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节 口服给药法第九节 麻醉术
犬猫都是疼痛敏感,容易惊恐的动物,为使手术和其它临床检查治疗顺利进行,对他们进行麻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今兽医临床麻醉大体分为三类,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电针麻醉。犬、猫临床多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较少用。
一、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部麻醉药,作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疼痛的传入冲动暂时阻断,从而达到手术区局部痛觉消失的一种麻醉方法。犬猫局部麻醉主要用于局部外伤处理和其他诊疗技术如腹腔、胸腔、膀胱穿刺排液,骨髓穿刺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多用全身麻醉。
(一)表面麻醉 是用麻醉药液直接作用于组织表面的神经末梢,使该局部疼痛消失的方法。多用于麻醉粘膜、滑膜和浆膜。1%~2% 丁卡因溶液,2%~5%利多卡因溶液点入结膜囊内5~6滴,经2~5min开始麻醉,持续10~15min。用1%~2% 丁卡因或5%~10% 可卡因溶液涂布或浸渍法麻醉口腔、鼻腔、直肠和阴道粘膜。麻醉膀胱粘膜,可用1 %~2%的丁卡因或2%~4%的利多卡因溶液,利用注射器和导尿管注入膀胱内。关节、腱鞘以及粘液囊中的滑膜,可用穿刺方法注入3%~5% 普鲁卡因。
(二)传导麻醉 在神经干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使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称为传导麻醉。犬剖腹探查、阴囊疝等手术可用腰旁或椎旁传导麻醉,但必须配合局部浸润麻醉。常用1%~2%的 利多卡因或2%~3%的 普鲁卡因溶液,每条神经干注射5~8ml。
(三)浸润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局部的各层组结中,来麻醉该部位的神经末梢。常用0.25%~1%盐酸普鲁卡因加微量0.1% 的肾上腺素液。具体可分直线、菱形、扇形及分层等浸润麻醉方法。在操作中,应注意使麻醉药液能浸润到手术区的各层组结内。
(四)椎管内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入椎管内,从而使某些脊髓神经被阻滞的方法。根据局麻药注入部位的不同,椎管内麻醉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腔麻醉。临床上多用硬膜外腔麻醉。麻醉时进行椎管内穿刺的部位可选择在腰椎与荐椎间隙或第一、第二尾椎或荐椎与第一尾椎间隙。犬常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0.25~0.5ml/kg体重。
二、全身麻醉
利用某些麻醉药的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犬猫全身不感疼痛,但仍保持延髓和平滑肌组织的功能,称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前准备:麻醉前应注意检查动物的全身状况。如患有心、肺、肝、肾等疾病,以及消瘦、贫血、中暑、长期热症、妊娠,最好不要用全身麻醉,以防发生危险。麻醉前犬猫禁食8~12h、禁水2h。有条件应进行血液学检查和尿分析。
(二)麻醉前给药:麻醉前给药是在给予麻醉药前不久对病畜给予某种药物的总称。麻醉前给药的主要目的是使病畜有平静而安定的诱导麻醉和建立起平衡麻醉。麻醉前给药常用阿托品、东茛菪碱、乙酰丙嗪、氯丙嗪、****、二甲苯嗪、氯胺酮、巴比妥等。
