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迷人才危险——是什么驱动了鹦鹉偷猎的危机

迷人才危险——是什么驱动了鹦鹉偷猎的危机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报告Opportunistic or Non-Random Wildlife Crime? Attractiveness Rather Than Abundance in the Wild Leads to Selective Parrot Poaching,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毁动物群(Defaunation),不仅指生态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地域性或功能性灭绝,也包括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以及对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 从地域性到全球范围物种相互作用的消失,以及为人类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服务的消失[1]。

造成物种减少的驱动因素不一而足,涉及范围从地域性问题延伸至全球,包括栖息地的过度利用及丧失、气候变化等。

图片

Luis Barreto / WWF-UK

一项调研对收集到的8000多个受威胁或近危的物种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迄今为止,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大驱动因素是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破坏[2]。

此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也将为满足当地和全球市场需求导致的野生动物资源过度开发,列为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五大主要驱动因素之一[3]。

其中野生动物贸易是某些物种被过度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例如某些珍稀动物及其制品(如鸣禽、象牙和虎骨)在世界多地都存在市场需求。

机会主义,还是目标性偷猎?

像大部分的兰花爱好者更青睐多花品种一样[4],在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某些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

对于鹦鹉来说,配色、体型及其学舌能力常被认为是宠物消费群体高度关注的特征[5],正是这些特征导致牠们成为世界上被交易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之一[6]。

图片

紫蓝金刚鹦鹉(Hyacinth macaw)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些消费者偏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偷猎活动,人们却知之甚少。

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因为与无明确目标的机会主义相比,目标性偷猎更可能导致过度开发,从而加速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例如,一项于今年八月发表在Diversity期刊上的研究[7]证实,哥伦比亚存在的偷猎鹦鹉的行为不是机会主义,而是一种目标性的野生动物犯罪。

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在记录到25种鹦鹉的10811个野生个体中,最常见的仅为两个长尾小鹦鹉 —— 橙颏鹦哥(Brotogeris jugularis)和褐喉锥尾鹦鹉(Eupsittula pertinax),共占80.31%。

其他物种的数量则很少,有些在野外甚至没有获得观察记录。

图片

一些在公共区域发现被饲养为宠物的鹦鹉,如街道(a-c)和房屋附近(d-f)

a) 五彩金刚鹦鹉(Ara Macao);b) 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

c) 蓝黄金刚鹦鹉(Ara ararauna); d) 蓝冠鹦哥(Thectocercus acuticaudatus);

e) 褐喉锥尾鹦鹉(Eupsittula pertinax);f) 橙颏鹦哥(Brotogeris jugularis)

然而在调查的282个村庄内,则共记录到124个物种的2465只个体,其中包含21个本地物种的1179只个体(47.8%)。

虽然橙颏鹦哥和褐喉锥尾鹦鹉在绝对数量上几乎占了宠物鹦鹉总数的一半(45.2%),但考虑到牠们的野外丰度状况,对消费者来说这些物种实际上是被动选择的。

相反,大部分亚马逊鹦鹉属(Amazonaspp.)、金刚鹦鹉属(Araspp.)和蓝冠鹦哥(Thectocercus acuticaudatus)在野外是十分罕见的,却更多地被选为宠物。

图片

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哥伦比亚分布鹦鹉的特征分析

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也得出鹦鹉的受追捧程度与牠的体型、配色、学舌能力呈正比;也就是说,体型越大、颜色越丰富、学舌能力越强的物种比同类更有吸引力。

因此,偷猎鹦鹉并非机会主义,而是目标性地集中在对人类吸引力更大的、具备特殊特征的物种。

鹦鹉国际与区域性贸易特征

多彩的羽毛和模仿人类语言的学舌技能,使鹦鹉在宠物交易中备受追捧,并因此导致了至少259种鹦鹉被国际贸易,近几十年内就涉及数百万只个体[8,9]。

由于缺乏对野生种群的长期监测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野外捕获个体的国际贸易可能对世界各地许多鹦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10,11]。

