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的创始人是施启顺教授和柳小春教授,在他们的领导下,本学科于1990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畜禽遗传改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9月获得湖南省科技厅批准,2008年建立了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已基本建成人员业务能力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设备设施较为齐全、研究方向稳定、能持续不断进行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科体系。
本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湖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
本学科设有1个校级研究所、4个研究室,有分子遗传与抗病育种、猪的遗传育种、家畜繁殖调控和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添置了3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目前拥有先进精密仪器设备20多台套,教学和科研设备设施资产总值达1000多万元。
由于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条件,本学科点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2006-2010年新增科研课题53项,其中国家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27项,合作课题8项。到位科研项目经费 1920 万元,其中纵向经费 1474 万元。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农业部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充裕。
在“十一五”期间,共招收博士生18人,授予博士学位23人,招收硕士生125人,授予硕士学位112人。人才培养质量高,马海明的博士学位论文“猪4个新基因的分离、物理定位及MyoG基因SNP研究”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填补了湖南农业大学空白,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另有4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的博士、硕士中,大部分已成为国内一些学术机构的骨干力量,一些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攻读博士学位或工作。
相关知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
宠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招聘工资
宠物猪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应用现状
动物育种学
兽医遗传标记学中的动物遗传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猫遗传育种学》第四版 育猫人要避开的那些坑“遗传缺陷”
网址: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20666.html
上一篇: 宠物美容店长培训班 |
下一篇: 成都天津学习宠物美容师证报考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