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苍沟位于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在洪雅瓦屋山( 相对于成都方向,龙苍沟位于瓦屋山背面 )国家公园建设期间,因生态环境与瓦屋山相同,逐渐被开发成为一个著名的观鸟热点地区。
一、从【三金】开始初识龙苍沟
与贵州宽阔水不同,鸟友口中的龙苍沟【三金】是指金额雀鹛、金色鸦雀和金胸雀鹛,瓦屋山国家公园内还没有发现过金额雀鹛,金色鸦雀和金胸雀鹛在瓦屋山-龙苍沟是春天和初冬是常见种,金额雀鹛也不罕见,只是要拍好是有那么点难度的【需要一些运气,比如我的运气就不佳,每次总要差那么一点,为了写此文,昨天还专程去了趟龙苍沟,想升级金额雀鹛和红翅鵙鹛雄鸟,结果因是坏天气而未果】。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1.5 万只( IUCN 2016 )。
栖息于亚高山、高山沟谷雨林、湿润山地林,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
主要分布在龙苍沟和广西猫儿山。龙苍沟一年四季均可找到这个鸟,只是冬季相对更容易些,主要在龙苍沟通往大石坝的公路两边寻找,它的鸣叫声很轻微,不易发现,通常混在鸟浪中,一不留意就错过了。
种加词 variegaticeps 由 variare(变化)和 caput (头部)组合而成。
拟雀鹛属的属名 Schoeniparus 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σχοινος【skhoinos,急促的、簧舌】和拉丁词【parus,山雀】。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广泛分布,不常见但也不罕见,在东南亚是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7)。
4 个亚种中的 morrisoniana 在台湾,pallida 在东南部,其余的均为 verreauxi。
栖息于低山、亚高山灌丛及竹丛,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种加词 verraeauxi 的语源来自 Jules Pierre Verreaux【1807 - 1873】和他的兄弟 Jean Baptiste Édouard Verreaux【1810 - 1868】,法国动植物贸易商。
亚种名 morrisoniana 意为台湾的玉山;pallida 意为灰黄色的。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或甚常见(Robson 2000)。
6 个亚种中的 forresti 在 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泸水、碧江、怒川江与怒江间山脉;swinhoii 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中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和南部,贵州东部和北部,广西北部,云南东北部盐津和永善等地;amoenus 在云南东南部屏边和西南部澜沧、勐腊等地。
栖息于亚高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栖息于林缘和山坡稀树灌丛与竹林中,通常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
种加词 chrysotis 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词 χρυσος【khrusos,金色的】和 -ωτις【-ōtis,耳朵】。
亚种名 forresti 的语源来自 George Forrest【1873 - 1932】,苏格兰植物学家、探险家、标本采集家;amoenus 意为令人愉悦的;swinhoii 的语源来自 Robert Swinhoe【1836 - 1877】,英国驻华外交官,喜收集标本。
二、春天山谷里悦耳的鸟鸣
春天在瓦屋山国家公园山顶栈道两边、以及龙苍沟通往大石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基地的路上,不时听到山谷里传来悠扬、悦耳的鸟鸣,那是灰胸薮鹛、橙翅噪鹛、黑顶噪鹛、斑背噪鹛、丽色噪鹛、棕噪鹛、眼纹噪鹛的歌声,只是见到它们并不太容易,这么多年在龙苍沟,只见过灰胸薮鹛、橙翅噪鹛、黑顶噪鹛、棕噪鹛、眼纹噪鹛,斑背噪鹛和丽色噪鹛都是一瞥,根本没有拍摄机会。三九天由于山上找不到吃的,眼纹噪鹛、丽色噪鹛会进村。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为 7000 只成年鸟(IUCN 2017)。中国特有种,也是 BirdLife 的限制范围种【狭窄分布种】,仅限于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马边、峨边、屏山和二郎山一带。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灌丛中,单独或成对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活动或寻觅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但在中国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7),个人认为它在中国至少是局部常见的,比如四川的瓦屋山、云南腾冲的高黎贡山。
6 个亚种中的 bethelae 在西藏亚东,affine 在西藏的聂拉木、吉隆、珠穆朗玛峰山脚地区,oustaleti 在西藏林芝、波密和云南贡山,muliense 在四川木里,blythii 在青海、甘肃和四川,saturatus 在云南景东。