一个令人关注的例子就是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被认为是现存所有鹦鹉中最擅长模仿人类语言的物种。这样的特征导致了灰鹦鹉被过度捕获和利用,以至于灰鹦鹉在2017年被列入了《CITES公约》附录I,即所有野生个体的国际商业性贸易被禁止。

图片

比利时海关查获到的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Wil Luiijf / WWF

虽然国际监管大大减少了鹦鹉贸易的规模,人工饲养繁殖的发展也使市场对野生个体的需求有所减少[12],但非法贸易仍很活跃[13]。

同时,人们对各国国内鹦鹉贸易的关注仍然较少。有专家指出,新热带区的鹦鹉种群有68%都受到偷猎和国内宠物贸易的威胁[14]。

且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传统驱动因素,也会导致鹦鹉贸易情况出现差异,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例如,在该研究调查开展的哥伦比亚境内,五彩金刚鹦鹉(Ara Macao)的受追捧程度非常高。当地的民俗传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答:因为牠的羽毛配色类似于哥伦比亚国旗。

图片

五彩金刚鹦鹉(Ara Macao)的羽毛 Chris Martin Bahr / WWF

未来保育工作的展望

因为喜食植物种子,鹦鹉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植物的“拮抗剂”;同时,作为有效的种子传播媒介,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次生种子的传播。

但偷猎活动,特别是目标性偷猎,不仅会造成鹦鹉数量的减少,还会严重影响到牠们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如对亚马逊鹦鹉、金刚鹦鹉等大型物种的目标性偷猎。这些物种是棕榈树和一些孕育较大果实的树木的主要或唯一有效的长距离播种者,也是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因此,解决偷猎,对保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外,和其他新热带地区国家一样,哥伦比亚将鹦鹉作为宠物饲养似乎是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对该物种的影响在过去较弱,但在最近几十年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逐渐变得不可持续[15]。

图片

被当作宠物饲养的鹦鹉 Benjamin Marshall

研究团队也从调查中了解到,哥伦比亚内对鹦鹉的偷猎主要集中在雏鸟,因为雏鸟比成年鹦鹉更适合做宠物,更容易驯服和锻炼牠们的学舌能力。

为最大限度获得雏鸟,偷猎者在发现鹦鹉的巢穴后,每天都要进行查看。因此,一对鹦鹉可能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占据同一区域进行繁殖,给定期或短期来访的观鸟者、野生动物管理者、偷猎者造成一种表面上种群稳定的假象。

如果目前的偷猎压力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剩下的种群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种群补充、成年繁殖种群的衰老和死亡而消逝。

图片

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us) Jaap van der Waarde / WWF-Netherlands

因此,研究作者建议采取两种策略以取得平衡 —— 一种是加强执法和管制力度,并劝阻人们不要饲养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偷猎后果的认识,从而减少需求。

另一种是提供替代来源,用人工饲养繁殖等合法来源的个体来代替当地对野外捕获鹦鹉作为宠物饲养的传统需求。

然而,仍然有些问题亟待解决。由于部分受追捧的鹦鹉在人工饲养繁殖条件下的繁殖率很低,很难以足够低的价格提供足够数量的个体,以抵消偷猎行为;且这类人工饲养繁殖活动很容易出现欺诈行为,例如偷猎的雏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被“洗白”,因此需要大量的监管、遗传标记开发、分子实验室的可用性等工作支持。

对于外来鹦鹉物种的人工繁殖,需要在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条件下进行,因为外来鹦鹉可能会携带病原体,这会对本地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资料翻译&整理:鹅子

排版:捷西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

Opportunistic or Non-Random Wildlife Crime? Attractiveness Rather Than Abundance in the Wild Leads to Selective Parrot Poaching(2020)

[1] Young, H.S.; McCauley, D.J.; Galetti, M.; Dirzo, R. Pattern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Anthropocene Defaunation. Annu. Rev. Ecol. Evol. Syst. 2016, 47, 333–358.

