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性易危物种。据有关资料报道:绿尾虹雉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并受到天敌袭击和人类活动威胁,数量不升反降。由于野外种群急速下降,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保护机构尝试以人工扩繁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但收效甚微,目前绿尾虹雉全球笼养种群仅剩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只。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进入全屏
50
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绿尾虹稚的保护上。2018年5月6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今年全球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已于昨日在宝兴蜂桶寨破壳而出!
据悉,2018年3月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实验室成立。今年3月,欧洲雉类协会主席John Coder先生等相关专家访问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借此机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前往基地就绿尾虹稚的孵化、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行为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终于,在今年4月4日,笼养绿尾虹稚产下第一枚卵,并于4月12日确定为受精卵。在蜂桶寨保护区及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枚受精卵于5月5日成功出壳,这也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让人更加高兴的是后续仍有受精卵孵化,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绿尾虹稚破壳而出。
天府早报记者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