栖息于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针叶林和林缘灌丛中,繁殖季成对、其它季节成群出现在丘陵和山地的茂密灌木丛中,寻觅昆虫和植物果实为食。
种加词 affine 的意思是相关的。
亚种名 blythii 的语源来自 Edward Blyth【1810 - 1873】,英国动物学家;muliense 意为木里的【四川木里县】;saturatus 意为颜色丰富;bethelae 的语源来自 Bethel F. Fleming née Harris 博士,美国医生、传教士;oustaleti 的语源来自 Jean Frédéric Émile Oustalet【1844 - 1905】法国动物学家。
三、叽叽喳喳和不停唱歌的是各种小不点春夏,总能听到灰眶雀鹛、灰头雀鹛、黑冠山雀、褐冠山雀【瓦屋山顶】、煤山雀、黄眉林雀、橙斑翅柳莺、黄腰柳莺、白斑尾柳莺、乌嘴柳莺、冠纹柳莺、四川柳莺、比氏鹟莺【瓦屋山顶】、白眶鹟莺【瓦屋山顶】等的大合唱。听到悠扬的歌声,峨眉鹟莺【龙苍沟】就来了,而急促的鸣叫声则可能是峨眉柳莺【龙苍沟】。体型略大的是黄腹树莺、四川短翅蝗莺【龙苍沟】、异色树莺、纹喉凤鹛、白领凤鹛、黑颏凤鹛、中华仙鹟、棕胸姬鹟、灰蓝姬鹟、灰头灰雀,夏季白喉针尾雨燕会在大石坝小河里洗澡。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罕见(Baker,1997)。
仅在中国中部的少数几个地点已知,包括峨眉山洪椿坪附近、荥经县龙苍沟。仅通过外观识别它并不靠谱,最好能听到它的鸣唱。4 - 5 月,峨眉柳莺非常活跃,相对而言容易找到它们,其它季节,它不怎么鸣叫,除非抓在手上仔细观察,否则无法确认是它。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但感觉似乎很少见。夏季栖息于山麓和山地森林中,在茂密林下植被上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与其它鹟莺相比,它下身明亮的黄色更显眼【MERLIN】。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Baker 1997)。3 个亚种中的 intermedius 在福建、云南、广东,zosterops 在西藏东南部。
栖息于山区潮湿森林中的竹林密丛,越冬至山麓地带且加入混合鸟群,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用外形来区分四川短翅蝗莺和高山短翅蝗莺、斑胸短翅蝗莺都不靠谱,最好用 song,但在龙苍沟的春夏,它可是蝗莺的主角,听到它的 song 容易的不要不要的,可想它现身,真心说不容易。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Baker 1997)。2 个亚种中的 concolor 在台湾,在大陆的是 acanthizoides。栖息于高山和中山阔叶林灌丛、竹丛中,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暗色树莺属的属名 Horornis 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ορος【oros,山丘、山坡】和 ορνις【ornis, 鸟】组成。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Baker 1997)。
5 个亚种中的 flavolivaceus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和东段,intricatus 在中国西南部和中部。
栖息于山地稠密灌木丛、竹丛、蕨类植物、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
种加词 flavolivaceus 由拉丁词 flavus【金黄色】和 olivaceus【橄榄绿】组成。
亚种名 intricatus 意为错综复杂、令人不解的。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常见至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
4 个亚种中的 diversa 在甘肃、陕西、宁夏、四川、云南;minuta 在【喜马拉雅山东段】西藏东部;ticolor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和西段】西藏西部。
在高黎贡山和盈江的鸟塘里很常见,迁徙季也时常出现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栖息于海拔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林下灌丛寻觅昆虫。
种加词 ticolor 意为三色的。
亚种名 diversa 意为不同的;minuta 意为小的。
姬鹟属的属名 Ficedula 意为一种冬天变为黑冠的啄无花果的小鸟。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Clement 1999 )。
5 个亚种中的 uchidai 在台湾,ricketti 在云南西部东至福建,nipalensis 在藏南、藏东南。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和林缘及杜鹃灌丛,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树木、灌木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草籽、植物芽苞、嫩叶、花蕾,繁殖期寻觅昆虫。
