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一)选题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关于青春期阶段学生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关于学习、生活和生涯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面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开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随着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大众开始关注引起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是家庭、学校、同伴还是社会。越来越多家长开始疑惑,为什么自己小时候受到批评,虽然当时难过,但过后并不会对自己有太多情绪影响。这一代的孩子却因为一些批评打骂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到自杀。难道孩子们的心灵真的越来越脆弱了吗?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1]提出,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迈进,由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给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带来了“成人感”,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他们心智还未成熟,受教育程度有限,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青春期的生理巨变容易引起学生们情绪情感方面的激荡,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焦虑、冲动、怀疑、情绪内隐是他们的突出特点。除此之外,青春期阶段的学生面对的学业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社会的关注,家长的关心,教师的督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应该关注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心理韧性能够显著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段的个体其 心理弹性特点和现状不同,应该根据其现状和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方式。以往心理韧性领域的研究大多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对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群体,大多关注重点在于留守儿童这部分特殊群体,对于普通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干预研究往往被忽视。在实习阶段与初中生的接触中,了解到此阶段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且问题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学生心理韧性低,对于挫折事件的接受程度较差,从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班主任老师对此也是颇为担忧。Biswas [2]认为,在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促进个体积极面对生活,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避免问题和痛苦事件的发生。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与学生的抑郁水平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与乐观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也呈现正相关[3]。因此心理韧 性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研究选择采用照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韧性进行干预。
(二)研究依据
1.现实依据
根据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严重的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更多人开始疑惑难道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真的越来越低了吗,心灵越来越脆弱了吗?刘文等人[4]在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中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中学生心理韧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可以通过一定训练得以提高[5],而团体辅导这种效率高并容易实施的方法更是在学校中备受青睐。通过文献查阅发现,采用绘画团体辅导,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或基于心理韧性框架模型设计团体辅导方案的研究较多,国内暂时没有采用照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因此研究采用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进行干预,丰富教师在中学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手段。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是毕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由懵懂的小学生发展而来,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成熟,开始出现“成人感”,但是由于自身知识以及经验 的不足,容易误入歧途,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和惧怕的阶段。因此研究选取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欲采用照片团体辅导方式提升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为其身心健康成长,以更好的姿态迎接高中生活,应对高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打好坚实基础。
2.理论依据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提出,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时期,此阶段的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Challen A的心理韧性研究中指出,在学校中促进心理韧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幸福感,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所以提升心理韧性对初中生发展至关重要。大脑偏侧化理论[6]是指人的大脑中左脑和右脑的分工并不相同,左脑或者右脑在语言上的优势性作用就是大脑偏侧化。大脑偏侧化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神经心理学Sperry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大脑分为两个部分功能区,指出左脑主要负责语言的信息加工,逻辑思维,抽象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大脑中的图像处理、视觉、艺术、情绪等,左脑又被称为“抽象脑”“学术脑”,右脑又被称为“艺术脑”“创造脑”,照片疗法主要是由 右半脑的功能区发挥作用,创作过程中得到情绪的释放,从而得到心灵的治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生来就存在机体智慧[7],这种机体智慧会在无形中引导个体自觉向上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是最清楚最了解自己的人,当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个体发展受阻时,自然也是个体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可能会出现迷茫、痛苦、逃避等反应,但是我们应该相信个体的机体智慧,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以及主体地位交给个体,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照片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暂时处于空白,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团体辅导干预主要是采用绘画、舞动、音乐、书法等手段,采用照片疗法为操作工具进行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鲜有。