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田鼠

田鼠

田鼠是啮齿目仓鼠科 [1]田鼠属的通称 [2

]。共18属110种,中国有11属40余种。 [3

]体型小,体长多在 12~18 厘米之间;四肢短,眼小,耳壳略显露于毛外;尾短,一般不超过体长之半;毛色差别很大,呈灰黄、沙黄、棕褐、棕灰等色;白齿齿冠平坦,由许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组成。 [2

]

田鼠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非和北美。栖息环境很广,从寒冷的冻土带直至亚热带都有分布 [1]。它们会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田鼠多为地栖种类,喜群居,不冬眠。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也有的昼夜活动。多数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有些种类则吃动物性食物。 [3

]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鼠年产6~8窝,每窝10~20只,而幼鼠2~3个月就能生育。 [1]寿命为1~2年。

田鼠可作为医学及其他科学的实验动物 [3

]。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由于人类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中国鼠口多时高达30亿只。 [1]

田鼠

田鼠的栖息环境很广,从寒冷的冻土带直至亚热带。有栖息于草原、农田的田鼠和兔尾鼠;也有栖息于森林的林鼠和林旅鼠;还有栖息于高山的高山鼠;以及适于半水栖的水鼠和麝鼠。某些种类因适应特殊的环境,形态上产生了某些相应的特化。如以地下生活为主的鼹形田鼠,四肢短粗有力、爪发达、门齿粗壮,适于挖掘复杂的洞道,而眼、耳壳则很小;适于水栖的种类,后足趾间具半蹼,尾侧扁,利于游泳。

田鼠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其中,一些种类数量变动很大,而旅鼠在数量高时还有迁徙的习性。

春季,鼠窝中存粮减少或吃尽,田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

夏季,田鼠处于怀孕、产崽、分窝高峰,活动猖獗,极力搜找食物。

秋季,田鼠积极储粮,忙于奔波找食。

冬季,田鼠不冬眠,即使在雪夜,仍会出洞活动。

已知的品种有70多种,其范围遍布亚洲、欧洲、北非和北美。

田鼠

田鼠是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的通称。田鼠体型粗笨,多数为小型鼠类,个别达中等,四肢短,眼小,耳壳略显露于毛外;尾短,一般不超过体长之半,旅鼠、兔尾鼠、鼹形田鼠则甚短,不及后足长,麝鼠的尾因适应游泳,侧扁如舵;毛色差别很大,呈灰黄、沙黄、棕褐、棕灰等色;臼齿齿冠平坦,由许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组成。

田鼠

田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鼠年产6~8窝,每窝10~20只,而幼鼠2~3个月就能生育。

夏季是田鼠怀孕、产崽、分窝的高峰。

当种群密度大时,有的田鼠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甚至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种内斗争,看似残忍,但是对田鼠种群的生存却是有利的。

田鼠的天敌有猫头鹰、狐狸、猫等。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宁化老鼠干是福建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是宁化客家人待客的名特佳肴 [6]。是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制成的,捕到老鼠后,先脱其毛,然后把它的肚皮剖开,去掉内脏,立即升起一堆炭火,并撒些糠在炭火上,使之产生浓烟,把去毛的老鼠放到架子上,拿到炭火上去熏烤,熏烤时要将鼠身反复翻动,直到把鼠熏成红铜色为止。 [6]

由于当地群众普遍爱吃老鼠干,因此历来就有“老鼠干猪肉价”之说 [7]。人们几乎都把吃老鼠干作为一种享受。烹饪方法多是配以猪肉、冬笋,佐以大蒜、生姜、水酒,炒而食之。尤其是爱喝酒的人,更把它视为配酒之上品。尤有补肾之功,对尿频或小孩尿床症具有显著疗效,故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7]

对农、牧、林业危害

田鼠

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

由于人类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我国鼠口多时高达30亿只,六五期间发生鼠害的农田达3亿亩,每年造成的田间作物损失是粮食100亿斤,棉花20万担、甘蔗10万吨,受鼠害损失的粮食超过了全年进口粮食的总量。