种加词nipalensis 意为尼泊尔的。
亚种名 uchidai 的语源来自 Seinosuke Uchida【1884 - 1975】博士,日本鸟类学家、昆虫学家;ricketti 的语源来自 Charles Boughey Rickett【1851 - 1943】,英格兰银行家、远东收藏家。
灰雀属的属名 Pryyrhula 的语源来此古希腊词 πυρρουλας【purrhoulas,亚里士多德提及的一种食虫鸟】。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相对常见(IUCN 2018)。
3 个亚种中的 khamensis 在甘肃南部至西南部,mandellii 在西藏东南部。
栖息于亚高山、高山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
种加词 hodgsoni 的语源来自 Brian Houghton Hodgson【1800 - 1894】英驻印度外交官,民族学家,博物学家。
亚种名 mandellii 的语源来自 H.Mandelli【1833 - 1880】印度阿萨姆邦大吉岭的意大利茶园主,鸟类学家;kahmensis 语源来自 Kham【西藏东部与四川西部相邻的一个地区的名字】。
四、不停敲击树木的啄木鸟龙苍沟的自然环境保持相当好,到处都有年长的树木,这里栖息有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红枕啄木鸟、星头啄木鸟、暗腹三趾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甚常见至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2)。
2 个亚种中的 darjellensis 在西藏,desmursi 在中国西南部【西藏、云南、四川】。
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寻觅昆虫和蠕虫。
种加词 darjellensis 意为达吉岭【山的名称】。
啄木鸟属的属名 Dendrocopos 由古希腊词 δενδρον【dendron,树木】和 κοπος【kopos,敲击】组成。
种群规模上限 335 万(IUCN 2020)。
11 个亚种中的 tangi 在陕西、四川;leucotos 在新疆北部和东北;insularis 在台湾,fohkiensis 在福建,sinicus 在内蒙古和河北。
栖息于山地落叶林及混交林山地、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寻觅天牛成虫和幼虫、鞘翅目昆虫、叩头虫、蚂蚁、小蠹虫、吉丁虫、蚜虫、松毛虫和虫卵。
种加词 leucotos 由古希腊词 λευκος【leukos,白色的】和 -νωτος【-nōtos,背部】组成。
亚种名 insularis 意为岛上的;fohkiensis 意为福建的;sinicus 意为中国的;tangi 意为唐氏。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内,通常局部常见至不常见(del Hoyo 等人,2002),中国的种群规模上限大约为 10 万对成年鸟(Brazil 2009)。
5 个亚种中的 hainanus 在海南,pyrrhotis 在云南,其它地方的为 sinensis 。
栖息于山地的常绿森林,常单独活动,寻觅昆虫、蠕虫和其它小形无脊椎动物。
种加词 pyrrhotis 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πυρρος【purrhos,橘红色的】和 -ωτις【-ōtis,耳】。
亚种名 hainanus 意为海南的;sinensis 意为中国的。
噪啄木鸟的属名 Blythipicus 由 Blythi 【英国鸟类学家 Edward Blyth 】和 picus【啄木鸟】组成。五、初冬-晚春针叶林下的小家伙班翅鹩鹛是龙苍沟低海拔针叶林内的留鸟,只是初冬-晚春相对易见。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罕见且局部化( MacKinnon & Phillipps 2000 )。
7 个亚种中的 troglodytoides 在四川中部【宝兴、峨眉、西部康定、西南部甘洛、石棉】;souliei 云南西部腾冲、盈江、德钦、丽江、维西和澜沧江以西以及西藏昌都地区西南部;rocki 在云南西北部盐津和澜沧江以东地区;nanchuanensis 在重庆东南部南川、湖北西南部宣恩、湖南西北部桑植等地;halsueti 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和四川东北部。
栖息于茂密的、林下植物发达、多灌木和苔藓植物的阴暗、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也栖息于竹林、松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斑翅鹩鹛罕见应是因为其习性和生境的缘故,繁殖期开始的早,春节后就可以去四川龙苍沟去音诱它现身了。鸟的 song 一是求偶,二是宣示领地。不音诱想去偶遇,很难很难的。
种加词 troglodytoides 由 Troglodytes【鹪鹩属】和古希腊词 -οιδης【-oidēs,看起来很像】组成。
亚种名 nanchuanensis 意为南川【重庆南川县】的;rocki 的语源来自 Joseph Francis Charles Rock 博士【1884 - 1962】,奥地利/美国植物学家、鸟类学家、民族学家、探险家;halsueti 语源来自 Halsuet,法国传教士;souliei 语源来自 Père Jean-André Soulié【1858 - 1905】,法国传教士,在西藏的一次起义中被杀。