(三)全身麻醉给药方法:全身麻醉药大多采用吸入或静脉注射给药法,其他的给药途径如肌肉注射、口服,直肠、腹腔和胸腔内注射也有使用。
⒈吸入法 挥发性麻醉药主要是经半闭式或闭合式麻醉装置给药。氟烷、甲氧氟烷、异氟烷、七氟烷是维持外科麻醉的主要挥发性麻醉药。
⒉静脉注射 有些药物如巴比妥类、二甲苯胺噻嗪、氯胺酮、静松灵可供静脉注射,麻醉作用迅速,常在极短时间可达到预期麻醉程度。在静脉给药麻醉之前,一般先给予硫酸阿托品。由于静脉给药麻醉过快,深度难以掌握。故目前用超短时作用型巴比妥类作吸入麻醉前诱导麻醉的静脉注射,便于在气管内插管。
⒊肌肉注射 肌肉给药迅速方便,也可用作静脉给药途径所需的保定工作,是目前临床上小动物较常用的一种麻醉,但是肌肉注射给药其麻醉深度不如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给药那样容易控制。
⒋腹腔注射 在腹腔内注射全身麻醉目前已较少用。这一给药途径常用于中效巴比妥类麻醉如戊巴比妥钠等,对于凶猛的犬、猫用这种药可能比别的途径较为容易。
⒌胸腔注射 对猫临床上不主张胸腔注射巴比妥类,因为可引起肺组织损害和坏死。如在安死术中需要快速麻醉而又难于静脉注射时,胸腔内注射可能便于采用。
⒍口服 口服麻醉药只用于数种动物以产生镇静和催眠效应,或供不可接近的凶猛动物,特别是野生肉食兽麻醉之用。药物放在一块肉或其他食饵中给予。
(四)常用麻醉剂及临床应用
⒈846麻醉剂 由保定宁60mg、双氢埃托啡4ug、氟哌啶醇2.5mg复合而成的846麻醉剂是一种新的复合麻醉药,麻醉效果良好。用量:犬为 0.05ml/kg体重,猫为0.1ml/kg体重,肌注。
⒉盐酸**** 通用1mg/kg体重皮下注射。
⒊氯胺酮 犬一般先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05mg/kg体重和甲苯噻嗪1~2mg/kg体重,10~20min后肌注氯胺酮5~20mg/kg体重;猫可先肌注0.1mg/kg体重后,肌注氯胺酮10~30mg/kg体重。
⒋硫喷妥钠 硫喷妥钠是属于超短时作用型的巴比妥类药。适用于短时间的手术和快速诱导麻醉,反复使用又可作维持麻醉。如作诱导麻醉之用,可按每公斤6~8mg静注,如果需要10~20min的外科手术,应静注15~25mg/kg。注射时,约1/3剂量应在15秒内快速注射,然后停注30~60s,剩下的在1~2min注完,以产生所需的麻醉深度。
⒌硫戊巴比妥钠 硫戊巴比妥钠与硫喷妥钠一样是一种超短时作用型的硫代巴比妥类药。其作用与硫喷妥钠相同。在犬猫的常见诊疗中,本品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和检查,常配成4%的水溶液,仅供静脉注射。犬猫为16~20mg/kg体重。
⒍氟烷: 本品优点是麻醉力强,是乙醚的4~5倍,诱导快,苏醒也快,对呼吸道粘膜无刺激,病畜吸入无不适感。对肝、肾功能无损害,其缺点对心肺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麻醉过深,出现一般易于纠正的呼吸暂停,能引起心跳缓慢,但麻醉前用阿托品可以防止。此外,本品还可引起血压下降。
氟烷麻醉应注意药物浓度的控制,若控制不当,麻醉易过深或过浅。所以需要有精密的挥发器,上面标有0.1%~4%的刻度,以控制麻醉气体浓度。如果没有氟烷挥发器,可使用国产103型乙醚吸入麻醉机,在乙醚挥发瓶中注入5~10ml氟烷,去掉挥发芯,将调节器开到3~4档,使之快速到达所需要深度,再开到1~2档处作维持麻醉。麻醉时,可根据病畜心率、呼吸、血压变化,调节档次,控制麻醉深度。
⒎甲氧氟烷:甲氧氟烷是一种液态麻醉剂,在挥发前澄清无色,但在挥发后或放在气化器中时,则变为琥珀色。本品颜色的变化并不改变麻醉力,对动物也不会产生不良作用。本品有一种水果样气味,无刺激性,易被病畜所吸入。各种浓度不具有爆炸性和易燃性。具有强大的麻醉作用,其麻醉强度大于氟烷、氧化亚氮。能产生极好的肌松弛和镇痛作用,缺点在血中有较高的溶解度。这一性质使诱导麻醉期延长,难以控制和改变麻醉的深度,苏醒期长,此外,据报导甲氧氟烷对肝、肾损害严重。在国外,甲氧氟烷常用于小动物外科麻醉,为减少其用量,吸入麻醉前犬荐用二甲苯胺噻唑(或二甲苯胺噻嗪)猫荐用氯胺酮。
