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ApaⅠ,BamHⅠ,BglⅡ,EcoR I,EcoRⅤ,HindⅢ,HpaⅠ,KpnⅠ,PstⅠ,PvuⅡ,SalⅠ,ScaⅠ,XbaⅠ和XhoⅠ)对雀形目3科10种鸟类(蒙古百灵,喜鹊,小嘴乌鸦,白腰朱顶雀,锡嘴雀,朱雀,红腹灰雀,灰腹灰雀,红交嘴雀和黄喉NFDA1)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分析).结果表明:雀形目鸟类基因组大小存在遗传多态性,不同类群在酶切类型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雀形目鸟类与非雀形目鸟类在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有着相同的特点,化石记录的地质年代与线粒体DNA分子时钟记录的年代有着惊人的吻合,这两个互为独立事件的统一,提示线粒体DNA作为分子进化的良好工具.
展开
DOI:
10.3969/j.issn.1674-5507.2002.05.007
相关知识
不同食性雁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雀形目鸟类,Current Biology
青藏高原北部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生态学
系统发育框架下鸟类食性差异的分子进化研究
鸣禽(雀形目鸟类)
重建鸟类进化树
藏北高原草甸荒漠繁殖雀形目鸟类的生态适应
中国鸟类研究论文部分目录
[鸟类图片大全带鸟名] 雀形目鸟类图谱大全:388张图!
绿尾虹雉,雉鹑和血雉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及分类地位的研究
网址: 雀形目10种鸟类线粒体的DNA变异及分子进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4648.html
上一篇: 每一种鸟类的所有基因都构成一个什 |
下一篇: 数以百计的新基因组完善了鸟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