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晓古街幼儿园 杜晓菊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优美和谐的环境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增长异常迅速。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然副产品,直接危害环境,但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和巨大的环境隐患。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3~6岁的儿童正处于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吸收力,是树立垃圾分类观念、学习垃圾分类行为的最佳时机。而开展幼儿垃圾分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能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丰富幼儿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养正的目的。
一、幼儿园存在问题及分析
虽然前期已有垃圾分类的相关新闻信息,并且已有北京上海率先开展的示范经验,但是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还并未真正实施。而此次亟待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不应只体现在园部外部环境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师幼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一)幼儿年龄较小,对垃圾分类知识不易理解。
这也是所有幼儿园遇到的共性问题。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知识的吸收和领会也非常有限。垃圾分类工作中,将生活垃圾分为四部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对于幼儿来说,“可回收”就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透彻地理解这个分类,因此在操作中势必会受到影响。更何况还有一些连成人都难以区分的垃圾,如干电池、椰子壳等,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易理解和掌握。
(二)幼儿家庭差异性较大。
随着城市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携子女进城上学。这些家庭的父母愿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但是原生家庭与生自来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导致他们无法很快地转变思想、生活方式,在平时生活中很少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因此,这部分幼儿在家庭中的垃圾分类经验相对有所缺失,习惯的养成也较之缓慢。
(三)幼儿园活动繁多,时间紧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对学前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各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岗位练兵和评比活动。而垃圾分类工作的加入,势必会压缩教师在其他各项活动中的时间与精力,并可能占据他们休息的时间,使教师压力过大、难以分配时间。如何在短期内且各项繁忙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带领全园师幼有效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培养策略
(一)坚持家长和教师带头,发挥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了提高儿童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家长和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并利用程序来感染儿童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行为。一是发挥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在线学习,了解国家推广垃圾分类的原因及其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垃圾分类的原则和控制价值;了解危险废物介绍了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激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构家园和谐共育的全新模式,促进家长的共同成长。第二是发挥同伴引领作用,多外出参观学习,看看其他优秀的学校怎样开展垃圾分类活动。邀请各位专家来园指导工作,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体会、感知,真正把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又加深了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自主、宽阔的平台。垃圾分类,教师先行,是立足于教师这样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以身作则,以身为范,带领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号召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动手,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给学生做好榜样。第三是通过竞争促进增长,提高学习效率。所有教师都可以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通过对容易混淆的垃圾进行定量分类、送垃圾回家、判断和回答等游戏,可以提高教师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为顺利成为垃圾分类达人,学校还应组织垃圾分类培训,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做梳理,标注出最容易出错的问题。比如:家里的残枝落叶也属于“厨余垃圾”,不易腐烂的猪大骨属于“其他垃圾”等。在掌握了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后,又将其传递给身边的人,用行动去践行垃圾分类。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其他地方,当看到有人垃圾投放错误时,及时向他们指出,告诉他们正确的投放方法,并尽可能地向他们科普垃圾分类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引导儿童学习整理垃圾,养成孩子们的好习惯。
(二)坚持系统开展教育实践,形成垃圾分类的正确价值观。
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从小就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信仰、习惯或生活仪式来培养。每天重复教育,在生活中严格执行,将铭刻在脑海中的垃圾分类不断完善。它是一种信仰和价值观,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的身份和精神归属的象征,最终将适应自然。我们必须提高对儿童垃圾分类的认识,对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能力训练,探索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一是利用集体教育活动作为提高儿童环境保护意识的起点。《幼儿园教育准则》规定,“幼儿教育活动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源于生活”,每一次活动安排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比如“不要乱扔垃圾”,“垃圾不可怕”,“我和瓶子做朋友”,“小泪滴”,等等。中班的活动有“环保从我做起”、“清理身边的垃圾”、“大树妈妈”等,大规模的活动有“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爱我家”、“爱护地球”、“变废为宝”活动的设计取决于幼儿的兴趣,使儿童能够初步了解垃圾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垃圾的风险和类型,从而提高儿童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是创造更自然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幼儿园运用多种形式向幼儿和家长宣传“节能环保。低碳行动”知识,引导师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环保小卫士。开展的垃圾分类课程教学活动时,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与故事里以时间为线索起承转合逐步推进故事链条是一样的,现实中,以综合探究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进行体验和认知。综合探究活动是深圳实验幼儿园一贯的教学模式,秉承了幼儿园“三人同行,幸福成长。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幼儿获得成长经验”的课程理念,较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利用幼儿园画廊、板报、家长园地等阵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发放倡议书、微信群推送消息,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扩大宣传效果。
