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种拥有大批“猫猫教”信徒的可爱小动物,还有另一重身份:持证上岗的实验动物。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些诺奖背后猫猫的故事。1912年:经历过肾脏移植的猫
猫和诺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
那一年,法国医生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凭借血管三点吻合术和器官移植方面的工作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雷尔后来因为政治信仰受到诟病,但凭借年轻时的突出成就,他还是被称作“器官移植之父”,和这个称号一起被提及的还有他在各种动物身上开展的一系列器官移植实验。关于卡雷尔,流传最广的故事或许是他曾成功将一只狗的两颗肾脏移植到另一只事先做过肾脏移植的狗身上。其实,他也曾在猫身上成功进行了双肾移植手术,而且,1908年他在猫身上首次成功完成的单肾脏移植手术,证实了单肾移植即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翻阅卡雷尔发表于1906-1908年期间的论文,能看到大量关于猫的肾脏移植手术的记录:
实验9.—— 1907年10月14日准备宿主:灰白的母猫,住在实验室中数月;年轻且身体很好。10月1日,检查尿液——呈黄色、清澈状态,密度 1.039,尿素 5.9克每毫升,没有白蛋白。像往常一样打开腹部和内脏。肠道由用消毒且涂有凡士林的日本丝质毛巾保护。双肾的解剖和摘除:结扎卵巢静脉、下肾上静脉和两个主动脉侧枝。......10月15日 猫有一点病容,喝水,在它的笼子里走来走去。从昨天下午四点到现在只有25毫升的尿液,深黄色,有一点血和白蛋白,密度 1.051。10月16日 猫有好转,喝牛奶并吃了一点肉,尿量16毫升。10月17日 状态很好,喝牛奶,吃了肉。10月18日 同上10月21日 猫已经完全恢复,和术前一样是只正常的猫。......11月7日 猫有点抑郁,在它的笼子里走来走去。11月14日 早上猫看起来很好,但是晚上它看上去病了,它的鼻子里发出声音,拒绝吃饭。11月18日 猫很虚弱11月19日 下午一点死亡。得益于卡雷尔证明了“切除双肾后,仅靠移植单侧肾脏就可以挽救生命”,人们意识到,捐献者只需捐献一半的肾脏便可以挽救生命,这也为后来的活体肾脏移植埋下了伏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终于在 195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梅里尔(John P. Merrill)和戴维·休姆(David Hume)医生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活体器官移植,将同卵双胞胎弟弟的一侧肾脏,成功捐献给了他患有尿毒症的哥哥,就这样,哥哥的生命多延续了八年,而且失去了一侧肾脏的弟弟也安然活到了79岁。对当时的人来说,尿毒症是无异于肿瘤的绝症,五年生存率并不高。而活体肾脏移植的成功,无疑给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1932年:猫的课堂摘除大脑站立的猫丨参考文献[4]
1917年,谢灵顿又把目光放在了猫的耳廓和其能做出的反射上,他细致地定义并研究了猫耳的各种反射,包括缩回反射、折叠反射、覆盖反射、瘙痒反射以及摇头反射,并证明这些反射不需要大脑的参与。在论文中,他写道:“猫的耳廓敏感且灵活,能产生许多反射。其中一个我曾在之前的研究中简单提过,我知道其他人没有关注过它们,尽管毫无疑问,它们肯定被其他观察者遇到过。”同时他还发现,同样不需要大脑参与,猫在面对狗吠、猫叫和鸟鸣时就可以做出尾尖左右摆动或毛发竖立这些反射。这些对猫耳和摆尾等多种反射形式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神经反射的类型远比想象中要丰富。
1981年:真·戴眼罩的猫 如果要给1981年的诺奖典礼上选定一只吉祥物,猫咪或许是最合适的,因为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个团队的科学家,而两个团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用猫来做实验。他们分别是发现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以及弄清楚视觉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大卫·休伯尔(David H. Hubel)和托斯坦·威泽尔(Torsten N. Wiesel)。在斯佩里所处的时代,人们已经通过解剖学发现左右脑被一束纤维连接在一起,这束纤维形状扁平、长约10cm,被命名为“胼胝体”。但当时的人们只知道“胼胝体”在结构上连接了左右脑,并不知道它在功能上的具体作用。于是斯佩里想试试切断胼胝体,来弄清楚它是否能传递大脑两个半球的信息。他选择了视觉信号作为大脑需要接受的信息,这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遮住一侧眼睛来实现半侧大脑半球的信号输入。在发表于1953年的研究中,斯佩里给切开胼胝体的猫戴上遮光眼罩,并教它们分辨方形和圆形。他首先让猫遮住左眼,用右眼学习分辨不同的形状,然后换过来,遮住右眼,让猫用左眼学习分辨完全同样的形状