吸入麻醉时,如没有专门挥发器,象氟烷那样,使用乙醚挥发器,取掉挥发芯,注入10ml甲氧氟烷于瓶内,并加一快纱布于瓶内(以增加挥发浓度),调节1.5~2档作维持,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第十节 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一、组织切开
组织切开指用锐性分离的方法将组织分离开,是显露术野的重要步骤。
(一)选择切口的要求
⒈切口应尽可能靠近病变部位,最好直接到达手术区。
⒉切口应与局部重要血管、神经走向接近水平,以免损伤这些组织。
⒊确保创液及泌液的引流通畅。
⒋二次手术时,应避免在疤痕上切开。
(二)操作注意事项
⒈切口大小要适宜。
⒉皮肤的切开:手术刀与皮肤垂直,力求一次完成切开皮肤。犬猫皮肤移动性较大, 多采用皱襞法切开。
⒊组织层次分明:按解剖层次切开,由外向内切口大小相同、整齐。
⒋皮下结缔组织和深筋膜切开与分离:多用钝性分离,配合锐性切开,严防损伤大血管和神经干。
⒌肌肉的切开:尽量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这样易于缝合和愈合。
⒍腹白线的切开:应先用镊子夹起腹白线两侧组织作一小切口,然后插入有沟深针或手术镊,用手术刀反挑式切开腹膜或用钝头剪剪开腹膜,防止损伤内脏。
⒎肠管的切开:应将病变肠管引出创外,做好隔离,严防污染。
⒏骨组织切开:应先锐性切开骨膜,再钝性分离。尽可能保持骨膜完整性,有助于骨组织愈合。
二、 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是指用锐性或钝性分离法将组织分离开,充分显露术野。
⒈锐性分离:多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将组织切开或剪开。不同组织有不同锐性分离方法,如小动物皮肤多用皱襞切开,或紧张切开。
⒉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手指等插入组织间隙内,用适当力量剥离、推开周围组织。
⒊硬组织分离:主要指骨组织的分离,都用骨科器械(如骨锯、骨钻、骨凿、骨钳、骨膜剥离器等)将其锯开、凿开、钻孔等。
三、止血
⒈纱布块止血: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和小血管出血。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块压迫出血处数十秒,即可止血。
⒉钳夹止血:用于小血管出血。用止血钳前端夹住血管断端止血。应垂直钳住血管,减少组织损伤。
⒊结扎止血:适用于明显、较大的血管出血,是最可靠的一种止血方法。根据出血血管大小,在止血钳钳住断端血管后,用缝线进行单纯或贯穿结扎止血。
⒋电凝和烧烙止血:电凝止血适用于浅表小出血或不易结扎的渗血。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将高频电刀或电凝与止血钳接触,待局部发烟即可。也可用电凝器直接与出血组织接触止血。烧烙止血适用于出血面积较大或出血部位较深的小血管或渗血。将电烙铁或其烙烧得微红,接触或稍触压出血处,并迅速移开。
⒌局部药物止血:常用明胶海绵或0.1%肾上腺素、1%~2%麻黄素溶液浸湿纱布压迫止血。
四、缝合
(一)缝合材料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丝线(不吸收),组织抗张力强,价廉,易消毒,使用方便,打结确实。可根据组织张立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丝线。肠线为可吸收缝线,临床上也较常用。普通肠线4~5d即失去作用,烙制肠线10~20d仍能保持张力。肠线用于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的缝合。尼龙线为不可吸收,抗张力比丝线强,组织反应也小。单丝尼龙线常用于血管缝合,多丝尼龙线多用于皮肤缝合。但该线较硬、打结易滑脱,故常采用三重结打结。不锈钢丝,张力强,对组织不起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固定骨折和缝合张力大的组织,如筋膜、肌腱等,也用于皮肤缝合,以防其被犬猫舔断,创口裂开。
