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家庭饲养的常见宠物种类不多,以狗、猫、鱼、鹦鹉等观赏鸟类、仓鼠等为主,基本都符合好看、毛茸茸、能与主人进行简单互动等特点。养蜥蜴、蛇等冷血动物的仍属于小众。
讨论宠物的重点绝对是狗。猫不需要“被溜”,鱼离不开水,仓鼠一出门就找不到了,鹦鹉绝不会被允许自由活动,蛇出没会引起恐慌……狗天性好动,相对听话,体型适中、易于控制,是室外最常见的宠物。各地对于宠物的管理,也集中体现在狗身上。
一、在我国,动物饲养的相关法律有哪些?
欧盟在1987年颁布了一部《保护宠物的欧洲公约》,将“宠物”称作“伴侣动物”。“伴侣”一词,即已明确宠物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不可与空调、洗衣机一类财产相提并论。
在我国当前法律制度尚未为宠物的地位正名,通常将它们看作是主人的财产。甚至,在今年1月,网络上曝出成都一只柯基犬Lion被从六楼摔下死亡,而摔狗者未对主人进行任何赔偿。主人也因在网上散播他人隐私信息,与摔狗者一同被行政拘留了7天。
与动物有关的法律,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等,听名字就知道和常规家养宠物的关系不大。城市养宠人应当了解的,主要是这两个问题:宠物扰民、宠物伤人会怎么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宠物扰民”纳入管制范围,但十分模糊,并未明确“扰民”的类型和标准。
第七十五条 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只能说,如果因为宠物不停地发出噪音(汪汪汪、喵喵喵或是其他),引起邻居报警,被警告后仍不能有效控制,主人可能面临罚款。
至于宠物伤人,主要由《侵权责任法》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规制。
宠物造成他人损害,由主人承担责任。除非被伤者具有故意或是重大过失,如撩猫逗狗、抢夺动物的孩子、攻击主人等,引起动物愤怒或惊吓。
要注意的是,遗弃、逃逸的动物伤人,责任仍归原主人承担。虽说动物被遗弃、逃逸后,很难找到原主人、并对原主人追责,但至少提醒大家,要看管好自己的宠物,不要随便遗弃它们,既然当初选择了它,就要对它负责到底。毛孩子也是孩子,有时不太懂事,但来了就别再想着退货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可能你不适合养宠物。
二、杭州养犬条例,如此不堪吗?
近期,“杭州与狗”的新闻引起热议。得知我在杭州工作,不少其他城市的小伙伴来问过:“杭州养狗这么严格?整治是真的吗?”
通过网络了解到杭州养犬条例之“变态”的只言片语,我特地去搜索,发现这部“变态条例”早在2004年就颁布了。因为一直没有被严格执行,导致市民对它知之甚少,突如其来的专项整治把大家整蒙了,甚至以为这些规定是刚刚出台的。
《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
第七条 严格实行养犬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养犬。
第八条 重点限养区内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禁止从事犬类的养殖、销售活动。……经批准个人养犬的户只准养一只。
第十一条 准许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事项:
(一)根据犬类主管部门的通告或书面通知,按期携带牌证和犬只到指定地点接受验审、免疫接种;
(二)在准养犬颈部系挂由犬类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犬牌;
(三)小型观赏犬在允许出户时间内,必须束犬链,并由成年人牵领。大型犬必须圈(栓)养,不得出户;
(四)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游乐场、车站、航空港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五)不得携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小型出租车除外);
(六)允许携带小型观赏犬出户的时间为19时至次日7时。犬在户外排泄粪便的,携犬人应当立即予以清除;
(七)养犬不得侵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八)犬只宰杀、死亡、失踪的,应当向犬类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九)不得私自繁衍犬只。
这些规定并非杭州独有。
《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
第七条 本市严格实行养犬许可证制度。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养犬。
第八条 重点限养区内严禁个人养烈性犬、大型犬。……公民个人经批准养犬的,每户只准养一只。
第十三条 经批准养犬的,必须遵守下列事项:
