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谈“过度保护”

浅谈“过度保护”

浅谈“过度保护”浙江永康大司巷幼儿园胡岱如内容提要:孩子的成长是所有为父母的焦点,孩子的健康又是焦点中的焦点。有的家长过于关注健康,但又并不能正确理解健康的全部意义而走入了“过度保护”误区。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关键词:过度保护弊端态度对策“物以稀为贵”,当今的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庭成员中的焦点。和谐社会也提倡“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等等,这种人文的关怀,促使很多孩子的家长深信“安全第一”。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也有很多的家长过了尺度,走进了“过度保护”的误区。总怕孩子会吃亏伤了身体,走哪跟哪,稍有危险的活动如:爬树、跳跃……不要说让孩子尝试,简直把此类活动看做“雷池”是不可逾越的。孩子在幼儿园,家长的担心也跟到幼儿园,他们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在小朋友之间的偶有的一些小摩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毫发未损。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家长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保护自己。其中不乏有正确的方法,但最多的却是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以牙还牙”。一、简单理解“安全”,粗暴教育孩子“狠狠还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场景1:一天放学后,大部分孩子都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雯雯和冬冬,由于他们的父母还没有来接,趁这空隙间他们做起了游戏。两个人没啥游戏可玩的,就玩起“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雯雯输了,冬冬高兴地挥动着握拳的手(石头赢了剪刀)围着雯雯又跳又叫“噢,雯雯输了,雯雯输了”,两人又笑又闹。这时刚好雯雯的父亲来了,见了冬冬的挥舞,一脸的不高兴。忽然,笑声停了,原来冬冬挥动的手臂碰到了雯雯的肩膀,雯雯愣了一下。其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大声喊到“雯雯,你还愣着干嘛?打呀!打回去呀!”场景2:丹丹是班上一位非常文静的女孩,从不打人。一天午睡时间,与丹丹同睡一张床的琪琪哇哇大哭地向我告状:“老师,丹丹打我!”奇怪丹丹也打人了?“丹丹,你为什么打人?”“谁叫琪琪碰我的袜子了!”原来琪琪想帮丹丹脱袜子,事先没说就帮丹丹拉袜子,丹丹见状狠狠地打了琪琪。“丹丹,你为什么打人呢?也不问问原因,或者把事情告诉老师?”我问。“家长说,有人碰我就狠狠地打回去。”看来,当孩子有了冲突,有了小伤害时,教育子女狠狠还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在正确的教育观中也赞成孩子在弱势地位,被人欺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还击。但问题所在是:真正处在弱势地位被人欺负而还击的现象极少,占绝对数值的是——过度保护。看不得孩子有一丁点的,甚至是孩子自己也不以为然的小伤痛,这种现象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注重孩子的“安全”所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保护了孩子,但着实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弊端。二、“过度保护”的弊端所谓“过度保护”是指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孩子提供孩子表面上需要实际上应该被限制的要求,或者家长们向孩子提供根本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使孩子不能身心健康的发育成长,不能拥有独自解决处理问题的权利。在长期处在被人欺负的状态下,我们确实要教育孩子使用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在诉说与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可以教育孩子还击以减弱对方的气焰,从而保护自己。但由于家长极度敏感孩子的受伤害,以至产生宁可我负别人也不可别人负我的心理。于是,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若有人碰你就给我狠狠地打回去。这种教育方法看似保护了孩子,却客观上剥夺了孩子成长和获得生活经验的条件和机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留下了诸多的弊端。1989年世

浅谈“过度保护”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浅谈“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儿童有什么影响 过度保护儿童的影响
过度自我保护型人格
浅谈宠物福利制度
过度保护毁了孩子
过度保护儿童有什么影响
幼儿教育中过度保护问题探究.doc
浅谈宠物的个性化造型
父母过度保护:令人意想不到的影响
浅谈动物园笼舍设计

网址: 浅谈“过度保护”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4303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新手上路:什么是过度保养?是否会
下一篇: 小心!“过度保护”孩子,原来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