(二)缝合方法
⒈单纯对合缝合方法:分为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前者有分为结节缝合、减张缝合、“8”字形缝合等;后者有分为单纯连续缝合和锁边缝合两种;
⒉内翻缝合:将缝合组织的边缘内翻,使缝合组织的表面平滑,多用于胃肠、膀胱等的缝合。内翻缝合也可分为连续内翻缝合、间断内翻缝合、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和烟包缝合;
⒊外翻缝合:是将缝合组织的边缘向外翻出,使缝合处内面保持平滑。外翻缝合可分间断垂直褥式缝合和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常用于皮肤、腹膜、血管等的缝合。
(三)打结
⒈打结的种类:方结(又称平结)是最常用的结,是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外科结是将第一结扣线缠绕两次,其摩擦面积大,不易松开。三重结是打好方结后,再打一与第一结方向相同的结。
⒉打结的方法:分器械打结、单手打结和双手打结三种。小动物手术常用于器械打结。不论采用何种打结方法,都要在结扎时使两个牵拉点与结扣点尽量成一条直线,而且两端拉力相等。
(四)注意事项
⒈应根据组织的解剖层次分层缝合,不要遗留残腔。
⒉缝合时,应使用缝针垂直刺入和穿出,拔针时要按针的弧度方向拔出。
⒊针距要整齐、相等。
⒋打结线的松紧度,应视不同组织而异,如肠管缝合,不能过紧,否则易撕裂组织;皮肤缝合打得过紧,皮肤易内翻等。
⒌较长的切口缝合,可先在切口中间缝合1针。再在两段中间缝合,这样可使切口缘对合整齐,防止吻合口皱褶。
五、 引流法
引流指将创口、体腔或其他感染部位的液体引出体外以进行治疗的方法。引流的目的是闭塞死腔,除去异物,促进创口愈合。但是,如果引流不当,也会引起感染和并发症。因此,每次手术是否需要引流,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适应症
一般用于手术之后防止创内出血、炎性渗出,以免形成血肿或渗物积聚而继发感染;也用于创口严重感染,或已形成脓肿,可使其及时排出,促使创口尽早愈合;创口深难以缝合,可在腔底部放置引流物,有利渗血和渗液排出,防止形成死腔;胃肠手术时,尤其是污染严重的胃肠道缝合或吻合,腹腔内安置引流管,防止腹腔感染;胸腔手术后,为了减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除排气、液体外,还有利于肺的膨胀。
(二)常用引流方法
⒈纱布条引流:有药液纱布条(用药液浸泡灭菌纱布条而制成)和凡士林纱布条(将纱布条浸入适量凡士林,高压灭菌制成)。纱布条只有当其纤维能吸收或渗出缓慢地从创内流出时,才具有引流作用。一旦纱布饱和(仅数小时),渗出液凝固或沉积在纱布上,就会阻碍引流,故现在纱布条用于引流较少,仅适用于一般切口的引流,多用于维持创腔的开放。
⒉橡皮管引流:也称彭罗斯氏引流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引流法。橡皮管软而有弹性,管壁薄,其直径为0.64~2.54cm不等,管壁上有若干个孔。液体借助重心和毛细管作用而引出。也可用乳胶管和硅胶管代替,在其一端管壁上剪若干个小洞。
⒊双腔管引流:又称积液引流,多用于腹腔引流。由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管制成,内、外管壁有若干小孔。使用时,将引流管外口连接于吸收器收集引流液。这种引流管,由于粗细管之间有空隙,允许空气进入,因而吸收时不会吸附周围组织,能保证引流通畅,适用于腹腔内较多积液的引流和腹膜透析等。
