
定期回诊、追踪猫咪后续情形是很重要的。很多疾病有阶段性疗程,就算症状减轻时,铲屎官也绝不能自行结束。单方面停药或中断治疗都有可能造成猫咪病症复发或者更加严重。
如何分辨宠物医生的好坏
仔细向铲屎官询问家中猫咪的生活情况,收集完整的第一手信息。当理学检查找不到问题时,才做实验室诊断,并告知铲屎官检查目的与原因。主动向铲屎官说明治疗计划,以及铲屎官和猫咪和治疗后可能面对的风险及结果。告诉铲屎官在家应注意及观察哪些地方。需向铲屎官说明每项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通知铲屎官回诊时间。铲屎官如何正确与宠物医生沟通
沟通是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过去,由于科技尚未普及和医疗艰深的专业知识。宠物医生与铲屎官似乎形成了一种上对下的关系,宠物医生告诉你该怎么做,铲屎官也只能言听计从。
如今科技进步,铲屎官得以google在网络上搜寻数据,各种疑难杂症似乎都有网友能替你解答,看似失衡的天秤似乎慢慢回到水平,但同时却也使更多的问题及医疗纠纷浮现。
举例:网上说这样吃比较好?医生说的那些专有名词到底是甚么?怎么都有听没懂?医生这样治疗真的正确吗?很多时候,铲屎官都会把选择疑问放在心底,但其实,沉默只会让铲屎官对宠物医生师产生更多的隔阂与不信任。
宠物医生强调:如果铲屎官有问题,一定要问!主动请宠物医生师说明专有名词的意思,将心里的不安及不确定与宠物医生进行讨论。因为沟通才能产生正向的互动与连结。沟通才能帮助彼此跨越心中的那道高墙。毕竟我们从来就不该是彼此的敌人,铲屎官与宠物医生最终的希望都是宠物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健健康康的生活。
希望本文对各位有帮助,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看病流程和医患关系。
我是白娜,关注【萌宠有嘉】获得十六年资深铲屎官的养宠经验、萌宠故事和营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