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新冠或者流感。然而,这些症状的背后还有可能是鹦鹉热。近日,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出现了鹦鹉热病例。鹦鹉热只通过鹦鹉传播吗?不养鹦鹉的人也有风险吗?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别急,我们为您找到了答案。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是鸟类、人类及一些哺乳动物感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养鸟爱好者及禽鸟类从业人员中较为常见,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从事与禽鸟类相关的职业人群、家中有禽鸟类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潜伏期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该病曾在欧洲暴发流行,1893年首次从病鸟中分离出病原体,1894年确认患病鹦鹉为传染源,并命名为鹦鹉热。
传染源: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鹦鹉热衣原体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等;禽类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家禽市场、鸟类集散地点、转运场地或运输工具以及信鸽调教基地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人类一般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尘埃而感染;另外,还可经皮肤、粘膜及消化道等感染,如接触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鸟类、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尘埃等。
高热:该病起病急骤,可突发高热,热度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
头痛:有剧烈而弥漫性的头痛,可持续7-10天。
肌痛、咽痛等:常大汗不止并有恶心呕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
呼吸道症状: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发病后第3-6天,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
其他症状:病情发展时可出现发绀、烦躁、谵妄、昏迷等。
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
鹦鹉热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有相似症状,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且症状与多种常见疾病类似,首诊时医生可能不会第一时间考虑本病,如有鸟禽接触史,请在就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快确诊并接受治疗。
鹦鹉热属于衣原体感染,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鹦鹉热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及治疗时间,考虑到重症者可诱发心肌炎、心力衰竭,从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引发死亡,在此建议有可疑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防止疾病进展。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无论是否饲养鸟禽,在接触鸟禽都后要彻底洗净双手,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规范饲养宠物鸟禽
尽量不要在家饲养鸟禽,如需饲养,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禽,不购买或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产品;饲养多只鸟禽,需注意使用隔板将各个鸟舍分隔开;保持鸟舍空气流通。
❖定期对鸟舍进行清洁、消毒
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在清理鸟舍或被鸟粪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尘埃。清洗时佩戴口罩和手套,清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密切观察鸟禽健康状态
日常饲养中应密切留意鸟禽是否健康,如有异常,应尽快隔离,带病鸟禽到兽医院诊治,并注意做好自身和鸟舍的消毒工作,后续还需继续观察其他鸟禽的健康状况。
❖避免接触活禽,食用禽类煮熟煮透
尽量避免进入活禽市场和购买活禽,如需进入或购买,应注意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来源:《感染医线》)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感染医线》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开白可后台留言)。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相关知识
宠物疾病高发期已到,“铲屎官”们,请收下这份预防指南
北朱雀,小巧又可爱,总是能够吸引爱鸟人士的目光
狗狗毛发干枯还掉毛❓请收下这篇美毛攻略✅
“鹦鹉热”是什么病?还能好好遛鸟吗?
突然高烧不退?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日照林业局举办“爱鸟”主题摄影展 倡导爱鸟护鸟
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爱鸟护鸟 万物和谐 河南举行2021年“爱鸟周“野生鸟类摄影展
警惕!14岁少年养宠物鸟确诊鹦鹉热
妻子买鹦鹉养在阳台 男子感染“鹦鹉热”住进ICU
网址: 爱鸟人士请注意:多地出现“鹦鹉热”,请收下这份防治手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143.html
上一篇: 鸟类冬季饲养管理的要点 |
下一篇: 依安县潇洒哥宠物鸟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