⒋胸腔闭式引流:胸腔是一密闭的、呈负压状态的体腔。引流时,为使胸腔不与大气相通,常用“水封瓶”的方法将引流管淹没在水中,与大气隔绝,即保证胸腔负压状态,又可引出气体或液体。
装置方法:用2000~3000ml磨口玻璃瓶塞上密封的橡皮塞。一瓶塞入长短两根玻璃管,长的插至瓶底,短的通过瓶塞即可。另一瓶塞穿入三根玻璃管,长管一根伸至瓶底,短管两根仅穿过瓶塞下方。前者长管接胸腔引流管,短管与后者一短管连接。后者长管与外界相通。各装置均保证无菌和不漏气。由于此种装置与吸引器连续轻度负压吸引,有助于胸腔内积液和空气的排出。
(三)引流护理及注意事项
⒈凡未感染的引流,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观察和记录每种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数量。
⒉每天更换敷料和绷带,若引流量多,应增加更换次数。
⒊犬、猫应套上颈圈,以防咬掉引流材料。
⒋引流管放置正确。切口内引流时,应将引流物放在切口较底的一端。体腔内引流时,必须放在最低的部位和接近需要引流的部位,但不要直接压迫血管和神经。同时,体腔内引流时,引流物最好不经过手术切口,以免使切口感染裂开,应在切口旁作一切口引出引流管。
⒌引流管固定确实。不论是深部引流,还是浅部引流,都需要在体外固定。以防脱出或掉入体腔,一般浅部引流物可用别针固定;深部引流物需要缝线固定于皮肤上。要经常保持引流通畅。否则不仅达不到引流目的,反而有害。因此要及时检查引流管,注意其不要被血凝块和坏死组织所堵塞。当引流的液体量确实减少时,应及时拔除引流管。
六、 绷带包扎法
包扎是将绷带等材料固定在受伤部位以达到加压止血、保护创面、防止自我损伤、限制活动及促进创口愈合的治疗方法。绷带有纱布绷带、棉布绷带和弹力绷带等多种。
(一)绷 带
⒈纱布绷带:是一种轻便的、保护性的绷带,常用来保护撕裂的伤口和外科切口,并提供一种最低限度的支撑力。有多种规格,长度一般6cm,宽度有⒊⒌⒎10及15cm不等。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不同规格的纱布绷带。使用时防皱褶、滑脱。
⒉棉布绷带:按上述规格用本色棉布制成,由于坚固耐用,不变形、断裂,故常用来固定夹板、肢体等,可用来对骨折外科手术前实施临时固定,为外科手术提供支持,防止水肿和软组织损伤等。
⒊弹力绷带:是一种弹性网织品,柔软有弹性,包扎后有伸缩力,故常用于烧伤、关节损伤的包扎。
⒋胶带:包扎不可缺少。目前多数胶带为多孔的,有助于创面透气向外蒸发。国内目前多用布制胶带(胶布)、橡皮膏等。缺点是使用后难以拆除。
(二)各种绷带的包扎方法
⒈卷曲绷带的包扎方法
⑴环行包扎:环行缠绕,下一圈将上一圈完全遮盖,层层相应。多用于颈、掌、跖、腕等部位创口包扎。环行包扎也是卷轴绷带包扎的基础。
⑵螺旋形包扎 用卷轴带进行螺旋状缠绕,每圈遮盖上一圈的1/3~1/2,常用于掌、跖、躯干及尾部。
⑶蛇行包扎:斜行缠绕,各圈互不遮盖。此法用于固定夹板绷带的衬垫。
⑷交叉包扎(8字形绷带):此法以关节为轴心,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即上下交叉缠绕成“8”字形。主要用于腕、跗关节等部位。
⑸躯干包扎:一般采用3层包扎。创口覆盖灭菌纱布块后,先用弹力或纱布绷带螺旋缠绕,再用胶带固定。适用于犬、猫胸腹部创伤、手术包扎及引流管的固定等。
⑹指(趾)部包扎:患部敷以灭菌纱布块,纱布绷带缠绕数层盖在纱布上,并用此绷带折转从远端向近端螺旋缠绕1层,再从近端向远端绕第2层。
⑺腕、跗关节以下损伤的包扎:先在患肢内、外侧各纵形贴一长的胶带,超出肢远端一段距离。患部用灭菌纱布遮盖后,均匀地垫1层棉花,再螺旋缠绕纱布绷带或弹力绷带,并将脱出的绷带反折贴到绷带上,最后再绕1层纱布绷带。
⑻罗伯特、琼斯绷带:用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骨折固定,有压迫和支撑作用。患肢内外侧各纵形贴长胶带1根,均匀地垫上棉花卷,一定要卷紧。再用纱布带包缠若干层,外加弹力绷带,并将垂出的胶带反折贴于绷带上,最后缠绷带1层。