鹩鹛属的属名 Spelaeornis 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σπηλαιον【spēlaion,洞穴】和 ορνις【ornis,鸟】组成。六、原来是鸦雀大本营这里是暗色鸦雀、黄额鸦雀、三趾鸦雀、红嘴鸦雀、褐鸦雀、金色鸦雀、灰头鸦雀、灰喉鸦雀、棕头鸦雀的家,是全球鸦雀的种数最多的聚集地,也是其扬名海外观鸟圈的主要缘由。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1.5 万只(IUCN 2016)。
2 个亚种中的 erlangshanica 在二郎山,其它地方的是 zappeyi。
栖息于高山和高原开阔的湖边和溪流沿岸箭竹丛、灌丛和高草丛中,多成小群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或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7)。
4 个亚种中的 albifacies 在云南西北部,chayulensis 在藏东南,cyanophrys 在青藏高原的东缘。
栖息于亚高山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灌丛、竹丛和杜鹃灌丛中,成小群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昆虫。
种加词 fulvifrons 由拉丁词 fulvus【黄色的】和 frons【额】组成。
亚种名 albifacies 由拉丁词 albus【白色的】和 facies【脸的颜色】组成;chayulensis 来自 Chayul,是西藏东南部察隅河的名字;cyanophrys 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κυανοφρυς【kuanophrus,浓眉的】、κυανος【kuanos,深蓝色】、οφρυς【ophrus,眉毛】。
金色鸦雀属的属名 Southora 来自黄额鸦雀的尼泊尔名 Sugathora。、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相当罕见(del Hoyo 等人 2007)。
2 个亚种中的 paradoxus 在甘肃、陕西、四川,taipaiensis 在秦岭。
栖息于亚高山密木和灌丛中,喜在卫茅、山楂、小檗、棣棠花、蔷薇、五角枫以及松花竹等树丛或灌木丛、竹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嫩芽、果实和种子。
初冬,三趾鸦雀吃树木的果实和嫩竹芽。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相当稀少,尽管在中国局部并不罕见(del Hoyo 等人 2007)。
栖息于亚高山的混交林和针叶林等高山密林中,单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小型无脊椎动物。
种加词 aemodium 的词源来自拉丁词 Oemodium【Oemodi Montes,喜马拉雅山脉】。
红嘴鸦雀属的属名 Conostoma 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词 κωνος【kōnos,呼吸孔】和 στομα【stoma, 嘴】。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相当稀少,罕见于不丹,在中国部分地区相当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7)。
栖息于亚高山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与灌丛,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种子。
种加词 unicolor 意为一种颜色。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7)。
4 个亚种中的 alphonsiana 在四川中部,ganluoensis 在四川甘洛,stresemanni 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yunnanensis 在云南中东部。
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多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种子。
种加词 alphonsiana 的语源来自 Alphonse Milne Edwards【1835 - 1900】教授,法国动物学家,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
亚种名ganluoensis 意为甘洛【四川甘洛县】;stresemanni 的语源来自 Erwin Friedrich Theodor Stresemann【1889 - 1972】,德国i鸟类学家、探险家。
七、深秋-初冬,一些鸟走了,一些鸟来了
秋天-初冬,山林里就安静多了,灰头斑翅鹛、棕腹柳莺、红翅鵙鹛、淡绿鵙鹛、鹰雕、凤头鹰等陆续下山;迁徙的猛禽有些会在龙苍沟暂歇,比如雀鹰、灰脸鵟鹰、苍鹰、红隼、喜山鵟等。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罕见(del Hoyo 等人 2007)。
2 个亚种中的 souliei 在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griseinucha 在云南东南部和越南北部。
