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主要诊断皮肤病史
病史极为重要。开始诊断时可排除其他瘙痒 性疾病,如其他过敏症、寄生虫感染、皮肤真菌病、肿瘤及免疫介导性疾病。
临床症状
食品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与特应性相似,包括复发性外耳炎、瘙痒、粟粒状皮肤炎、嗜酸性细胞斑及其他嗜酸性细胞性肉芽肿复合体、过度整梳及非季节性皮肤病。
食物试验
食物试验:食物排除饮食及食物激发试验是确定诊断猫食物过敏反应的唯一方法。排除饮食的方法包括水解蛋白食物或新蛋白来源的食物(即鸭肉及青豌豆、兔肉及青豌豆、鹿肉及青豌豆等)。选择好的食物应饲喂8~12周,在饮食消除试验结束时,猫应再用旧的食物进行激发试验,以证实是否发生食物过敏反应。在
用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激发试验后1~2周可再次出现临床症状。
继发感染
若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必须进行诊断治疗,以了解清楚过敏反应后的潜在状况。细胞学检查可评价是否存在细菌或马拉色菌感染。必须采用直接的毛发检查及皮肤真菌检验培养基,培养皮肤真菌,以排除是否感染皮肤真菌病。
诊断注意事项
皮肤检验及血液检验均不能准确的诊断猫的食物过敏。
治疗
改变饮食
用旧食物激发试验后能证实能否发生食物过敏反应。可供选用的方法是用试验食物长期饲喂,或用单种食物成分饲喂单个猫,确定何种食物成分会引起食物过敏反应。如果已知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食物成分,则应仔细阅读猫的食物列表,以选择不会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成分。
控制继发瘙痒
治疗引起瘙痒的继发病因。应治疗皮肤和耳朵的继发感染。此外,外部寄生虫,如跳蚤也可引起瘙痒增加,因此,每年都应控制猫的跳蚤。皮质激素对有些食物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强的松龙有长期消炎作用,因为一些猫难以将强的松代谢为强的松龙,因此是首选药物,按抗炎剂量给药(2.2~4.4mg/kg q12h PO,1周后降低剂量)。
特效药物
曲安西龙、曲安奈德
这种药物具有相对较小的系统性吸收,对一些病猫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并不完全不具有甾体激素潜在的不良反应。
预后
后续饲喂中应避免接触猫咪过敏原,如能避免过敏原或者接受低过敏处方粮,则预后良好。如果复发,要排除是否是因为宠主不遵医嘱,对新日粮过敏,皮肤真菌感染、体外驱虫,同时发生遗传性过敏症及蚤过敏性皮炎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