⑼前肢悬系法:又称肩部悬系法,多用于肩关节手术、肩关节脱位和肩胛骨骨折等。用绷带在腕关节上方提起患肢呈水平状,并紧贴肩部向上越过肩峰沿对侧胸侧壁向下经肩关节后方,胸底壁到患肢,托起前臂部。然后,绷带到对侧肩关节前方,再经胸底壁到患侧。如此来回缠绕数圈,将患肢提起。此法可减轻患肢负重和限制其活动。
⑽后肢悬系法:又称“8字形”悬系法。常用于髋关节脱位整复之后,可暂免髋关节负重,保持后肢内收,髋关节外旋状态,有助于关节整复。方法是屈曲患肢髋、膝和跗关节后,用绷带将小腿提起,经股内侧到股外侧、小腿外侧,按此绕2~3周。然后从股外侧开始,经大腿后部,绕到跗关节到小腿外部,越过小腿的绷带,再从股内侧至股外侧。反复重复几次,后肢即可悬吊起来。
⒉夹板绷带的包扎方法
夹板绷带在小动物临床应用较广,主要用于外固定。此外,还具有保护、支撑等作用。常用于小动物四肢骨折和脱位的外固定,取材容易,方法简便。分为临时夹板(用于急救和长期制动)和预制夹板(用于长期外固定)。
临时夹板的材料可选用竹片、木片、硬纸壳、压舌板等。夹板的长、宽及厚度,应因动物和患部而宜制成大小、形状适宜的夹板,其长度应超过两个关节。预制夹板是用金属(铝条)、木材、纤维板和塑料结合动物肢体形状制成。
夹板绷带使用前,患部应清洗干净(长毛犬应剪毛),用酒精拭干,并用乙醚脱脂以增加胶带的黏固性。为防止夹板滑脱,患部两侧粘上两条长的胶带。然后包上较厚的棉花,用蛇形绷带加以固定。最后安置夹板,用弹性绷带或纱布绷带缠绕固定。包扎时用力要均匀,保持一定的压力。
⒊石膏绷带的包扎方法
主要用于四肢骨折、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外固定。它是由上过浆的纱布绷带加上锻石膏粉制成。骨折部整复后,清洗患部被毛,擦干和消毒。肢体下部内外侧引出两条胶带患肢套上弹性肢套或包1层纱布,再衬1层石膏带垫棉花。关节突起部位应多垫棉花。先从肢体下端向上螺旋缠绕,每一圈遮盖上一圈的1/2,边缠边涂石膏泥,使其光滑。到达预定部位后再向下缠绕。一般缠绕2~3层。在包扎最后一层时,将两端露出的衬垫物和末端胶带反折,涂上石膏泥,将其黏帖在石膏绷带上。最后套上弹性肢套,保护其不被粪尿污染。
包扎1d后,应检查动物患肢及全身情况,防止过松和过紧。以后第一周和第2~3周复查1次。
石膏绷带根据病程来拆除,一般为3~4周。可用石膏震荡锯、石膏刀、石膏剪及石膏分离器等拆除石膏绷带。
(三)注意事项
⒈绷带要贴实,不要缠的过松,但也不可过紧。
⒉绷扎开始和终了必须缠绕2圈,以免脱落和松散。
⒊包扎四肢时,由末端开始,趾部最好露在外面,以免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肿胀或变凉,应拆除绷带,重新包扎。
⒋绷带和皮肤均应保持清洁、干燥。潮湿绷带不可使用,否则绷带干后收缩,包扎过紧,妨碍血液循环。
第十一节 输血疗法
输血疗法是抢救犬猫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已广泛用于小动物临床。输血能补偿病犬猫体内丧失的血液,同时能激发体内的凝血过程,具有止血作用。此外,血液的输入能使血压升高,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活动增强,血液内激素含量增高,血液中的毒素被红细胞吸附而变为无毒,从而使机体全身抵抗力增强。
一、输血疗法的适应症 输血疗法适应于大失血、外伤性休克、非传染性贫血、严重中毒、败血症、体质极度衰弱、幼畜溶血病等。但在心脏病、并发心脏血管机能不全的肺脏疾病及肾脏疾病时禁用。
二、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在理论上,输血时应输以同型血液或相合血液。但实践证明,各种动物首次输血都可以选用任何一种同种动物作供血者,而不必考虑它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相符,通常都不会发生严重危险。而无论何种动物,受血后都能在3~10d内产生免异抗体,如果此时又以同一供血动物再次输血,就容易产生输血反应。因此,临床上常常对需多次输血的动物,准备多个供血动物,并把重复输血的时间缩短在3d以内。
