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基于媒体样本的实证挖掘与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03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基于媒体样本的实证挖掘与分析
徐翔 开通知网号
【摘要】:社交媒体的有效传播中,传受关系并不是发散态的,而是倾向于传者和受众在相同或相近"影响力层级"间的传播,形成趋同和趋近的"影响力流动圈"。在社交媒体的有效信息流动中,受众最有可能对和自己的影响力层级相近的传者进行反馈,传者得到的反馈最有可能来自和自己的影响力层级相近的受众。社交媒体中这种圈层和等级通路的形成,不仅与线下实体因素及社会属性的作用有关,也基于线上特征的"影响力层级"和话语圈层。对Twitter,YouTube,Google+,Flickr这四种在国际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样本,通过传受双向关联性、受传关联性、传受关联性等方式,计算和检验"影响力圈层"结构与层级相关性。结果显示,"影响力圈层"在所考察的几种典型媒体中都是存在和显著的。社交媒体研究需充分重视传受关系和传受结构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和机制,以及在这种结构背景下的信息流动有效性和话语传播规律。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荣庭;尤丽娜;李珮;可供性视域下虚拟现实媒介对数字出版的构建[J];出版广角;2023年07期 2 阳长征;突发事件中场域组态异构、边度耦合与舆论圈层扩散的内生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22年01期 3 赵梦晗;社交媒体创意劳工的参与和剥削逻辑[J];青年记者;2020年36期 4 燕道成;谈阔霖;认同、差异与抵抗:偶像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受众解读[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05期 5 叶欣;吴飞;数字化语境下的传媒业生态重构[J];新闻与写作;2020年12期 6 朱天;张诚;互联网“下半场”中传媒经济的人类“尺度”:一种基于互联网圈子的推演[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7 陈硕;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内容圈层传播与响应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05期 8 李红岩;杜超凡;试论佛教文化网络传播“圈层化”现象[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9 刘萌;基于社交媒体的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今传媒;2018年04期 10 吕迎蔚;相亲鄙视链传播中的价值呈现[J];新闻知识;201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函擎;网络视像传播审美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婕颖;超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信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 2 梁慕仪;圈层传播视域下党媒在B站的话语调适研究[D];湖南大学;2022年 3 赵赛;爱尔眼科的社交媒体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22年 4 孙琳;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社区电商平台的非雇佣数字劳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5 刘元红;丧子母亲在快手平台中数字化悼念行为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年 6 王伟栋;网络漫画广告的圈层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1年 7 吉珈瑶;移动新闻客户端圈层社区的内容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8 张雅清;媒介融合视域下戏曲电视节目的创新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1年 9 邱芷芸;传统媒体的圈层参与和融合发展[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 10 雷鸣;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短视频出海”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晓婷;分众理论下的“圈层受众”理论及其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7期 2 张志安;束开荣;微信舆论研究:关系网络与生态特征[J];新闻记者;2016年06期 3 程蕾;赵艳艳;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J];新闻世界;2015年05期 4 朱天;张诚;框架理论视域下互联网圈子的传播结构认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5 朱天;张诚;概念、形态、影响: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赵高辉;圈子、想象与语境消解:微博人际传播探析[J];新闻记者;2013年05期 7 刘左元;李林英;新媒体打破了以往社会分层的对话机制和模式[J];新闻记者;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翔;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基于媒体样本的实证挖掘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徐翔;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话语圈层”效应[J];新闻界;2017年02期 3 陈超;传受错位关系下的传播效益[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张倩;《星星之火 百年流光》建党百年大型新媒体直播的场景化叙事策略创新[J];视听;2021年08期 5 唐乐;从“传者—受者”到“对话者”——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传受关系分析[J];新闻大学;2011年02期 6 刘小露;隐蔽的“深后台”:数据新闻生产中的传受关系[J];新闻采编;2022年01期 7 陈超;错位关系下的有效信息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0年07期 8 刘京林;解析传者对受众的移情[J];新闻三昧;2003年03期 9 吴华清新闻价值的创造——论传者与受众的关系[J];新闻前哨;2004年01期 10 李鹏飞;宣传的关键在变灌输为说服[J];军事记者;201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杨方;张建清;作为中介的传者——论周扬建国十七年间的传播活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3 柳珊;新媒体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吴世文;融合文化中的受众:参与和互动实现自我赋权[A];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6辑)[C];2010年 5 郇晓艳;社交媒体背景下体育迷与体育赛事传播的互动研究——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6 杨紫微;社交媒体赋能:我国体育健康传播的现状困境与策略优化[A];2024年全国运动增强体质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4年 7 郭芙蓉;社交媒体时代粉丝典型行为表征与问题反思[A];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第九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论文集萃[C];2019年 8 杜联红;杨潇;谢琴;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体育参与度的影响——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A];第十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下)[C];2023年 9 孙铭辰;李芳;社交媒体视域下运动健康传播的模式创新[A];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新闻传播分会)[C];2023年 10 范雅萱;社交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冬奥会话语实践考察——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A];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新闻传播分会)[C];202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鸣;展示空间信息场与信息传受的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21年 2 庄蔚;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影响力形成机理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3年 3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艺畅;在线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年 5 赵瑾;社交媒体成瘾大学生的注意偏向特征及干预研究[D];广州大学;2024年 6 王东林;迈向整体情境的社交媒体在地化[D];云南大学;2021年 7 李唯嘉;基于内容分享的青年用户社交媒体组合研究[D];清华大学;2021年 8 戴萍萍;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22年 9 阎峰;“场景”即生活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10 薄涛;基于社交媒体的地震灾情数据挖掘与烈度快速评估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说”新闻“传”务求通的思考[D];汕头大学;2003年 2 胡衬春;论传者的认知偏差[D];广西大学;2004年 3 常伟僮;媒介变迁视域下新中国朗诵艺术传受关系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21年 4 沙璐;避风港“通知—删除”规则下上传者的权益保护[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姜奥;“超级IP”:传媒从业者的个体化生存[D];安徽大学;2018年 6 张彪;从当代传受关系的论域中审视媒介权力的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丹丹;初探新闻敏感的培养[D];广西大学;2005年 8 杨毅;西方现代新闻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主体变奏[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卫芬;受众认知偏差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国玉霞;主体间性视域下宣传片传受关系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晓航 胡浩;让更多“承者”变成“传者”[N];经济参考报;2022年 2 潘毅;社交媒体时代的受众策略[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郭建龙;82973次点击罪与罚 四个黄色图片上传者量刑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江月;马斯克440亿美元闪电拿下推特 经济利益与影响力再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 5 本报记者 赵欢;全网4000万粉丝的读书博主做对了什么?[N];工人日报;2024年 6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胡学坤;中华文化对外译介中的守正与创新[N];中国文化报;2023年 7 本报记者 莫鑫;创意融媒产品“出海”,《疫苗大战病毒》抓住受众心[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8 本报记者 练志闲;加快建设学术性数字基础设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9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程瑶;社交媒体下电影与短视频的联动关系研究[N];中国电影报;2022年 10 本报记者 李雪昆;社交媒体:微话题博眼球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知识
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基于媒体样本的实证挖掘与分析
社交媒体传播及影响力
社交媒体互动圈层传播模式:驱动力及社会价值
网络时代媒体的影响力,由何决定?
借助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个体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营销系统研究与实现
观点摘要|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社交媒体情绪对舆情事件传播的影响
探索社交媒体成瘾的维度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基于社交媒体的拟态宠物依恋行为的动机影响: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网址: 社交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圈层”效应——基于媒体样本的实证挖掘与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1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