因此研究通过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初中生心理韧性进行干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采用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干预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探索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干预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方案设计与具体实施步骤,从而补充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践经验,希望借此研究丰富国内关于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干预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升初中生心理韧性拓展思路,为今后照片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2.实践意义
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对于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采用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提高初中生心理韧性,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为国内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时,大多数教师一般采用心理健康课或者团体辅导活动课,但是采用照片疗法作为操作媒介的方法在国内还 不太常见,研究为中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提供新的可操作性工具,拓展了教学新思路;同时照片疗法还可以应用于日常学校心理咨询中,丰富了中学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六、总体讨论与结论
(一)总体讨论
研究一对于初中生心理韧性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校当前初中生心理韧性整体上呈现出中等偏上的状态,尤其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这三个维度上呈现良好状态。在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是否单亲家庭这四个人口学变量上,初中生的心理韧性有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民族、是否担任班级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留守儿童、家庭居住地这五个人口学变量上,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二以研究一为基础,设计照片团体辅导方案,为初中生进行为期12次的团辅干预活动,提升心理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同时也为今后在中小学进行照片团体辅导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价值,为今后提升中小学生心理韧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也验证了照片疗法与团体辅导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今后在中小学开展照片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借鉴意义。
(二)照片团体辅导活动建议与指南
1.开展团体辅导前,需要明确团辅活动中使用的主要媒介是什么[59]。照片疗法主要以“照”+“片”,两种媒介进行干预。在进行干预前,需要提前考虑,团辅活动针对的人群适合哪种媒介,例如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干预,这部分群体不能随身携带智能手机拍摄,学校也不能提供拍摄使用的器材设备,因此在干预时可以主要选择“片”为媒介。如果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及年龄18岁以上的群体,拥有手机、相机等相关拍摄设备,可以选择“照”为主要媒介,其他两种媒介作为辅助。在干预过程中,被试所获得的能量来源会更加丰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一种能够发现生活中美好细节的品质,学会为生活着色[60]。
2.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干预时,要考虑素材的准备,即“片”的准备,“片”是否丰富 多样会直接影响到被试活动时的选取范围。例如在活动中涉及动物照片、人物照片、树木照片,作为团辅活动的带领者,需要预先设想成员可能需要的照片,照片的内容是否 大众化、普及化,是否符合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事先了解成员们的喜好,带领者做好预设[61]。常见的可以选取不同形式的杂志、贴画、手抄报等素材。除了“片”的准备,在团辅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其他材料都需要整理好,可能在活动中需要对“片”进行点缀 或者修改时,所用的蜡笔、水彩笔、彩铅笔等,形式要丰富不局限,不仅可以调动成员们创造的积极性,而且创造出的作品更富有展现力[62]。活动中使用双面胶、胶棒还是胶水,也需要考虑到。
3.针对中小学生为干预对象时,注意考虑人数与活动时长的把握,由于中小学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注意力是否集中,时间是否充分等问题都需要带领者做好调节工作。由于照片疗法在活动中十分注重制作的过程,如何“照”、在哪里“照”、谁来“照”、选择什么样的“片”、如何裁剪“片”、是否加工“片”,这些都是我们在活动中需要关注,需要成员们重点体会的,因此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当制作完成后,分享也需要充 足的时间。因此带领者要把握好时间,在研究中发现初中生的注意力可能做不到长时间的集中在活动中,且考虑到如果每次团辅时间太长,在中小学也难以安排。因此活动时长和人数需要谨慎设置[63]。
4.作为团辅活动的带领者,需要注意探索深度的把握。采用照片疗法干预时,成员们 的自我探索和分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成员们对于自我的探索会根据自己成长的经历、 自我反思等因素,水平不一致,因此必要时带领者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引导成员们进行深入的探索[64]。探索深入的程度由成员自身来把握。
(三)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1.人员选取
关于人员选取方面,研究一被试群体的取样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仅选取了河南省漯 河市郾城区的一所初中进行研究调查与干预。虽然研究结果比较理想,但是研究结论缺乏普遍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取样范围。同时研究二仅选取心理韧性较低的学生为被试,对干预方案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被试的选取范围。
2.团体辅导媒介选取
照片团体辅导干预过程中,“照”和“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引导成员感悟拍摄的过程也是一种疗愈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研究过程中采用智能手机、相机、拍立得等照相媒介进行团辅活动的次数较少,“照”的疗愈功能发挥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关注体验“照”的能量,将“照”和“片”的功效结合起来,效果也许会更好。
(四)创新之处
1.填补了照片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初中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方面的空白。
2.将照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应用于提升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研究中。
