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猛兽”到“萌兽”,古人是如何成为猫奴的?连皇帝都沦陷了

从“猛兽”到“萌兽”,古人是如何成为猫奴的?连皇帝都沦陷了

【前言】

猫咪这玩意儿,魅力可太大啦,那圆溜溜的大眼睛,软乎乎的肉垫,再加上既傲娇又黏人的性子,把人类迷得死心塌地,甘愿当它的“奴才”。

不管是古代还是如今,猫咪都有着极大的魅力,能让人类为它着迷。据文献记载,在咱国家古代,猫咪起初被称为“狸”,主要负责抓老鼠和看管粮食。

在唐朝的时候,丝绸之路给贵族弄来了波斯猫,很快就变成宫廷里的宝贝,往后啊,猫咪的地位又升了不少,中国人喜欢它喜欢得不得了,那程度以前从来没有过。

这么可爱还魅力十足的生物,人类向来就没法拒绝,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只要有一只猫咪现身,总能轻轻松松就把人类的心给拿下,让咱们心甘情愿给它当奴才。

【甘为狸奴:中国古代猫奴与猫咪的千年情缘】

猫这种生物,神秘还高傲,那优雅又灵巧的身形,还有撩人的眼神,啥时候都在给人类传递诱惑的信息。

在中国,从古时候开始,就有好多书生文人特别追捧它,甚至愿意自称“奴”,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伺候它。

起初,中国人的看法是,猫不叫“猫”,而是叫做“狸”。据古籍说,当时的“狸”个头很大,性子凶猛,常常跟老虎、黑熊一起被提及。

人们都不敢靠近它们,只是在祭祀猫神的时候送上祭品,盼望能得到保佑,让五谷丰收。后来时代不断发展,这种生物慢慢被驯化了,人们凭借它超级敏锐的嗅觉以及捕捉的本事来对付田鼠,守护庄稼。就这样,“狸”有了个更亲切的称呼——“猫”。

一种动物要是真想成为人类的好友,不光得驯顺乖巧,还得会卖乖卖萌。在唐代,首都长安和洛阳到处都是猫咪,它们那潇洒自在的模样,把文人学士们深深给折服了,所以诗词歌赋里常常能看到猫的影子。

比如说,有个叫卢仝的诗人,写过一首《猫》诗来描绘它们活泼的模样。还有那位大文豪白居易,对一只叫“玳安”的母猫那是相当宠爱,还说它是自己的知己。

在宋代的时候,养猫的风气空前兴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把猫当成无价之宝,特别精心地照料它们。

有的人甚至专门写出了像《养猫指南》、《选猫记》这样的“专著”,讲的是怎么仔细挑选猫咪的品种、给它们起好听的名字、准备丰富的猫粮之类的内容。

那时候,长安跟开封都有专门卖猫咪的宠物店,大家抢着买,想把猫咪领回家精心照顾。由此可见,在宋代的时候,猫咪已然变成了特别受宠的明星宠物。

【古代著名“猫奴”】

提起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猫奴”,陆游这位可是不能不提的极品。从陆游自己写的诗里能知道,他一辈子关系最铁的朋友,就是养在身旁的那几只猫。

就像在一首叫《剑南诗稿》的长诗里,陆游讲他家小猫“日夜勤恳地守着家里的食物,不让老鼠偷吃”,可他这个当主人的到处奔波忙碌,家里居然“穷得啥都没有”。

想到猫咪那富裕的日子,再瞅瞅自己的艰难处境,陆游禁不住流下了感慨的泪水。在另外一首诗中,他还说自己的小猫成天啥也不干就有吃有喝,可自己这个“铲屎官”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

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怀念又感慨!反正啊,在陆游起起落落的一辈子中,猫咪肯定是他最亲近的知心伙伴。

陆游平常特别喜欢跟猫咪待在一起,刮风下雨的夜里,他搂着猫就不想出门,到了冬天,还靠着它来取暖,就因为这么真挚的情谊,他在写诗的时候老是提到“狸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开头的“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两句,那可是生动的真实描绘。有记载说,陆游一辈子总共写了十二首咏猫的诗,把他对猫的喜爱展露得特别充分。

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有好些君王肆意放纵,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自家的猫身上。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爱猫成癖”得厉害,他把猫当亲人似的。他有一只特别喜欢的波斯猫,叫“霜眉”,对它那叫一个关怀备至。

嘉靖下令在宫里给“霜眉”专门盖猫舍,严令宫女太监不许靠近,就怕搅扰了它优美的姿态。据内府职掌的记录,“猫儿房有近侍三四个人,专门喂养在皇帝面前有名分的猫”,每天还得拿肉食祭祀,“养了十二只猫,每天喂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这标准高得让人吃惊。

“霜眉”没了以后,嘉靖那是悲痛万分,给他弄了个黄金的棺椁,还亲自下旨给它封了好多头衔,让朝中大臣写悼词挽联来悼念,野史《万历野获编》里记了这件事,能看出这规模相当大。

一个皇帝这般宠爱一只猫,这肯定是从古至今、国内国外都没听说过的稀罕事。

当然啦,在中国历史上,猫奴可远远不止上面说的那几位。像诗人杜牧写的《猫》,还有青词鬼才约客的《衔环驯猫》,书法家赵孟頫的《画猫》,以及画家高克恭的《猫抓鱼图》……无数文人墨客描绘的猫咪,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人对猫咪近乎疯狂的喜爱。