引来常见疾病

田鼠携带多种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 [4]可传播70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恙虫病等,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鼠疫可因直接接触鼠类的皮、血、肉经皮肤或黏膜等处而感染。人类流行性出血热正是由于接触了带有汉坦病毒的鼠类或其排泄物、分泌物而感染的;钩端螺旋体病则因鼠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后,人经皮肤特别是破损皮肤而感染。有些疾病不仅会损害人体健康,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

田鼠

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赚取不义之财,甚至用农药毒杀田鼠再供应给消费者,吃了这样的田鼠还会出现药物中毒的症状。 [5]

在捕捉、运输、宰杀、加工的过程中,人可能受到吸血虱子、螨虫等昆虫的叮咬,也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鼠血、分泌物、排泄物,从而感染各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也有人是因直接被鼠咬后患病。

在宰杀、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刀、砧板、抹布、碗等用具发生交叉污染,使其他食品也携带致病生物,食用后使人生病。

在享受美味“田鼠宴”的过程中,吃了未烧熟煮透的带有致病生物的老鼠会致病,尤其是想吃得嫩的人更容易感染发病。

(一)农业防治:发动群众,清除农田和村寨四周的渠、路、埂、荒坡、垃圾等地的杂草、杂物,破坏和减少害鼠栖息、隐蔽、繁殖场所。

(二)物理防治:发动群众采用TBS围栏灭鼠技术、粘鼠板、鼠夹、鼠笼、套扣压板、刺杀、电子捕鼠器或水淹等进行捕杀。

(三)生物防治:积极保护鼠类天敌、倡导养猫灭鼠;推广雷公藤甲素、胆钙化醇等生物药剂灭鼠。

(四)化学防治:抓关键防治时期,选用高效低毒鼠药。 [8]

田鼠是实行终身一夫一妻制的“性情动物”。据英国《卫报》12月5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学者专门对这种动物进行了跟踪,研究它们的大脑和行为,分析它们的爱情产生与消亡过程,结果学者们结合二者后发现,当雄田鼠和雌田鼠交配以后,雄田鼠就会一生一世忠于雌田鼠,每当这个时候,雄田鼠的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多巴胺——一种名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

研究带头人布兰登·阿拉戈纳将这种多巴胺戏称为“爱情的毒药”。当他们把这种化学物质注射到从来没有交配过的雄田鼠的大脑里时,发现这些小家伙马上放弃了对其他雌田鼠的追求,而是一心一意地只想获得那只早已倾心的雌田鼠的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多巴胺会改变田鼠大脑某一区域上的“沟渠”,这个区域为许多动物所拥有,包括人类。当已经有伴侣或曾有过伴侣的雄田鼠再次结识一个新异性时,它大脑里的这个区域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尽管这个时候雄田鼠大脑也会产生“爱情的毒药”这种化学物质,但是此时,该化学物质就会被已经改变的“沟渠”导向另一个神经元,导致雄田鼠无法对新异性燃起曾有的激情,遂变得冷淡起来。

阿拉戈纳认为,虽然田鼠的爱情生活和人类的并不一样,但是作用原理是共通的。也就是说,人类总是旧情难忘,实际上是多巴胺作用的结果。

相关知识

草原田鼠咬人怎么办?训练方法需掌握!
瓦哈卡田鼠好养吗?掌握技巧就不难!
田鼠过冬的粮食一存就是好几个月,为什么都不会发霉或者发芽呢?
农村购田鼠冒充宠物鼠 城管接报后当场拿下坑人商贩
鼠类杂谈
趋势预报‖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约3.17亿亩
动物所发现动物食粪行为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调控其能量代谢和认知行为
科学新发现!为什么鼠类的猖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动物行为研究新进展(三):动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参与光周期调控鼠类的季节性繁殖

网址: 田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4988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讨论】被老鼠咬破的猫粮还能给猫
下一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活动设计《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