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棕喉雀鹛

棕喉雀鹛

棕喉雀鹛(学名:Schoeniparus rufogularis)是雀眉科、拟希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头顶至枕棕褐色,头顶两侧有宽阔的黑色侧冠纹和白色眉纹,上体和两翅橄榄褐色沾棕。喉白色,下喉有棕栗色横带在白色与灰白色的喉胸之间极为醒目,凭此特征,野外不难识别。虹膜淡褐色,嘴褐色,脚淡黄色。 [1]

棕喉雀鹛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常成对或3-5只成群活动。多在林下灌丛和竹丛上、有时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惧生隐秘。边活动边呜叫,鸣声清脆悦耳,其声似“欺哩、欺哩”或“欺-球-”。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勐腊、勐仑等西双版纳地区。

(概述图参考来源: [2])

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棕色或锈褐色,头侧有一宽阔的黑色侧冠纹向前延伸至额基,向后直达后枕;眼先、眼周白色,一条长的白色眉纹紧邻黑色侧冠纹下,极为醒目;颊和耳覆羽赭褐色或红褐色、有的微沾黑色。上体橄榄褐色沾棕,尤以腰和尾上覆羽较红。尾褐色或橄榄褐色、表面亦沾棕色、与背相似;两翅表面亦与背相似。下体从颏到腹大都白色。胸缀有灰白色,下喉有一棕栗色横带横跨下喉向两侧延伸至颈侧形成一半领环状,两胁赭褐色或黄橄榄色,尾下覆羽棕褐色。 [1]

虹膜淡褐色,嘴褐色,脚淡黄色。 [1]

大小度量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12克

116毫米

11.5-13毫米

56-58.5毫米

50-52毫米

22-25毫米

雌性

-

-

11-11.5毫米

53-57毫米

44-51毫米

21-23毫米 [1]

习性:留鸟。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常成对或3-5只成群活动。多在林下灌丛和竹丛上、有时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惧生隐秘。边活动边呜叫,鸣声清脆悦耳,其声似“欺哩、欺哩”或“欺-球-”。甜美的chi-chu-one-two-three,最后三声上扬。悦耳的chip-chur声。 [1] [4]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1]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勐腊、勐仑等西双版纳地区。 [1]

棕喉雀鹛分布图

繁殖期4-6月。营巢于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地上或灌丛基部。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草、根和细枝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4枚,卵灰色、微具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1毫米×14-15.7毫米。 [1]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棕喉雀鹛滇南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stevensi

Kinnear,1924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东北部、越南北部和中部以及柬埔寨等地。

棕喉雀鹛指名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rufogularis

Mandelli, 1873

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至印度阿萨姆北部。

棕喉雀鹛盂印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collaris

Walden, 1874

分布于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东部。

棕喉雀鹛缅泰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major

E. C. S. Baker, 1920

分布于缅甸东部、泰国东部和北部、老挝北部。

棕喉雀鹛越南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kelleyi

Bangs & van Tyne, 1930

分布于越南中部。

棕喉雀鹛泰柬亚种

Schoeniparus rufogularis khmerensis

Meyer de Schauensee, 1938

分布于泰国东南部和柬埔寨西南部。 [1] [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5]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6]

相关知识

棕喉雀鹛
#1114 棕喉雀鹛
黄喉雀鹛
棕颈钩嘴鹛
让你的宠物鸟儿在棕头雀鹛家养,健康、快乐、安心!
棕噪鹛
锈喉鹩鹛
云林记录 | 棕颈钩嘴鹛,俊俏的白眉鸟
铜喉花蜜鸟中国那里有
中国的鸟(雀形目噪鹛科掩鼻噪鹛属)

网址: 棕喉雀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1459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白喉噪鹛
下一篇: 锈喉鹩鹛 Ru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