[2] Maxwell, S.L.; Fuller, R.A.; Brooks, T.M.; Watson, J.E. Biodiversity: The ravages of guns, nets and bulldozers. Nature 2016, 536, 143–145.

[3] IPBES. Intergovernment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2019.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ipbes.net/sites/default/files (accessed on 12 June 2020).

[4] Hinsley, A.; Verissimo, D.; Roberts, D.L. Heterogeneity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orchi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market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demand for wildlife. Biol. Conserv. 2015, 190, 80–86.

[5] Silva, T. Psittaculture: A Manual for the Care and Breeding of Parrots; Nová Exota, Czech Republic & AAL Pty. Ltd.: Bellingen, NSW, Australia, 2018; p. 597.

[6] Bush, E.R.; Baker, S.E.; Macdonald, D.W. Global trade in exotic pets 2006–2012. Conserv. Biol. 2014, 28, 663–676.

[7] Pedro Romero-Vidal, Fernando Hiraldo, Federica Rosseto, Guillermo Blanco, Martina Carrete and José L. Tella. Opportunistic or Non-Random Wildlife Crime? Attractiveness Rather Than Abundance in the Wild Leads to Selective Parrot Poaching. 2020.

[8] Beissinger, S.R. Trade in live wild birds: Potential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ustainable Use. In Conservation of Exploited Species; Reynolds, J.D., Mace, G.M., Redford, K.H., Robinson, J.G.,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2001; pp. 182–202.

[9] Cardador, L.; Lattuada, M.; Strubbe, D.; Tella, J.L.; Reino, L.; Figueira, R.; Carrete, M. Regional bans on wild-bird trade modify invasion risks at a global scale. Conserv. Lett. 2017, 10, 717–725.

[10] Olah, G.; Butchart, S.H.M.; Symes, A.; Guzmán, I.M.; Cunningham, R.; Brightsmith, D.J.; Heinsohn, R.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extinction risk in parrots. Biodivers. Conserv. 2016, 25, 205–223.

[11]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9-2.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iucnredlist.org (accessed on 18 July 2019).

[12] Cardador, L.; Tella, J.L.; Anadón, J.D.; Abellán, P.; Carrete, M. The European trade ban on wild birds reduced invasion risks. Conserv. Lett. 2019, 12, e12631.

[13] 35.Ribeiro, J.; Reino, L.; Schindler, S.; Strubbe, D.; Vall-llosera, M.; Bastos Araújo, M.; Capinha, C.; Carrete, M.; Mazzoni, S.; Monteiro, M.; et al. Trends in legal and illegal trade of wild birds: A global assessment based on expert knowledge. Biodiv. Conserv. 2019, 28, 3343–3369.

[14] Berkunsky, I.; Quillfeldt, P.; Brightsmith, D.J.; Abbud, M.C.; Aguilar, J.M.R.E.; Alemán-Zelaya, U.; Aramburú, R.M.; Arce Arias, A.; Balas McNab, R.; Balsby, T.J.S.; et al. Current threats faced by Neotropical parrot populations. Biol. Conserv. 2017, 214, 278–287.

[15] DANE.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dane.gov.co (accessed on 12 June 2020).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喜欢就点个分享、点赞、在看叭~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知识

蓝鹦鹉是什么鹦鹉
鹦鹉日常饲养的错误和危险
心理危机丨如何进行危机干预?
原创 鹦鹉日常饲养的错误和危险
市民爱鸟需求带动野生鸟类偷猎产业
香港可以肆无忌惮养鹦鹉!国内是不是应该学习,放开个人养鹦鹉?
蓝白色的鹦鹉是什么品种的鹦鹉
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花桥乡两名男子非法偷猎画眉鸟被抓!
玻利维亚金刚鹦鹉

网址: 迷人才危险——是什么驱动了鹦鹉偷猎的危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495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蓝喉金刚鹦鹉】蓝喉金刚鹦鹉价格
下一篇: 绿翅金刚鹦鹉的全面饲养指南(以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