3.为今后照片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当前我国暂时没有采用照片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进行干预的研究,研究以提高初中生心理韧性为切入点,结合照片疗法相关基础理念,采用实证调研,创新团体干预手段。研究结果可以直接为提高初中生心理韧性提供参考借鉴、为今后照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借鉴、为扩展照片团体心理辅导使用途径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提升、增加团体辅导方式。
(五)结论
1.初中生心理韧性整体良好,呈现均值偏高水平。
2.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以及是否为单亲家庭上,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呈现显著差异,在民族、是否为班级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居住地上,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3.照片团体辅导对于初中生心理韧性提升是有效果的。
4.照片团体辅导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七、教育建议
(一)以照片为媒介拉进亲子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是否为单亲家庭与学生的心理韧性显著相关,因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关系需要维持,即使是亲子关系也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浇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很多种途径,在研究中发现,照片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维度,因此可以考虑将照片疗法应用于拉进亲子关系,例如,父母可以固定时间带着孩子去拍摄照片,每次拍照围绕一种主题,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同时将此时此刻家长与孩子的亲密互动用照片记录下来;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制作剪贴画,带着孩子体验制作的过程,共同完成某件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拉进亲子关系。当然,家长也可以创新照片疗法的使用方式。
(二)增加室外活动频率
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当活动场地设置在室外时,成员们的热情明显高涨,情绪调动效果也显著提升,对于团体辅导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是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成员在活动中的分享,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于目前的校园活动类型并不满意,日常休息放松的活动形式单一,学校以及班主任应该因势利导,从学生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定期举办活动转化学生们的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举办一些室外的或者校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有所学习和领悟,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感。
(三)多维度提升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
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通过成员们分享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并不高。学生被学习占据了多半时间,很少有多余时间关注心 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到的内容也仅仅浮于表面。因此很多同学对于心理健康并不关注,甚至会有一些误解。学校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增加一部分知识科普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分享、社团活动等。知识的了解与实践的领悟相结合,形成合力,通过不同形式共同提升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认识程度。
(四)扩大照片疗法在中小学中的应用
通过照片团体辅导活动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结果可以了解到照片疗法对于初中生的干预效果较好。照片团体为成员们提供了温暖包容的环境,以照片为媒介,为成员们提供了安全委婉的分享方式。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到成员们对于照片形式的团体辅导方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照片、拍摄自己的喜欢的照片、分享自己选择的照片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不同的领悟。这些对于成员们来说是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将照片疗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尝试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用照片疗愈自己,多一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可以开展以照片为主题的活动和比赛,也可以将照片疗法引入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结合在一起,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声明:本硕士论文详细内容请到知网和万方官网下载参考使用,并备注出处,谢谢。
张喆博士团队成员介绍
金俊亨教授(韩)、李羲京博士(韩)、吴楚仪博士、王瑞博士、秦喆助理研究员、方锐老师、黄尤靖硕士生、陈奕佳硕士生、彭麟淋硕士生、袁子雯硕士生、张娜硕士生、王若馨硕士生、周颖硕士生、张冉冉硕士生、曾佳硕士生、马银芳硕士生、王慕妮硕士生、汪文硕硕士生、杨艳硕士生、韩玥彤硕士生、朱科宇硕士生。
张喆简介
张喆博士,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渤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中国照片治疗引进与推广第一人;韩国建阳大学心理咨询硕士;韩国圆光大学艺术治疗学博士。担任职务:韩国又石大学特聘教授,韩国圆光大学特聘咨询专家,韩国照片艺术治疗学会注册督导师(202103051001)。
在国内外发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论文20余篇;参与和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著作6部,心理绘本5部《病毒与小贪》《蝴蝶抱抱》《保护你的勇士》《安全屋》《会魔法的朋友》。
截止2023年6月,在大陆24个省份52个城市带领过艺术(照片治疗)疗愈、绘画心理分析与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疗愈工作坊。
工作邮箱:zhangzhe0429@126.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对大学新生孤独感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分化、归因、干预
一次“动”起来的心理辅导
在线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学术 |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对我国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
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团体干预方法
学术 |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网址: 硕士论文:照片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5419.html
上一篇: 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述 |
下一篇: 一条创业曲线揭示出锤炼心理韧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