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管得越多、说得越多,孩子越是把教训当成耳旁风,还会哭闹、叛逆
总之,无论家长是循循善诱,还是声嘶力竭,孩子都不会轻易地接受父母的意见,就是不愿意低头认错。生活里有一句话叫''无声胜有声'',在教育时,无声的''非语言信号''也能巧妙地运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情场中。
我们用惯了''语言''来教育孩子,现在需要用''非语言信号''的方式来转变教育方式了。
当孩子感觉沮丧的时候,家长可以去抱抱孩子,亲吻孩子。这是在传递一种爱的信号——我爱你、我关心你、我在你的身边,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最有力的信号。
同样的,我们要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可以是竖起大拇指、鼓掌、拥抱……
所有的这些''非语言的信号'',在孩子把话当成耳旁风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地有意义。
''非语言信号''是什么意思?
''非语言信号'',指的就用肢体动作,代替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想说的话。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吵了,安静一点'',除了说话,我们还可以把手放在嘴巴上,作出一个噤声的手势动作,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为什么用''非语言信号''的教育效果更好?
话语是用来传递数据和讯息,而语调和动作是用来传达感觉和情绪的。
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情绪和感觉往往比讯息更加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小孩子不懂得话中的意思,但是能看懂父母行为,动作能更直接地与孩子''对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讲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兼职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听完父母的教导之后,会停止错误的行为,不一定是因为听懂了、明白了道理,而是因为被训斥时父母的态度、语气吓住了。
孩子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以后很可能会继续做不正确的事。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父母讲''大道理''的时候,他心里很可能在想别的事——快单去升级自己的游戏、要不要赶紧去把作业写完、明天去哪里玩耍……常常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孩子从小就听惯了父母的说教,知道了怎么样去应对,所以当孩子年龄越大,语言说教的方式越不管用。
''非语言信号'':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当妈妈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琪琪会悄悄地拍拍妈妈的手,来告诉妈妈自己想跟她说话。然后,妈妈会把手放在琪琪的肩膀上,表示她会尽快说完。
这个手势信号定下之后,琪琪就很少打断妈妈说话了,显然她很高兴他和妈妈之间有这个秘密。
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运用''非语言信号''的案例。
比起说教,恰当地用''非语言信号''教育孩子,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在学习礼仪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孩子大脑的反应机制是这样的:当他听到一个命令时,本能地会选择去逃离训斥、反抗命令,而不是乖乖遵守。
然而,''非语言信号''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一个有趣的''约定'',以身体语言来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多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遵守约定、遵守规则。
相比起滔滔不绝的说教和大声愤怒的训斥,''非语言信号''更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将规矩遵守于心。
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使用''非语言信号''?
虽说''非语言信号''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是我们仍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非语言信号''。
当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合作时,''非语言信号''就可以应该出场了:
1.当家长和孩子陷入冲突时,''非语言信号''可以用来提醒自己以及对方,冷静下来,避免更糟糕的争吵和发脾气。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当这个手势出现时,双方都要''停战''。
2.当孩子执行任务,或者家长监督孩子做事时,可以定一个手势来提示孩子。
比如,孩子本来说要在9点前完成作业,怎么他玩玩具玩到很久,都忘记了的时候,家长可以用一个指着手表、时钟、手机的手势来提醒孩子去做作业。
3. ''非语言信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可以表达感受,动作也同样可以。比如轻轻抚摸孩子的头、牵着孩子的手,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当要表达共同的喜悦时,我们可以用''剪刀手''来表达欢喜。
如何正确使用''非语言信号''?
语言和动作是相辅相成的,说多了不管用,那就试试''非语言信号''吧!
1.用鼓励强化''非语言信号''的约定
通过以上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发现共同点。''非语言信号''要求耐心地表达信息,并且积极、正面地进行反馈。
即便是要教训孩子、修正孩子的错误,也要冷静地做出动作。而且,在孩子给出回应后,要及时鼓励孩子,说一句''你真聪明!''或者''你做得真好''。
''非语言信号''的约定是需要强化的,只有用鼓励和称赞强化了,约定才能持续下去。
2.多多练习,孩子才能记住手势
孩子年龄小,对手势、动作的反应速度就会比较慢。
如果孩子一时不能快速地反应,或者明白父母动作的含义,家长首先要与孩子讲清楚规则,而不是怪''非语言信号''不好用。
正确的做法是多与孩子练习几遍,然后还要配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孩子才能记得牢,反应的速度越会越来越快。
所以,切忌功利心急,无论用什么教育方法,耐心地培养孩子,才能取得好结果。
3.别让负面情绪影响''非语言信号''
要想任何的教育方式取得成果,都需要有爱、轻松的氛围。
虽然,手势、动作在弱化负面情绪方面有帮助,但是一些家长生气起来,就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
语言能伤孩子的心,错误的动作也能影响孩子。如果一个教育的动作用愤怒的方式做出,那么孩子不仅不会感受到温暖,还会因为有攻击性、震慑性的动作,更加害怕。
所以,在用''非语言信号''之前,家长先要冷静下来,再配合孩子。
4.''非语言信号''不是万能的,不要过度使用
孩子听多了说教,后来就当耳旁风了。同样,孩子见多了动作,也会慢慢''看不见''。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认为''非语言信号''就是万金油。
只用动作教育孩子,不用语言来告诉孩子道理,也是不正确的。而且,''非语言信号''更不是家长不教育孩子道理的借口。
最好是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隔一段时间用''非语言信号'',效果才能好。
很多时候,''非语言信号''比语言更''响亮''。
其实,''非语言信号''就是一种感情、态度和情绪上的表达,这个讯息会透露出真实的情感。所以,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有正面的帮助。
少一点唠叨和训斥,赶紧试试用''非语言信号''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原创 孩子为什么不愿听你的话?试用“非语言符号”,跟孩子沟通少费力
面对听不进话的孩子,家长可用“非语言信号”,比话语更有力量
NO.2 沉默的信号(非语言信号)
掌握销售沟通技巧中的非语言信号.docx
非语言信号可以比语言更有影响力,因为:()A.非语言信号比语言信号..
孩子不爱和家长沟通?尝试“非语言策略”,不用说话也能拉近距离
非语言信号
非语言信号可以比语言更有影响力,因为:()
语言信号处理
非语言信号可以比语言更有影响力,因为:()A.非语言信号比语言信号更准确B.身体语言省去了倾听者
网址: 左耳进右耳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用“非语言信号”效果更好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47069.html
上一篇: 家长的话,总被孩子当成“耳边风” |
下一篇: 正面管教育儿工具分享——非语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