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精力把“为什么动物应当拥有道德地位”这个事情说得比较通透,但在这之后有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只字没提,那便是“那又怎样”。即便动物拥有理应公平对待的道德地位,即便人应当更好地对待动物,即便人现在的言行是错误的——那又怎样呢?正确的、善良的未必好报,错误的、邪恶的未尝不可,若有报应,留待身后。
所以总结起来,这其实是一本有些无用的书,道理都懂,可你叫我怎么做吧。
笔记:
从历史上看,动物权利这个说法是近代才有的事。
古代西方宗教的教条中,动物是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存在,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致:动物是为人类的使用而存在的,只有人具有理性。直到19世纪,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人是从其他动物物种进化而来,动物与人的能力差异主要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动物权利这一说法才开始被人们所提起。以至于1976年,唐纳德·格里芬出版了《动物的意识问题》,1975年,彼得·辛格出版了《动物解放》,直至现在各种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建立,各项法案的出台。
但总体来说,西方传统大体上持这样一种观点:由于只有人类才是具有自主性的、理性的、有自我意识的、或能够理解正义的,因而只有人类才拥有、或至少拥有更高的道德地位。动物普遍被看作是为人类所用在存在的。
所以关于动物权利,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动物是否拥有道德地位或道德权利。
有这么几个思路。
1、从物种上看,人与动物在生物学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我们与黑猩猩的两个物种——普通的黑猩猩和矮小的黑猩猩(倭黑猩猩)有着密切的联系。
2、从理性上看,婴儿、智力残障的人具备道德地位。
3、从社会文明上看,黑猩猩已经具备基本的分工协作,简单的语言交流与肢体交流,并且有粗糙的交易。
因此不论是生物学结构上、理性上、社会文明上看,人类与动物都没有绝对的区分,更多的只是程度上的分别。因此书中给予了一个可以选择的观点:区别对待模型。
根据进化的程度,我们将所有的动物置于坐标系中,对高坐标的动物给予更多的利益考虑,对低坐标的动物给予较少的利益考虑。
依据这样的区别对待模型,我们可以接着考虑,那些动物具备情感,动物的情感应当怎样地被尊重,进而捕猎、农场、屠宰场、马戏团、动物园、家庭宠物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还有动物研究是否应当进行,或者应当以怎样的理由进行。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大致。
评论:
这本书把动物具不具备道德地位,应当被怎样尊重这个事儿讲得比较明白。大致思路是:动物与人没有很大区别——部分动物应当拥有道德地位——人类的一些行为是对动物的伤害,应当停止。
但实际上有么个问题:在人类永远不可能物质丰足的文明中,动物会被长期当做资源存在,其根源在于——不平等。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从猿人时期的丛林法则进化而来,从捕猎到圈养,这些都是功用性质的。到了现在物质较为丰富,有些动物又充当了精神需求:打猎、宠物、动物园。
这些需求都是功利性质的,服务的主体是人。
而这一切是由人与动物的不平等所带来的。
在自然选择中,优胜者往往享有特权,不论是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之间,这条定律都不会变。
的确,动物理应具备某种道德地位,但没有任何力量去保障这种道德地位。
人类出于社会文化、精神满足的需要,会去制定一些法案保障弱势者的权益,但这一切都是社会稳定、物质稳定所带来的衍生品。
我把人拆分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当自然属性得以满足时,社会属性会主导人的行为,譬如礼节、譬如尊重,但当社会属性崩溃,暴虐的自然人会重新生长出来,茹毛饮血,不顾羞耻。
所以动物保护仅仅是物质丰富的人所发掘的一个新的精神需求,它是空中楼阁,锦上添花,如同GC主义一般是理论上的美好需求,但可能永远没法实现。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相关知识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ppt.ppt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剖析.ppt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ppt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题库.ppt
动物权利研究
动物权利考验我们的伦理道德
沈睿: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去脉|天涯·头条
动物为何拥有权利?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2)
网址: 【动物权利】矫情的争辩——如何优雅地屠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70447.html
上一篇: 怎么治疗淫肠综合症? |
下一篇: 坦克小希鳟鱼鳕鱼无谷冻干营养高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