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鸡坏死性肠炎的一些防制新思路

鸡坏死性肠炎的一些防制新思路

本文作者:禽药一部 何永有

导读

在集约化生产养鸡过程中,饲养鸡群的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最终效益。而其中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一直受到养鸡工作者高度的重视。随着2020年7月最严格的饲料禁抗政策的落实推进、以及临床中抗菌类药物严格的药残把控,肠道疾病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现有形势中探索出坏死性肠炎的防制策略和保障后续的肠道健康,成为了行业的诉求。本文就鸡群坏死性肠炎的现状以及防制的一些新思路进行论述。

一、坏死性肠炎的成因

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是可形成荚膜、产芽孢的厌氧性人兽共患致病杆菌,也是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鸡肠道,通常情况下以芽孢形式存在,不会引起鸡群发病。当达到一定条件下,特别是肠道内环境恶化处于厌氧环境下,产气荚膜梭菌会以8-12分钟增殖一代的速度快速繁殖,破坏肠黏膜组织,产生大量毒素,继而发病(图1)。

▲图1:坏死性肠炎引起的肠道病变

引起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

1. 气候、饲养环境的变化;

2.鸡群的应激;

3.饲料原料的改变;

4.病毒病、免疫抑制病等;

5.引起肠道内环境变化的因素如球虫等。

二、现阶段防制手段分析

在现阶段饲料禁抗形势之下,以往可以在饲料内添加抗菌类药物防控坏死性肠炎这一手段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临床用药物防控的过程中,往往又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控结果。

临床中处理坏死性肠炎常见以下两种不良结果:

1.肠炎发病导致的肠黏膜脱落,减料,粪便变差,在使用药物过后未能得到改善;

2.用药期间能适当缓解部分症状,但在停药后,料量和肠炎粪便并未得到改善,且容易再次复发(图2,图3)。

▲图2:有疑似肠黏膜脱落的“番茄”状粪便

▲图3:肠道变薄充气、有出血斑

临床上用药效果的不理想,原因如下:

1. 在治疗坏死性肠炎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时候,养鸡工作者没有针对性的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病原分离和药敏试验,通常会按照以往的经验习惯性使用抗菌治疗药物,未能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从而影响了疗效。

根据分离的4株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性效果,如表1所示:

▼表1四株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药物名称

分离株1

分离株2

分离株3

分离株4

S菌株数

S所占比例

地美硝唑

S

S

R

S

3

75%

硫酸安普霉素

S

R

I

R

1

25%

复方阿莫西林

S

S

S

S

4

100%

恩拉霉素

I

I

I

I

0

0

盐酸土霉素

R

I

I

I

0

0

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

I

I

I

I

0

0

盐酸沙拉沙星

S

S

S

S

4

100%

盐酸林可霉素

I

I

I

I

0

0

硫酸黏菌素

R

R

R

R

0

0

硫酸新霉素

R

R

R

R

0

0

注:S(高度抑菌/高度敏感);I(中度抑菌/中度敏感);R(无抑菌作用/耐药)

从上述表格显示,针对产气荚膜梭菌,地美硝唑、复方阿莫西林、沙拉沙星依然有较高敏感度,而林可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黏菌素等常用药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者无抑菌作用。另一方面如地美硝唑等敏感性高的药物却又因为较长的停药期,也只能在养殖的中前期阶段使用。所以如何筛选高敏感度药物,是治疗坏死性肠炎的关键手段。

2.鸡群坏死性肠炎发病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料量下降、出现“西红柿”状粪便、肠黏膜受损甚至脱落,大部分养殖工作者,在治疗时候,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因治疗——使用抗菌类药物杀菌,而往往忽视了对症治疗——肠道修复。在治疗数天后,鸡群的采食、粪便和肠道状态,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持续的药物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鸡群长期肠道菌群紊乱,精神状态变差,持续死亡。

如表2所示例子:采样鸡群在10天内曾使用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并未重视治疗后的肠道修复,尽管采样分离的结果显示5个样品已经没有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但鸡群在肠道病变、采食情况、粪便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表2 某公司送样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结果▼

