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四篇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

第四篇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

1、第四篇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七章 行为科学的产生,第一节 行为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一、行为科学的定义,广义的理解 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以至于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单是一门学科,因而在英文中用复数形式来表示。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 狭义的理解 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学科群。,现在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科学。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历史背景,1政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这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 2经济背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

2、的管理理论。这就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3人文背景。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思考: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实验后开始兴旺起来了。,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1920年发表新国家一书,被人认为是一位政治哲学家。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动态的管理、自由和协作)等。她的有关利益结合、形势规律的论述同泰罗的精神革命、职能管理的精神是一致的。她关于协作、相互影响等论述还同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梅奥等人的论点相似。因此说,她把这两个时期联系了起来,成为两者之间的过渡。,一、玛丽派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1、福莱特的哲学是:人只生活在团体中才有意义。 群体原则:个人的潜力在他被群体生活释放出来以前,始终是潜力而已。 2、对民主提出了新概念: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发展。 3、她认为人群中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协商一致,冲突可以

3、用来为群体服务。提出3种解决冲突的方法: (1)压服的方法(2)妥协(3)利益结合 “利益结合原则”: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 4、认为协作是管理的核心,其应注意的4条基本原则:(1)协作是由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2)是一个连续的过程;(3)协作在工作的早期阶段就存在了;(4)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式中全部要素的相互关系。 5.领导的“循环行为”。,二、雨果芒斯特伯格,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先后发表了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开创性)、一般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企业心理学等著作。 是最先提出心理学能应用于工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心理学家,并最早确定工业心理学的范围和方法。 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 帮助发现最适合于某项工作的工人 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每个人才能达到做高产量 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影响。,三、沃尔特斯科特,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善于对人事管理的研究,先后发表提高人的效率、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人事管理:理论、实务和观点等著作。 最早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中的激励和生产率提高等问

4、题中,把心理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工商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中,促进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 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人事管理的领域,强调职工既是社会实体,优势经济实体,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有不同的特点。,四、保罗索利尔,比利时心理学家,也是工业心理学的首创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应用心理学:研究工作中人的因素的技术的导论。他还发表了论文150篇以上,许多是讨论工业中人的因素的。 索利尔是工业心理学在比利时的先驱者之一,对发展和传播工业心理学做出了较大贡献。,五、查尔斯塞缪尔迈尔斯,英国的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在英国的先驱者。先后于1918年发表了心理学在今日的应用、1925年发表了英国的工业心理学、1932年发表了工商企业合理化等著作。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把心理学从课堂转移到实验室,在其职业生涯的后期又把心理学从实验室转移到办公室和工厂的现场。 最大的贡献是:创建并发展了英国全国工业心理学会。,心理测试题,第八章 行为科学的建立,第一节 梅奥与霍桑实验,梅奥,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是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著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工业中的团体压

5、力和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行为科学的前身人际关系学)等。,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种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必须在“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梅奥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待。,第八章 行为科学的建立,第一节 梅奥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应用,很多企业采用的泰罗制,但劳资矛盾和纠纷此起彼伏,这就促使管理学者转向研究决定劳动效率的原因。,试验场所: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称为“霍桑实验”。,试验时间:1924年-1932年,前后四个阶段(四个试验)。,试验起因:霍桑工厂待遇很好,工人仍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低。为找到原因,美国国家组织研究小组开展试验,拉开序幕。,试验目的: 是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 试验把12名女工分成 “试验组”和 “控制组”,研究工作者对两个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度一样。以后逐步把试验组的照明度降低。但试验组同控制组一样,产量都是一直上升的。 实验结论: 车间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不是重要的因素;由于牵涉的因素太多,难以控制,无法测出照明对产量

6、的影响。,(1)车间照明试验“照明实验”,二、霍桑实验,试验目的: 是了解福利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实验过程: 先后做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试验。提出5个假设,一一验证。 实验结论: 工作条件、休息时间以至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改变,都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位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同工人之间,以及工人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士气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带来产量提高。,(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实验”,试验目的: 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实验过程: 由原来的规定的话题转为自由选择话题、提建议、发牢骚 实验结论: 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工人由于关心个人问题而影响到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成为能够倾听并理解工作的访谈者,重视人的因素。,(3)访谈计划试验“访谈实验”,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依据成员的职位、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明确划分而形成的组织体系。 非正式组织:指工人在企业内部共

7、迥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并达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发展成为种相对稳定的组织。,(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群体实验”,(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群体实验”,实验目的: 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 实验过程: 选出14名男工在一间单独的观察室中进行。其中绕线工和焊工分成3组,每个小组由3名绕线工和1名焊工组成。两名检验工则分担检验工作。 试验结论: 结果表明,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的职能对内在于控制其成员的行为,对外则是为了保护成员,不受管理阶层的干预。,几点结论: 他们之间的派系,不因工作不同而形成,如A派的包括4名绕线工,同时还有1名焊工和1名检验工; 派系的多少受到工作位置的影响,如:A派的几名工人均在工作室前面; 实验组的成员中也有人不属于任何一派,如:W5 每一个派系,都自以为比别的派系好。,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及特点:,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建立,一、霍桑试验的新发现,行为科学正式成为管理学一个重要分支。,梅奥提出现代工业要3个主要问题: 将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物质

8、资料的生产; 系统化地建立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 组织工作,实质是在工作集体中实现超持久的合作与协调。,通过霍桑试验,人们终于发现人群中的一些内部规律,为解决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思路,这就是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不同的的一些新观点: 职工是“社会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 三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社会人的假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来的。沙因把社会人假设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三、“社会人”的假说,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经济人,群氓理论,社会人,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9、人与人的合作交往,得到认同感,无组织的个人行为,个人利益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交往协作, 以感情为导向,社会人特点: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 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的利益而行动。 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是由感情而不是由逻辑引导的。,社会人假设在管理上的应用:,社会人其本质的特点之一在劳动中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营管理者忽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必然造成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工人的表现,并直接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 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四、行为科学的建立,自霍桑实验以后,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行为科学:是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由于人的行为不仅和个体有关而且与群体环境和管理人员的领导方式有关,所以,在西方,对于人的行为的研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流派。,第九章 关于人性的进一步探索,个体行为研究:研究人的积极性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从而更好激发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研究:研究群体动力、士气、规范、沟通等。,领导行为研究:研究领导方式及其效性。,人性假设:管理方式不同源于对人性(人的本质)持有不同看法。,第一节 企业中人的特性理论-人性假设,一、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企业的人性方面文中提出的。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人天生懒惰,不愿意承担责任。 人生而好逸恶劳,所以常常逃避工作。 人生而不求上进,不愿负责,宁愿听命于人。 人生而以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 人习惯于保守,反对改革,把个人安全看得高于一切。 缺乏理性,易于受骗,随时被煽动者当作挑拨是非的对象,作出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以X理论采用的管理方法:

《第四篇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由会员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篇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行为科学理论有哪四个 行为科学理论是什么
行为科学理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试读:  行为科学理论总结
论述行为科学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2021年高级经济师备考知识点:行为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第四篇 谈行为哲学:发挥主动性,别人的经验并不重要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 12Reads管理百科
宝宝什么时间容易产生依恋行为

网址: 第四篇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4988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有哪些行为科学理论?
下一篇: 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