异型血液的血清和红细胞相混合,会迅速凝集成团,随后发生溶血,从而出现输血反应,所以在输血前进行血液相合检验就更为安全。
三、输血方法 小动物临床上常用的是间接输血法。其操作步骤是将抗凝剂置于灭菌的贮血瓶内,随后从供血动物静脉采血(二者比例为1:9)边采血边轻轻晃动贮血瓶,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以防血液凝固。采出需要血量后立即给犬猫输入,输入速度要尽量缓慢。在输血过程中,要不断轻轻晃动贮血瓶,避免红细胞与血浆分离,给输入带来困难。
具体操作是,先倒挂储血瓶或塑料储血袋于支架上,排尽输血导管内的空气;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将输血针头刺入静脉,固定针头于皮肤;调节输血速度,一般每min4~6ml,若大量失血或休克,则须快速输入;输血完毕,拔出针头,局部压迫止血;输血过程中,随时注意有无血液漏出血管外,针栓与导管接头处有无松脱。
四、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在输血过程中应注意溶血反应、致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等输血反应。
一旦出现上术反应及时处理。⑴减慢输血速度或中止输血。⑵轻者,可选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⑶较重者,可静注或静滴氢化可的松100mg。⑷紧急者,1:1000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静注。⑸会厌水肿危及生命者,立即行喉插管术、气管插管术或气管切开。
五、输血中应注意的事项
⒈在输血中的一切操作均应严格无菌操作。
⒉采血时,须注意抗凝剂的应用量,血采入瓶中后,应充分混匀,以防出现血凝块;摇晃时要轻,以免破坏血球和产生气泡。在输血过程中,严防空气注入血管
⒊输血时,密切注意病犬猫的表现,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⒋用枸橼酸钠作抗凝剂进行输血后,应立即补充钙制剂。
⒌严重溶血的血液,不宜应用,应废弃。
第十二节 安置鼻饲管
主要用于提供厌食或无法进食的犬猫一个经胃肠道的营养补给途径。目前主要用于猫肝脏脂质沉积综合症,犬发生胃扩张需要减压时也可应用。
患脂肪肝病猫尽量不用化学保定,因其肝脏功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将明显降低,可将患猫用长方形布全身反复包裹保定,于鼻孔中滴入少量2%的利多卡因,将颈部伸展,固定住头部,将猫专用鼻饲管的顶端缓慢插至食道的中后段,如果鼻饲管顶端的位置靠前,则动物易发生呕吐。确定鼻饲管位于食道中后,将鼻饲管位于鼻腔外的部分通过结节缝合固定于鼻背皮肤上。拍一张侧位颈部X光片,以确定鼻饲管的位置。
相关知识
宠物常用治疗技术大全
《宠物诊疗技术大全》.pdf
宠物治疗技术
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代码是什么?
宠物医疗技术开设课程有哪些?
宠物医疗技术是什么?
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开设课程有哪些?
宠物临床诊疗技术是什么?
魔兽世界wlk怀旧服生存猎人常用宏大全
网址: 宠物常用治疗技术大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2515.html
上一篇: 抑郁的“宠物疗法”不光是买只宠物 |
下一篇: 宠物疗法:国内首创,治愈心灵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