他们当中不少人在政治方面老是被排挤,人生特别不顺,于是就把感情寄托在这些小动物身上,只要看到猫咪那清纯可爱的样子,他们就觉得自己幸福快乐。

不得不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里,神秘又高傲的猫咪把众多文人雅士的心给收服了,变成了他们生命里不能缺少的精神依靠。

起初猫咪被视为“猛兽”,接着能帮人除害,最后却成了人们拿来玩赏取乐的东西,猫咪和中国人的关系那真是变化多端。

但不管人间咋变,只要一声轻轻的“喵呜~”传来,总有读书人和文人趴在地上,甘愿做“奴才”。

不难想到,只要这世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喵星人晃悠着,肯定就还会有主动当“猫奴”的“铲屎官”。中国历史上那些对猫咪着迷的君王大官,估计在九重天之上也会心领神会地笑一笑吧!

【古人与奇特宠物】

在古时候,除了猫和狗这类常见的宠物,人们还养着好多其他特别的动物。

鲁国的大夫臧文仲特别喜欢乌龟,他觉得乌龟能预测是好是坏,有一只乌龟他尤其喜欢,还专门给它盖了房子。

据《论语》所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说的是他在蔡地给乌龟盖了有着山形柱础和藻草梁枋的房子,而这种装饰在那时只有天子的祖庙才能够用。

孔子觉得他用不合礼制的方式招待乌龟,这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臧文仲还老是跟乌龟亲近,想着通过乌龟的举动来判断是好是坏。

他居然弄了一套特别详细的乌龟养护规则,要求仆人每天都得给乌龟准备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得让环境保持干净,要是有人照顾不周,臧文仲就会火冒三丈。

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特别喜欢鹤,在皇宫给鹤弄了住的地方,安排医生照顾,让厨师做好吃的,准备专门的车接送,还从百姓那里搜刮钱财买鹤的粮食。

卫懿公太放纵,引得群臣心里很不满。等到外敌打进来的时候,臣子竟然直接说让鹤去打仗。卫懿公不光宠着鹤,还编出有关鹤的传说,让老百姓敬畏鹤的神奇力量,而且他还下命令,在卫国 600 里的地界内,不准伤害鹤,谁违反了就重重惩罚。到最后,卫国被灭掉了。

唐玄宗特别喜欢舞马,经过训练的这些马能够跟着音乐跳起舞来。每逢节日,马舞表演总是作为压轴节目登场。那些马穿着锦绣衣服,佩戴着金铃铛,还有专人给它们伴奏。诗里面说它们“进寸退尺,左右绰然”,跳舞的姿态“如桃花随风”。

玄宗亲自训练那些舞姿很棒的马,马舞在他生日宴会上是重要节目。安史之乱结束后,好多舞马流落到了民间。当它们听到音乐就跳起舞来,不了解舞马的人觉得是怪异现象,把马给打死了。

除了舞马,玄宗养的舞象也被打死了。据说,玄宗还曾让人绘制全国舞马的分布图,并且亲自去检查。

唐昭宗把猴子当成宠物,封了一只猴叫“孙供奉”,还赏给它红色的官服。昭宗老是跟这猴子一块玩,有时候甚至带着它去参加朝会。

猴子受宠以后可骄傲啦,见着人就抢吃的,把宫人们气得不行。欧洲的贵族女性喜欢把松鼠当宠物,常常抱在怀里或者藏在裙子下面。中世纪的手稿画里有松鼠的图像,因为松鼠又灵活又聪明,还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技巧,所以特别受欢迎。

另外,古人还把猎豹、獾当作宠物。猎豹力气特别大,能够帮主人打猎,獾性格温和,适合在家里养。不过,一般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没功夫养宠物。那些奇特的宠物大多是富裕人家养的,普通老百姓家里常见的是鸡鸭猪狗,要么用来吃,要么用来看家。

【结语】

猫和人的关系那可是多种多样,一开始是敌对的,后来被驯化了,到最后相互依靠。

当下,猫已然深深进入人类社会,变成好多人生活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咱们给猫起了好多可爱的名儿,它们还凭借自身独特的性子讨主人欢心。

相关知识

从“猛兽”到“萌兽”,古人是如何成为猫奴的?连皇帝都沦陷了
盘点古今中外三大猫奴,连皇帝都经不住诱惑:这猫真香
古人养宠记:猫狗是常规操作,虎熊也不在话下,比今人稀奇多了
古人养宠记:猫狗是常规操作,虎熊狮也不在话下,比今人稀奇多了
“猫奴”自古有之,吸花式猫,古人养猫真有一套
原创 “猫奴”自古有之,吸花式猫,古人养猫真有一套
猫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宠物的?历史上的头号猫奴竟然是陆游?
法宠史源丨猫狗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萌宠的?
从电影到社交网络,萌宠是如何成为流量担当的?
成为第一御兽师,从宠物护理开始

网址: 从“猛兽”到“萌兽”,古人是如何成为猫奴的?连皇帝都沦陷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972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盘点古今中外三大猫奴,连皇帝都经
下一篇: 猫咪是如何收服猫奴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