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养宠物的日常护理中,铲屎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驱虫。
驱虫关乎着宠物的健康,如果驱虫措施没做好的话,不仅对主人的健康有影响,对宠物的生命也有极大的危害。
目前,其实有很多家庭在养宠物时,对驱虫的意识都不很高,而且存在着很多误区。
如何正确驱虫,我们需要做到哪些措施,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篇宠物驱虫指南,让我们一起科学养宠。
01宠物身上的寄生虫有哪些
宠物体内的寄生虫其实分为两种,一个就是体内寄生虫,一个就是体外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就是包括:大家熟知的弓形虫、鞭虫、蛔虫等等。
体外寄生虫就是包括:一些常见的耳痒螨、跳蚤、蜱虫等等。
这些寄生虫,就是把动物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家园,不停地从他们身体上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的养分,但是这些寄生虫一旦寄生在动物上,动物就会因为缺少营养从而得病。
02宠物感染寄生虫会怎样?
1.皮肤病
尤其是炎热夏季,由于宠物的毛发比较旺盛,所以感染皮肤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宠物由于寄生虫的患得了皮肤病,轻则脱毛,重则全身溃烂。
所以铲屎官请注意:避免宠物居住的环境潮湿,给宠物洗澡一定要将毛发吹干,还有一定要选择干净卫生的场所给宠物进行清洁。
2.营养不良
如果宠物感染了体内寄生虫,寄生虫就会大量的吸取宠物自身的营养,导致宠物消瘦,没精神,营养不良等症状。
而且这些寄生虫会附着在动物的肠道之中,很容易造成宠物肠胃的损伤,便血等一系列问题。
3.心脏病
有一种叫心丝虫的寄生虫,它主要寄生在宠物的心脏里。
患心思虫的症状有:初期持续咳喘,中期精神不振,运动能力变差。末期可能会直接导致宠物死亡。
如果铲屎官发现你家宠物有频繁的抓挠身体,性格暴躁,不停地舔舐身体,皮肤上有明显的红斑,拉稀,没精神等一系列症状,铲屎官就要注意了,需要立即送往宠物医院进行确诊。
03如何正确驱虫
家养猫和狗的驱虫时间是不一样的。
1.体内驱虫
猫:可以在满月后,就进行驱虫。建议:先驱线虫,两个月之后驱绦虫。3~6个月之后每月一驱虫,以后每三个月可进行一次。
狗:出生第四周,每隔两周可进行一次驱虫,体内驱虫最好的事件是进食后的3~4个小时候,驱虫后需要禁食5~6个小时,以保证药效可充分发挥。
2.体外驱虫
体外驱虫需要每月进行,驱虫前不需要洗澡,驱虫后也不可立即洗澡。
04如何正确选择驱虫产品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没有一个驱虫药是万能的,所以铲屎官还是要注意宠物的日常卫生。
其次,我们要知道的是驱虫药一般都是分为内驱和外驱。
当在为宠物选择驱虫药的时候需要先看说明书,一般体外药物分为滴剂、喷剂。
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防止体外寄生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喷洒在宠物的眼睛及敏感部位。
体内驱虫一般是:口服药剂。
温馨提示 :1.孕期和哺乳期的宠物不能进行体外驱虫。
2.猫狗药剂不能通用。
3.不要给宠物频繁洗澡。
4.不要过度使用驱虫药物。
最后,我们想说,一定要做好宠物的驱虫工作,科学养宠,突发情况一定要询问医生,找到最快最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