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与干预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与干预

摘要: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他们大多存在语言表达困难,虽情绪表现方式外显、直观,但又难以准确表达要求或渴望,当无法传达感受时,特别容易产生情绪行为。情绪行为不仅影响自闭症儿童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目前,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行为已成为教育训练活动的前提,学会管理和干预情绪也是学校和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通过挖掘他们情绪行为的“为什么”,明确“怎么做”呢?在不断实践和总结中我们发现了规律、方法,可以有效指导教育康复训练组织和实施。

关键词:情绪行为  自闭症儿童  干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性等行为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普遍具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情感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系列共患病。特别是情感和行为障碍表现出的焦虑、过度恐惧、惊吓和强迫行为,对危险的感知缺乏或过度反应,对疼痛不敏感,而对触觉或声音过度敏感,易于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自我伤害行为如撞头或自己咬自己等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是教育训练的难题。目前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已很早意识到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教会孩子学会管理情绪也是学校和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时的重要一环。教师与家长需要挖掘“为什么”,明白“怎么做”,既提高教育者干预、矫正能力,又提高教育对象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一、构建评估体系,深究成因

根据情绪行为的量变因素,评估体系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以生态化评估为主,如每学期期初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基本资料、生活环境、身体功能与行为、认知水平和家长意愿等,结合入校后的学科评估,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学生个人档案,纵向比较分析。中期以量化评估为主,针对情绪行为开展个别化评估计划,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靶向施策,注重过程中情绪行为量变分析。后期以家庭和个人情绪行为管理评估为主,检验干预和教学策略实施效果,搜集相关数据完善《特殊生档案》。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为教育者提供全面信息,为教育对象可能产生的情绪行为成因分析提供有据可循,挖掘“为什么”,为情绪行为的干预和矫正指明方向。实施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确立实验班、实验对象,建立台账,明确时间轴点,全面深入完善评估体系建设。

二、明确干预目标,组织实施

目前在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上较常运用到的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和社交故事、个别化教育等。在情绪行为研究中,教师深入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实践运用,不断挖掘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根源,协助学校完成学生评估和档案建设,以多样形式开展家长和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双向辅导,梳理相关家庭指导性教育训练和干预管理内容,实现实操指导成效性的增长。教师作为情绪行为学生干预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挖掘“为什么”和剖析“怎么办”上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确定评估行为功能方法

要解析自闭症情绪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深究“为什么”,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在面对情绪行为问题学生上,首先要确定评估行为功能方法:收集基本资料,确认要介入的行为,定义及准确描述行为,测量行为,评估行为的功能。建立在方式方法上,教师才能精准确立干预策略。

2.挖掘潜在强化物

自闭症的强化物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强化物的作用是保持频率刺激,提高内在积极性。目前, 强化物可以分为食物实物、运动活动、特权、感官上的满足和社会性强化几种类型,都可以辅助情绪行为干预。教师要善于挖掘针对学生个体潜在的强化物,驱动内驱力,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

3.明确行为的功能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外显,教师往往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情绪形式,他们的行为有四种功能:实物强化、注意力强化、逃避或逃避强化及自我刺激强化。明确行为的功能,教师在情绪行为干预中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个别化方案,明确实施方法。

4.六步法辅助干预

开展情绪行为干预,可以借助六步法辅助开展,有效降低自闭症儿童的不恰当行为,增加配合能力。一是进行环境创设,根据干预需要在环境上“精心布置”;二是明确要求,制定符合学情的长短期目标;三是提高预告,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和内容等,做好心理建设;四是视觉提示,抓住自闭症视觉学习优势,以结构化或提示卡等辅助学习;五是给予选择权,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调试心理接受程度;六是奖励好行为,加大好行为的奖励和引导,帮助构建良好的行为情绪反应体系。

三、注重家庭训练,家长配合拓展延伸

根据调查发现,85%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具有负面情绪。焦虑、暴躁、自卑等消极情绪与孩子的轻重程度紧密联系。家长在长期的教育训练中虽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和干预方法,但较缺乏理论支撑,只能解决或缓解暂时性的问题,在长效性和孩子的可发展性上存在认识和行动的局限性。学校与教师要帮助家庭学习情绪管理技能,指导家长家庭训练和日常问题处理,从而双管齐下提高教学效果,帮助自闭症儿童培养健康人格,减少家长的负面情绪。

四、融合生态化教育,强化预后

认识自闭症儿童首先要明确他们也是儿童的一部分,具有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发展方式,更具有普通儿童共性的情绪行为、问题。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融入和适应社会一直是特殊教育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因其群体特点,在特教学校教育中已能成熟地开展语言训练、情境模拟、社区交往等多样性生态教育,在生活中融合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提炼生活经验,这就是生态化教育的概念。 生态化教育强调融合与发展,是一种常态化长效性的教育模式。

在生态化模式下检验和巩固预后效果,需要构建教师、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贯彻好“处处是教育”的理念,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家长提高干预能力,提升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自我管理水平,打开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门锁。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与干预》(立项批准号:FJJKXB20-772,课题编号:2020XB0703)和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管理与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FZ2020GH031)

参考文献

[1]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1.

[2]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共患病[J].融教之家,2018.

[3]盛永进.特殊教育学基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相关知识

自闭症儿童干预方法
近十年国外动物辅助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 社交功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方法
儿童异常行为和干预.ppt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能治愈自闭症儿童吗?
天津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策略
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矫正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自闭症儿童评估工具介绍(一)——PEP – 小浣熊早期干预中心

网址: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与干预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7397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专题笔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
下一篇: 如何科学干预孩子“偏差行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