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普营养】预防心血管疾病,到底要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科普营养】预防心血管疾病,到底要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作者介绍

施咏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等职务。美国Tufts医学院、Cleveland Clinic短期访问学者。

专业特色:炎症性肠病、肿瘤的营养支持,肾脏病、糖尿病、肥胖等慢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预防心血管疾病,到底要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文章来源:瑞金营养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导读

近日,医学界顶级期刊《柳叶刀》发布的PURE研究,又燃起“糖与脂”之战,震动医学界。PURE研究是一项针对不同收入的18个国家,约13万成人(35-70岁),随访近10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有效的膳食频率问卷调查,探讨饮食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的关系。其结论之一是:总脂肪与脂肪类别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关,而且饱和脂肪可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一直倡导的“低脂”、“低饱和脂肪”饮食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错误的吗?

1

碳水化合物、脂肪均是人体必需的“产能”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产能”营养素,是生命活动代谢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并发挥着各自重要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简称“糖类”,以多糖、双糖、单糖和不被消化的膳食纤维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食物中。平日所说的米、面、薯类等“主食”则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人的大脑主要由糖供能,为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的能量供给,一个成人每日至少需要碳水化合物约130克, 折算成食物,除了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奶制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外,每日至少需要100克的谷类主食。

脂肪家族很大,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其中有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中有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

储存和提供能量

构成机体组织与重要生命物质

节约蛋白质作用

抗生酮作用

解毒作用

增强肠道功能

脂肪生理功能

储存和提供能量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提供必需脂肪酸

2

碳水化合物也能“合成”脂肪

人类摄取的食物无论是动物性的,还是植物性的,其主要成分不外乎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这些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酶的分解,成为简单的有机物被小肠吸收而利用。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单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氧化供能。

“不吃肉”就不长肉吗?当然不是。 机体吸收的“多余”的糖会被利用生成内源性脂肪,贮存能量。长期高糖低脂饮食会诱导 “乙酰CoA羧化酶”活性,促进糖转为成脂肪储存,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葡萄糖合成一种叫“软脂酸”的饱和脂肪酸。一般情况下,“糖合成脂肪”这条通道,没有红灯,一路畅通无阻,意味着糖多生产脂肪亦多。因此,“不吃肉,多吃饭”会长“肉”,是有科学依据的。

转自医学美图

3

降低膳食饱和脂肪防治心血管疾病,

错了吗?

心血管疾病(CVD)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每年造成1730万人死亡。自20世纪60年代起,大量动物实验(包括灵长类)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科学合理的降低膳食饱和脂肪摄入量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机对照研究证明,降低膳食饱和脂肪摄入量,以多不饱和脂肪酸替换,能降低CVD约30%的发生率,类似服用他汀类药物。前瞻性队列研究也发现,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低、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较高,与较低的CVD和全因死亡率有关。相反,以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并没有减少CVD的发生率。迄今,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界仍建议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占能量的比<10%),用不饱和脂肪,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图: 不饱和脂肪酸与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的研究

4

预防心血管疾病,究竟该怎样吃?

食物本身蕴含着不同的营养素。“没有不好的食物(Food),只有不好的膳食(diet)。”膳食结构,也称“膳食模式”即各类食物的来源与比例,影响人体代谢。

针对《柳叶刀》的这篇文章中提到的 “低脂饮食”和“膳食指南”,需要说明一下:

低脂饮食,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脂肪摄入要低于一个绝对数值,而是指膳食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比例的确定往往根据各国民众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而定。心血管疾病学术界公布的低脂饮食是指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0%以下,饱和脂肪的摄入量<10%。多摄食蔬菜、水果、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目前各国的脂肪的推荐量标准大致为占能量比20-35%。但是每个人的总能量由性别、年龄、体重、体力活动、疾病状态等因素决定,因此,每人的脂肪摄入量是不同的。即便大家听到的“50克脂肪”的低脂饮食,以成人能量需求1800千卡计算,脂肪占总能量的25%。这篇PURE 研究中指出每日脂肪占能量比24-35%之间,全因死亡率和脑卒中的风险较低。

膳食指南,是由各国的营养健康权威机构为民众发布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包括疾病谱变化,以促进合理营养、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教育国民如何明智而可行地选择食物、调整膳食。所以,膳食指南会根据民众健康状况而更新。

预防心血管疾病,究竟该怎样吃?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两种膳食模式,“DASH饮食”和“地中海饮食”,其共同点,提倡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或单不饱和脂肪,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地中海饮食

每日摄入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面包、谷物、豆类、坚果和种子。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橄榄油。摄入少量或适量的乳制品(主要是奶酪和酸奶)。每周蛋的摄入少于4个。红肉摄入频率低、且量少。随餐饮用少量或适量的葡萄酒。

DASH饮食

摄入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为主,也包括谷类、奶类、鱼类、坚果类。减少饱和脂肪、红肉、甜食和含糖食物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量。

对于我国民众而言,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了国人的健康和饮食文化,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核心内容是平衡、多样化,食之有度。脂肪的推荐量是20-30%,饱和脂肪在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与国际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推荐意见基本一致。因此,国人预防心血管疾病,可参照“膳食宝塔”,采取平衡膳食!

对于我国民众而言,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了国人的健康和饮食文化,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核心内容是平衡、多样化,食之有度。脂肪的推荐量是20-30%,饱和脂肪在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与国际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推荐意见基本一致。因此,国人预防心血管疾病,可参照“膳食宝塔”,采取平衡膳食!

对于个人,如何来把控脂肪摄入的“度”呢?建议到医疗机构由营养专业人士给您解答。

参考文献:

1 .Dehghan M, Mente A, Zhang X, et al. 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017. DOI: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252-3

2. Dietary fa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MJ, 2017.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510

3.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Your Guide to Lowering Your Cholesterol WithTLC [In-ternet]. Available from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

/public/heart/chol/chol_tlc.pdf.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5 (NIH Publi-cationNo. 06-5235)

4. Bach-Faig A, Berry EM, Lairon D et al. Mediterranean diet pyramid today. Science and cultural up-dates. Public Health Nutr. 2011 Dec;14(12A):2274-84.

5. Harsha DW, Lin PH, Obarzanek E, et al. DASH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a summary of study results. J Am Diet Assoc 1999;99(Suppl.):S35–S39

ps:上海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诊疗特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病、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营养门诊时间:

特约专家:周一、周二、周三上午

专家:周一、周三下午

专病:周一、周四下午

普通:周二下午

∷∷∷∷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8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132971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科普营养】预防心血管疾病,到底要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低碳高脂饮食伤心
低碳、低脂饮食到底怎么吃 很多人基本概念就搞错了……
【健康科普】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血管疾病
别把“低脂饮食”和“低碳饮食”误读成不吃肉和米饭面食
原创 Lancet:地中海饮食 vs. 低脂饮食,谁更能预防心血管事件?
低碳饮食
低碳饮食的专家共识,多少碳水才算低碳呢?
【科普营养】适度低碳水饮食的“低”到底是多少呢?
低碳食物vs低脂食物,究竟哪个更减肥?看看《内科学年志》刊出的研究

网址: 【科普营养】预防心血管疾病,到底要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1129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每天一份低脂九宫格午餐,80后妈
下一篇: 别把“低脂饮食”和“低碳饮食”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