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豆栽培技术之品种的选择与种子的处理!

大豆栽培技术之品种的选择与种子的处理!

大豆是人们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黄豆俗称大豆,原产于中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中东北大豆以质优而闻名。大豆营养丰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食材之一。 营养学家为黄豆冠以“植物肉”的美誉,并呼吁“多吃肉不如多吃豆”,民间更有“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的说法。

一、选地与选茬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玉米茬、小麦茬为首选。

没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秋季浅翻深松整地,,垄作地块要起好垄,平作地块要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去年秋季没来得及整地的玉米茬,在融雪后土壤未解冻时用灭茬机械灭除地上部秸秆,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进行对角耙地,耙深15-18cm,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适时播种,出苗后深松起垄;小麦茬在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对角耙地,耙深15-18cm,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适时播种,出苗后深松起垄。

二、主体栽培技术

1、垄三栽培技术:垄距60-70厘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小行距15-18厘米。

2、密植栽培技术:包括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垄距110厘米,垄上种植4行。

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垄距45厘米,垄上双行栽培。

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行距30厘米,平播。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大豆品种粒形与粒大小对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适应能力不同。圆形、大粒种要求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条件。椭圆、扁椭圆、种粒小的品种,较能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东北偏东部平川地区,雨量充足,生产条件较优越,所种植品种多为圆形,百粒重22克的大粒种;西部干旱、盐碱地,多种植百粒重16克的中粒种。陕晋北部黄土高原缺水少肥地区,种植椭圆或扁椭圆,百粒重12克的小粒种。黄淮平原地区,夏播大豆生育期短,易前旱后涝,土壤肥力较低,一般种植百粒重15克的品种,选用品种粒大小,也因用途需求有很大变化。菜用大豆,百粒重40克;生豆芽用的品种,百粒重只5克;作饲料的秋大豆泥豆、马料豆,百粒重10克。

田间管理技术

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间苗对机械条播或大型扣种手摅豆尤为重要,间苗后幼苗分布均匀合理,及时防止苗欺苗现象,可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使幼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间苗一般大豆幼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拨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1、品种选用

选择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大豆品种。大豆有明显的异地增产效果,对多年种植的品种应及时更换,换种可增产15%左右。同一积温带低洼地块应选择生育期提早两天成熟的品种。

2、整地施肥

整地以深耕为原则,最好采用深松旋耕机,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30厘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亩产300公斤地块,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15%的三元复合肥或二铵10一20公斤,施肥后用土盖严压实。

3、适期播种

(1)种子处理。播前选晴天,把种子摊在席子上2厘米左右翻晒1~2天,根据当地病虫害和土壤微量元素选择种衣剂,以保证出苗整齐、植株健壮。

(2)播期。在地下5厘米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 12℃时足墒播1种。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称为足墒。如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造墒,及时播种。

(3)播种方法。等行距条播或穴播,一般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亩留茁1.1万~ 1.5万株。机播亩播种量4~5公斤,人工亩播种量3~ 3.5公斤,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

(4)播后镇压。促进种子吸水发芽,提高出苗率。但土壤湿度大时要晚压或不压,以免地表板结影响出苗。

4、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立即查苗补种,凡断垄20厘米以上的应补栽,20厘米以下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苗高10~20厘米时,及时人工间苗、定苗。

(2)中耕培土。生长前期中耕2~3次,及时除掉田间杂草,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和方便浇水及排涝。

(3)追花荚肥。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高蜂期,一般开花前亩追施二铵15~20公斤,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 .15公斤、尿素1公斤,对水30公斤混合叶面喷洒,可减少花荚脱落。

(4)化学控制。如有旺长趋势,初花期亩用15%多效唑50g,对水30公斤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20%进行第二次控制。

(5)抗旱防涝。花荚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注意排水。有水浇条件的在追肥后,在分枝、鼓粒期各浇一次水。

(6)鼓粒成熟期。当籽粒明显鼓起的植株超过50%,即进入鼓粒期,管理上必须满足后期生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及时防治病虫害。

(7)去杂保纯。结合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去除田间杂荤,用乙草胺乳油等按说明对水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在大豆出苗后用精喹禾灵乳油(垄垄松)等进行茎叶处理,并在收获前去除杂株。

(8)防治病虫。一般有灰斑病(用苯甲丙环唑、多菌灵防治)、霜霉病(用甲霜灵防治)和根潜蝇(用乐果乳油或甲维盐防治)等。虫害主要有食心虫、蚜虫等,应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药剂防治:一般在分枝期,每亩用虫陷阱等低毒农药80-10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或虫害高峰出现时喷药防治。

5、收获脱粒

豆粒成熟、叶子变黄、籽粒收圆变硬,及时在早晨或傍晚收获,防止炸荚。收获后在干净无污染的场地、及日寸晾晒脱粒,防止被雨淋或浸湿发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原创 泗洪发现野大豆有多重要?美国用1粒中国大豆,改变全球大豆行业
白文鸟的食物,可喂食带壳类的种子
中国大豆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原创 大豆已“成熟”,但豆荚内无豆粒,面临绝收,是什么原因?
大豆膳食纤维的生产品牌:大豆膳食纤维生产厂家
中药材当归种子如何处理与种植移栽高产技术,你了解吗?
如何挑选大豆
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如何防治!
大豆浓缩蛋白简介
李德发院士: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完整版)

网址: 大豆栽培技术之品种的选择与种子的处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3678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你真的了解大豆分离蛋白么?
下一篇: 为什么说兔宝宝植物胶板材是“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