栖息于亚高山、高山落叶林的林下植被中,繁殖季节外多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的(Baker,1997)。深秋龙苍沟,很常见。夏季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林缘灌丛中,冬季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针叶林或阔叶疏林、灌丛和灌丛草甸。种加词 subaffinis,affinis 是黄腹柳莺的种加词,sub 意为稍微、有一点。种群规模未知,是最常见的鵙鹛(del Hoyo 等人 2007),中国的种群规模上限估计为 10 万对成年鸟(Brazil 2009)。
8 个亚种中的 validirostris 在藏南、藏东南、云南西北部,其它地区的是 ricketti。
栖息于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山地森林中,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
种加词 aeralatus 由拉丁词 aes【深红褐色】和 latus【边】组成。种群规模尚未知,局部常见于尼泊尔,罕见于巴基斯坦(del Hoyo 等人 2007),中国的种群规模上限估计为 1 万对成年鸟(Brazil 2009)。
4 个亚种中的 xanthochlorus 在藏南【雄性头顶浅灰色,雌性头顶浅绿色】,pallidus 在云南、四川、陕西和福建【雄性头顶带蓝色,耳羽深灰色,白色眼眶】(Reddy 2008)。
夏季栖息于亚高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冬季栖息于中低山森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种群规模上限为 1 万只(IUCN 2021)。
2 个亚种中的 nipalensis 罕见于中国大陆及海南岛。
夏季和冬季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森林地带,寻觅山羌、猕猴、野兔、野鸡、蛇类、蜥蜴,鼬科动物和鼠类。
鹰雕属的属名Nisaetus 由 Nisus【鹰属的旧属名】和古希腊词 αετος【aetos,鹰】组成。种群规模上限 320 万只成年鸟(IUCN 2021)。
7 个亚种中的 melaschistos 在青海,西藏和四川,nisosimilis 在北方。
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寻觅小鸟、昆虫及鼠类。
种加词 nisus 来自古希腊神话,Nisus 是 Pandion 二世的儿子,Megara 的国王。在 Nisus 的城市被自己的女儿 Scylla 出卖给 Crete 的 Minos 后,变成了一只鹰。
亚种名 melaschistos 的词源由古希腊词 μελας【melas,黑色的】和拉丁词 schistus【暗灰蓝色】;nisosimilis 的意思应为像苍蝇的【仅为个人的理解,不保证正确】。种群规模上限 250 万只成年鸟(IUCN 2021)。
10 个亚种中的 buteoides 在新疆,albidus 在黑龙江,fujiyamae 在台湾,schvedowi 在中国其它地方。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寻觅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
种加词 gentilis 意为贵族【鹰猎是饲养、训练和使猎鹰和其他猛禽飞行来狩猎野生动物的传统艺术和实践,在中世纪,苍鹰只限于贵族】。七、寒冷的冬季冬天,白雪覆盖了整个山林,偶尔能听到鸟鸣,鸟儿的遇见率明显降低,在低海拔地区,丘鹬来越冬了。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260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因夜行和林栖习性而不易被发现,不常见。
栖息于阴暗潮湿、林下植物发达、落叶层较厚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夜行性,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的果实。
种加词 rusticola 的语源来自 rusticula 是 Pliny【罗马帝国的元老和作家】和 Valerius Martialis【罗马帝国的诗人】提及过的一种可狩猎的鸟。
丘鹬属的属名 Scolopax 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词 σκολοπαξ【skolopax,鹬】。
八、还有什么
龙苍沟记录过紫宽嘴鸫、林沙锥、栗背短翅鸫、黄脚三趾鹑等很罕见的鸟类,瓦屋山还有赤朱雀、棕腹蓝仙鹟。九、生物多样性地区由于历史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瓦屋山-龙苍沟-峨眉山是中国的生物性多样性地区之一,分布多种中国特有的植物【珙桐、独叶草、峨眉含笑等】、蝴蝶【瓦屋山】、蛙类以及兽类【豹猫、扭角羚、毛冠鹿、林麝、黑熊等】,小熊猫则有较高的遇见率。相关知识
带着宠物去旅行:瓦屋山有宠物寄存吗?
新记录鸟类11种 瓦屋山首届“国际观鸟大赛”成功举行
32支队伍比拼专业知识和观察技能 瓦屋山启动观鸟比赛
萌宠互动、帐篷露营,五一就来曹山未来城实现完美假期
四川宠物友好景区大盘点:带上爱犬共赏美景
2020成都宠物博览会福利活动一览
山斑鸠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犬只饲养管理的通告
伯恩山犬
山绒鼠
网址: 瓦屋山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14574.html
上一篇: 蝾螈的价值与用途 |
下一篇: 【小猪贝贝拍鸟】白颊噪鹛——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