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而饲料中既有真蛋白质也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统称粗蛋白质。同样,饲料中既有真脂肪也有类脂(如固醉、磷脂、蜡等),统称粗脂肪。所以饲料的营养物质分成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更为恰当。
在配制饲料配方时还涉及到两个概念,干物质和能量。
干物质:饲料的干物质是指去除水分的饲料的固体状态,有风干物质和绝干物质两个状态。像干草、农作物秸秆、籽实等自然干燥的饲料看似没有水分,实际上也含少量水分,这种状态叫风干物质(风干重)。饲料放在100-105度的恒温烘干箱内干燥2个小时以上,水分为零状态时,叫绝干物质(绝干重)。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常常把各种饲料的含水量校正为绝干重再进行运算,方便快速,不易出差错。特别是反刍动物还涉及到采食量问题,若饲料的绝干重超出瘤胃的最大采食量,就吃不进那么多饲料造成营养缺乏。
能量:饲料在体外燃烧后产生热量,这热量就是能量,也叫总能。同样,饲料进入动物体后,犹如煤碳投入火炉,在体内经过燃烧(生物氧化过程)而释放能量,供给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需要。动物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有机物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和纤维素。例如:各种淀粉、寡糖是单胃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而反刍动物主要是通过瘤胃中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发酵,得到它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脂肪是特殊情况时动物所需能量的补充。动物在绝食、产奶、产蛋等过程中也可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元、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但是,这种方法供能比直接用饲料供能效率低。
植物饲料中脂肪含量少,而用蛋白质提供能量又不划算。所以配制饲料时用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满足能量需要。在国家给出的饲料营养成分表中用能量(代谢能、净能)表示营养需要,而不写碳水化合物的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