(一)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游乐场、车站、航空港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二)不得携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小型出租汽车除外)和电梯。
(三)小型观赏犬出户时,必须挂犬牌、束犬链,并由成年人牵领;一般限养区内经批准养的大型犬应当实行拴养或者圈养,不得出户。
(四)重点限养区内允许携犬出户的时间为20时至次日7时之间,犬在户外排泄粪便的,携犬人应当立即予以清除。
(五)养犬不得侵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六)定期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
除了北京之外,各大主要城市也有类似规定。
这些条例的制定时间都很早,北京制定于23年之前,在15年前修改过一次。杭州的现行管理规定修改于14年前。当时的养宠人不如今天这么普遍,且规定中有很多不科学之处。
如在“非重点限制区”可以养大型犬,却又同时规定大型犬不得出户。大型犬通常指肩高在61厘米以上、体重30公斤以上犬类,常见的小天使金毛、拉布拉多、“雪橇三傻”之一阿拉斯加等都归于此类。这类大狗狗所需要的运动量远远超出吉娃娃、贵宾等小型犬,别说不出门,就是一天少溜了一次,都会让他们抑郁、疯狂。
以及只能在夜间至凌晨遛狗,这不仅限制了狗狗们的活动时间,还变相规定了主人的作息。遛狗只能摸黑出门,悄悄的可以,声张的不要。对动物和人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这些规定并非一无是处。拴绳、及时捡屎、定期打疫苗等,都是被广泛认可的文明养犬必备要素。
但制定的时候一声不吭,十几年之后突然开始严打,实属不妥。以及如何科学地考虑狗狗天性,协调动物与社会的关系,仍是需要探索的。希望此次杭州风波,能让养犬人更加文明,也让规定更加符合“犬性”。
三、养宠大国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国的宠物,是自由与不自由并存。自由之处体现在,遛狗无时间限制,有专门的“狗公园”可供狗狗无束缚地玩耍,民众对于宠物包容度较高等。不自由之处在于,从严规制动物的身份和行为,包括动物危险层次分类制度(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动物或狂暴动物)、动物许可制度(登记后领取狗牌、狗证等)、动物疫病控制和疫苗接种制度,以及在时空上对动物自由行走的限制(任何情况下都禁止未拴缚的狗自由走动)等。
极具特色的,是美国的“狗公园”制度。“狗公园”的正经名字是“脱拴区”,也称“狗狗友好区”(Dog Friendly Areas)。在那里,狗狗们可以不被拴绳,相互玩耍。
进入狗公园有严格的要求。基本有:狗没有过撕咬、攻击他人或其他狗的行为;狗没有暴力或者狂暴行为;狗已获许可;狗被绝育;进行了疫苗接种和处于健康状态。
做了不合规定的事也会被取消入园资格。如主人未能拾捡狗粪;狗有反群体行为,危及、威胁或者其他引起公园成员或社区关系破裂原因的;主人把公园钥匙分享给了不是自己直系亲属或者与自己的狗无关的人等等。
在我国,近年因为宠物、尤其是养狗而引起的纠纷频发。无论是养宠人还是其他一般民众,都希望能够有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协调这一关系。我们希望各城市在制定地方法规时,能更多的考虑动物福利和规定的可操作性,也希望各位养宠人能用更文明的方式养狗。
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家养动物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美国经验的中国借鉴》,于立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2、《宠物保护立法研究——以我国台湾地区为借鉴》,赵得才,安徽财经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知识
在杭州养狗,你应当知道的法律知识点
【普法小课堂】关于养宠物,这些法律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法律服务在身边 |饲养宠物犬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什么法律
法律咨询:养宠物犯法吗?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养狗的法律法规你知道几条呢?
杭州的狗证怎么办?需要多少钱?
文明养犬要牵牢法律与责任的链绳
“铲屎官”必看:养狗的那些法律事儿
“铲屎官”必看!关于养狗的那些法律事儿
网址: 在杭州养狗,你应当知道的法律知识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2277.html
上一篇: 猫是怎么标记自己的领土?方法可谓 |
下一篇: 辟谣:宠物身上的符号并非刺青,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