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神吐槽:徐州中学生虐狗,心理干预比批评教育更重要

神吐槽:徐州中学生虐狗,心理干预比批评教育更重要

一段江苏徐州“中学生虐狗焚狗”的视频最近在网络热传。

视频中,该学生多次踩、踹狗,凄惨的狗叫声连连。随后,学生又往狗身上泼汽油,点火烧狗。画面之残忍,实在不忍直视。

视频流传上网后,一时间引发众怒。部分爱狗人士展开人肉搜索,聚集在涉事学生家、学校门口讨要说法。

随后,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学校也发布了情况说明——学校对此进行了批评教育,涉事学生已积极认错,深表悔恨,诚恳道歉,学生家长也深表愧疚

然而,这并不能让广大网友平息愤怒。虐狗烧狗这样惨无人道的行为,怎么能就批评教育就完事了呢?

部分爱狗人士更是群情激愤。一段他们在学生家楼下和学校门口聚集的视频显示,有人赤膊上阵,有人带头叫嚣,还有向现场投掷鸡蛋、矿泉水瓶等的,甚至有人背着刀堵在学生家门口,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这一幕,怎么那么熟悉?

最近几年,每次出现虐待动物事件,“活杀鳄鱼表演”、“高跟鞋虐杀小猫”、“活剥猫半身皮毛”……都会引发一个固定的反应模式——

网友们发挥“大侠精神”和互联网信息检索技能,“人肉当事人并将其信息公开化,然后拉横幅、围堵、送花圈……

2010年,四川宜宾,两个少年在街头用摔、打、炸的方式虐待一只流浪小狗,并将其拍成视频上传网上,随即被众多网友愤怒地“人肉”。

2015年,广东财经大学大二学生虐猫事件中,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人肉”学生照片、曝光其个人隐私,并前往该校门前拉起横幅、悬挂虐猫照片表示抗议。

这种诅咒、侮辱式的谩骂,以及不计后果的“人肉”搜索,围堵学生及其家庭,其行为模式,与虐待动物相比,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样一种以暴制暴的模式,并没有让虐待动物的行为有丝毫消停,也无法让虐待动物者放弃这种残忍的乐趣,甚至有人以此为业,售卖虐杀动物的照片和视频。

从结果上来看,这类学生虐待动物的事件,多以“学校批评教育,学生忏悔道歉”告终。

只不过,学生们真的知道自己的错误吗?我们来看看四川宜宾两位虐狗当事学生的道歉信——

“知道打小狗错了,自己已经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我不渴望大家能够原谅我,只希望大家不要再骂我的爸妈了。”

“我已经认识到不对,家里人把我痛打了一顿,而且不要我进家门,我现在很后悔,以后再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

道歉信里通篇都没提到,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更多提到的是自己承受的代价——连带父母被骂,或者被家人痛打,甚至驱逐家门——因此而后悔,保证不再犯。

这样的道歉,让人有些疑惑: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只是对网络暴力的妥协?如果是由于害怕而选择暂时屈服,会不会激化他们对社会的敌意,促使其行为朝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

这也凸显了中国法律层面的困境。目前,中国还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无针对普通动物保护的法律,无法对人们虐杀动物的行为进行法律处罚,虐杀动物者最坏不过是得到一个行政处罚或者罚款了事。

但放眼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

比如在美国,法律明确禁止个人以残酷的手段对待动物,所有的动物在被买卖、收留、照看或用于研究或展示,或者作为宠物,都要受到人道的待遇。

德克萨斯州曾有过这样的案例,一男子把一只狗活活烧死后,结果被法院判处入狱10年。

其他国家动物保护的法律也很严格——

意大利规定3天不遛狗将被罚款;

加拿大虐待动物最高处罚为监禁5年;

德国法律规定,一般伤害动物将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将判处有期徒刑3年。

在中国,由于动物保护法的缺位,如何对待虐待动物的群体,成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除了道德谴责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手段惩戒。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当事人以暴制暴,而其他什么都不能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虐待行为。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撰的《精神障碍与诊断统计手册》中记录,持续的虐猫行为符合青少年期发病型品行障碍(F91.2)的典型诊断特征。

换言之,美国医学界认为,持续的虐待动物行为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疾病,通常伴有缺乏同理心;缺乏悔意或内疚;不表达感受或向他人展示情感等问题,需要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而造成这样异常心理的因素很多,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排斥或忽略;儿童期受到不一致的教养方式;过于严苛的纪律;曾经遭受过暴力对待等。

所以,在学生发生虐待动物事件后,学校和家庭除了批评教育后,是不是能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孩子虐待动物的行为,是偶然的,还是持续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出于一时的好奇和模仿,还是为了发泄某种情绪?他是否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偏差?

在弄清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学校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在德国,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德国教育者认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当然,在加强学生动物保护意识方面,徐州十三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其公告声明里提到——主动弥补教育缺失,并以此为戒,对全校学生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上演。尊重和关爱动物,从娃娃抓起。

(媛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神吐槽:徐州中学生虐狗,心理干预比批评教育更重要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沟通策略
硕士论文:照片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从爆哭的高分宠物纪录片到原神批评,聊聊流浪动物救助是与非
收藏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手段
个人成长丨虐猫者心理分析:童年创伤,是滋养“恶魔”的温床!
孩子接受不了批评,一批评就受不了,其实是缺“心理弹性”
虐猫被开除?!虐动物的人是怎样的心理?如何理性应对?

网址: 神吐槽:徐州中学生虐狗,心理干预比批评教育更重要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3371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猫心理研究报告.docx
下一篇: 新租房子担心有猫恐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