样品编号

日龄

样品类型

具体症状和用药情况

分离结果

1

36天

粪便

1.死鸡解剖肠道没有明显病变,鸡舍内疑似坏死性肠炎引起的肠粘膜脱落番茄粪便较多,鸡群明显减料。

2.10天内使用药物为氟苯尼考、阿莫西林。

未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

2

19天

肠道

1.解剖肠道,肠道变薄,弥漫性出血,有明显的出血斑,鸡舍内多水状盲肠粪便,有零星番茄粪。

2.10天内使用药物为替米考星、阿莫西林。

未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

3

17天

肠道

1.解剖肠道,肠道变薄,有明显的出血斑,鸡舍内多水状盲肠粪便,有零星番茄粪。

2.10天内使用药物为泰乐菌素、阿莫西林。

未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

4.1

35天

粪便

1.解剖肠道,肠道变薄,弥漫性出血,有明显的出血斑,鸡舍内疑似坏死性肠炎引起的肠粘膜脱落番茄粪便较多,鸡群明显减料。

2.10天内使用药物为黏杆菌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

未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

4.2

肠道

未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

此案例充分说明,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快肠道修复,是抑制鸡群肠炎恶化,恢复生长的必要措施。

三、防制坏死性肠炎的新思路

面对坏死性肠炎,我们应积极开展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并结合现有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停药期,筛选合理高效安全的药物进行杀菌。同时在治疗坏死性肠炎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配合治疗,在这一阶段,尝试无停药期、具有修复肠黏膜功能、调节肠道酸碱平衡、定值有益菌等一系列“减抗替抗”的产品,是未来可探索方向,如:

1.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还能与各种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结合,使其失活,增强抗菌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消炎和修复组织的目的;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等肠道病原菌的繁殖,间接促进了有益菌的增殖,因此最终达到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效果。

2.丁酸梭菌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的增殖和发育,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其代谢产物丁酸为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并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多种酶等,增强消化吸收能力,维持正常的肠道粘膜功能。

3.复合酸化剂可以降低鸡体胃肠道pH,酸化效果能破坏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乳酸菌等有益菌的良好定植条件,改善肠道微生态稳定。

找到产气荚膜梭菌的特性和规律,预防为主,精准用药治疗,同时加快肠道修复,是防制坏死性肠炎基本思路。

四、防制坏死性肠炎的四点建议

1.减少产气荚膜梭菌大量增殖机会,如使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爆发,保持环境卫生、注重垫料管理等。

2.定期添加酸化剂饮水改善饲粮和鸡胃肠道,抑制有害菌滋生,可使用“酸溜溜”1:2000兑水给鸡饮用。

3.重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筛选合适高效药物进行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地美硝唑,复方阿莫西林等药敏性较强药物进行治疗。

4.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坏死性肠炎的同时时,按照一包100g兑水400斤使用“西力美”(复合溶菌酶)联合用药,增强抗菌效果;使用完抗菌药物后,按照一包100g兑水400斤添加5-7天“老三届”(复合丁酸梭菌制剂)等有益菌进行有益菌补充,修复肠黏膜,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作者简介

何永有,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鸡球虫疫苗和禽药的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工作。

来源:正典生物 |作者:何永有 |编排:小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鸡坏死性肠炎的症状与治疗,预防治疗蛋鸡病毒性肠炎的方法,防治鸡肠炎的用药
影响肉鸡肠道健康的非营养性因素以及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控!
猫的角膜腐骨(坏死性角膜炎)的新手术方法
象巴巴宠物:泰迪肠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狗得肠炎怎么治疗
一例厌食伴肌酸激酶活性进行性增加的坏死性肌病患猫的病例报告
大鼠几种常见病的防制
肠毒双效
鼠类防制知识
泰乐威B - 有效防治魏氏梭菌、支原体及增生性肠炎、回肠炎等

网址: 鸡坏死性肠炎的一些防制新思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5671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
下一篇: 泰乐威B - 有效防治魏氏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