第三是利用区域游戏活动,让儿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例如,在教室的角色区、建筑区、表演区、艺术区等地方放置相关材料,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不光要提升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更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如:生活区中幼儿探索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美工区中幼儿进行垃圾桶绘画,了解不同颜色垃圾桶的正确用途。表演区中幼儿朗诵、表演垃圾分类的儿歌。角色扮演游戏中有许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材料。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每个人都可以将垃圾分类过程集成到角色扮演游戏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更好的融入到活动中。
第四是通过实质性活动促进相互依存,以实现家庭教育的同时发展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丰沃的“土壤”。 将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工,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的心中。例如,开展“学会分类垃圾”活动,以提高儿童对以互动游戏形式分类垃圾和节约资源的认识。开展“亲子环境保护时装秀”活动,邀请父母和儿童利用废旧物品为父母和儿童制作服装展示台,并确定可重复使用和有价值的废旧物品通过生产环保服装产生的废物。开展以家长和孩子的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并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演示。家长和孩子们通过表演学习清楚而生动地分类垃圾。通过垃圾分类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家长、老师以及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分类处理生活中的垃圾,加入一起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三)坚持培育良好社会新风尚,发挥社会氛围的浸润作用。
向所有人宣传社区、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必须建立充分的支助设施,以确保有一个按照分类标准储存和准备垃圾的地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垃圾进行强有力的分类。“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无论在幼儿园内外,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的践行垃圾分类,甚至是影响其他人加入环保行动中。在项目展示环节,孩子们自主走进社区、家庭,以演讲、倡议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影响和带动更多人践行垃圾分类,全面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意识。第二是加强学校广告的主导地位。将垃圾分类广告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采用沉浸式的“走进来”教学模式。“出发并行动”,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让儿童参与彩色和有趣的垃圾分类活动。通常。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必须继续开展环境教育和日常废物分类活动。第三是混合住房的协同效应。要“教育孩子,领导家庭,领导家庭,领导小组”,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提高教育。
(四)坚持垃圾分类有效实施,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幼儿园工作条例》强调,幼儿园德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对幼儿生活和各种活动的微妙影响和贯穿。环境保护、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和培养儿童良好道德是幼儿园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垃圾分类是实施“五个一”的有效措施。在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垃圾分类”作为本章的主题,确定了本章的主要目标:初步了解危险废物、可回收废物和厨房废物的分类特点和模式。其他废物;使用各种调查方法,能够清楚地向同行展示调查结果;养成不倾倒垃圾的良好习惯;爱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对垃圾进行分类。而随着教室收集的可回收垃圾的增加,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成为私人活动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在老师、家长和同龄人的指导下,孩子们最终决定用可回收的垃圾作为手工艺品,然后出售未使用的可回收垃圾。活动前发布了倡议海报,动员大家参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环保亲子作品展中的活动中来。孩子和父母用可回收的垃圾制造玩具,如汽车、坦克、飞机、台灯、花束和悬挂的铃铛。最后选出的作品将在校园、社区街道内展示,向身边的人宣传善待地球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呼吁大家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珍惜有限的地球资源。剩下的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纸和瓶子,老师组织孩子们分类,然后卖给回收站。这次活动让孩子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废弃物变为实用美观的物品,从而提高他们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非常有意义。
总结: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时尚,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幼儿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幼儿园面临着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困难;幼儿家庭差异性较大;活动繁多,时间紧迫等问题。针对这些困境,应积极分析自身情况,调整策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积极有效的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沈瑶,潘俊菊. 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策略研究——以大班德育主题活动“垃圾分类”为例[J]. 河南教育(幼教),2020(02):13-15.
[2]钱佳莹. 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中的实践[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49.
[3]韩品品. 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幼儿园文明行为培养策略[J]. 知识窗(教师版),2020(09):103.
[4]田明璇. 浅谈幼儿园实施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86.
[5]任瑞雪. 岭南地区幼儿园绿色设计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解琳那. 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N]. 西安日报,2019-09-02(009).
[7]阮惠慧. 垃圾分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渗透[J]. 中华少年,2019(35):13+16.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幼儿园萌宠养成教育
幼儿园小动物宠物养成教育方案
如何养成家里垃圾分类的习惯
幼儿园小小动物园:宠物养护与责任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3篇)
季度垃圾分类督查总结
九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亲子活动
幼儿园萌宠养成手册
网址: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33478.html
上一篇: 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现状研究 |
下一篇: 【教育之窗】习惯培养的黄金六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