结果发现,在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正常的情况下,第二次的学习相对于第一次学习内容的强化,因此习得速率则会相对第一次学习突飞猛进。但对于切断了胼胝体的小猫,用右眼学到的知识在第二次左眼的学习依然完全陌生,这说明切断了胼胝体后,两侧脑半球无法进行信息传递。被蒙住单眼的猫需要用另一只眼睛分辨的几组不同的形状丨参考文献[6]
确认胼胝体是大脑两个半球信息交互的桥梁后,斯佩里敏锐地觉察到,为了治疗癫痫而切断胼胝体的病人们无疑是进行大脑左右功能研究最好的实验对象。由此,斯佩里成为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在脑科学的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他们还通过缝合幼猫的眼皮,研究视觉发育期单眼视觉剥夺对视觉皮层的影响,发现视觉的编码是在出生后才形成的,而且需要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视觉刺激”。在视觉发育的黄金时间,眼睛只要闭上几天,视觉皮层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功能变化。由此,他们提出了视觉神经发育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的概念。在这一基础上,后来有了更多的研究证明,不仅是视觉需要发育早期外界信息的刺激,听觉、语言习得以及运动机能等都需要。同时,神经发育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提出,还为了解和治疗儿童白内障和斜视打开了新的大门,如果能抓住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和视力纠正,可以使很多孩子避免终身低视力或眼盲。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不仅仅是获得诺奖的研究),关于猫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些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研究,比如胰腺和肝脏的生理学研究、乙酰胆碱的发现、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等等……都有着猫的身影。让我们说:谢谢猫猫。参考资料:
[1] Carrel, A., Transplantation in Mass of the Kidneys. J Exp Med, 1908. 10(1): p. 98-140.
[2]Ebeling, A.H. and A. Carrel, Remote Results of Complete Homotransplantation of the Cornea. J Exp Med, 1921. 34(5): p. 435-40.
[3]Sherrington, C.S., Decerebrate Rigidity, and Reflex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J Physiol, 1898. 22(4): p. 319-32.
[4]Sherrington, C.S., Flexion-reflex of the limb, crossed extension-reflex, and reflex stepping and standing. J Physiol, 1910. 40(1-2): p. 28-121.
[5]Sherrington, C.S., Reflexes elicitable in the cat from pinna vibrissae and jaws. J Physiol, 1917. 51(6): p. 404-31.
[6]Myers, R.E., Interocular transfer of pattern discrimination in cats following section of crossed optic fibers. J Comp Physiol Psychol, 1955. 48(6): p. 470-3.
[7]Hubel, D.H., Single unit activity in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and optic tract of unrestrained cats. J Physiol, 1960. 150: p. 91-104.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果壳】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相关知识
移除肾脏,摘掉大脑...诺贝尔奖背后还有这些“喵星人”
摘下诺贝尔奖,喵喵队立大功
喵星人主人困惑:母猫绝育只能手术?不!还有这些神奇方法!
喵星人会怀疑人生吗?
摘下诺贝尔奖,喵喵队立大功?科研中的实验动物不止于小白鼠
喂养喵星人速成
喵星之谜:狗狗呼叫行为的研究进展
喵星人的奇妙世界:千奇百怪的猫咪行为解密
PetPace智能项圈:关爱喵星人和汪星人
喵星人的攻击行为:原因与对应措施
网址: 移除肾脏,摘掉大脑...诺贝尔奖背后还有这些“喵星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3275.html
上一篇: 动物实验室都有哪些家具设备? |
下一篇: 摘下诺贝尔奖,喵喵队立大功?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