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往的研究表明,动物的食性与能量代谢及生存适应密切相关。能量代谢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线粒体编码的13个蛋白质亚基是氧化磷酸化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雁形目鸟类的食性主要包括肉食性、杂食性和植食性3种类型。为了分析食性对鸟类基因组进化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种雁形目鸟类,并根据食性分成3组,下载其线粒体基因组,通过适应性进化分析、放松性选择分析、多态性氨基酸位点检测以及3D结构预测分析,研究这3组鸟类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在进化上的表现。结果发现,食肉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率高于食草组和杂食组鸟类,并且只有食肉组鸟类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受到了放松性的选择压力作用。此外,多态性氨基酸位点检测表明,食肉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多态性位点和有害位点数量远高于食草组和杂食组。而杂食组鸟类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进化速率较低,大部分基因受到强化性选择作用,蛋白质序列中的多态性位点也较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性的雁形目鸟类,其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受到了不同的选择压力,这为食性差异影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分子依据。
中图分类号:
Q951
引用本文
张卫平, 邱冰滢, 张东升. 不同食性雁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分析[J].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13(5): 748-754.
Weiping ZHANG, Bingying QIU, Dongsheng ZHANG. Adaptive Evolution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s in Anseriform Birds with Various Feeding Habits[J]. Current Biotechnology, 2023, 13(5): 748-754.
使用本文
相关知识
动物的进化与适应性分析
鸟类的适应性结构与生态特征.pptx
PNAS:雷富民/屈延华团队揭示3种高原鸟类适应性机制
PNAS:雷富民/屈延华团队揭示3种高原鸟类适应性机制
绿尾虹雉,雉鹑和血雉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及分类地位的研究
雀形目鸟类,Current Biology
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
鸟类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演化:从表型到基因组
四川雉鹑的社群夜栖:探讨早熟性合作繁殖鸟类夜栖空间布置与社会地位的关系
动物的适应性
网址: 不同食性雁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7912.html
上一篇: 功能特征和觅食行为:鸟类吸血蝇幼 |
下一篇: [科研进展] 实验室最新研究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