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调查多种监测技术解读 (2013-在原有版本上有修改) 内容提要 一、猫科动物调查方法 二、野外调查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一、猫科动物调查方法 1.1 猫科动物的特点 1)数量稀少 2)单独活动 3) 行踪隐秘 4) 难以直接观察 “只见豹皮,不见活物。”——乔治.夏勒 1.2 猫科动物调查方法 痕迹调查法 自动红外照(摄)像法(推荐使用深圳思远数码技术有限 公司之夜鹰品牌红外监测仪) 非损伤取样法 ——分子生物学研究 GPS数据的解读 食物组成分析 无线电追踪 GPS项圈追踪 指北针的使用 1.2.1 痕迹调查法 猫科动物的痕迹包括那些? 刨痕 抓痕 粪便 尿迹 气味标记 足迹 猎物残留 卧痕 吼叫声 1.2.1 痕迹调查法 刨痕 (Scrape) 刨痕是猫科动物活动经常留下来的痕迹。有时是单 独出现,有时是多个集中在一起。刨痕能准确地反应猫 科动物在一个地区的活动。而要找到这种痕迹最大的难 度在于留下的刨痕不能保持太长时间,很快就会褪去, 而且能否找到刮痕与地表的类型也有关系,在碎石地面、 硬土地和冰冻地上很难找到刨痕。 1.2.1 痕迹调查法 粪便 (Faeces) 粪便保存时间因环境情况而异,在一些沉积少,昆 虫活动也较少的地方保存时间较长,反之保存时间较短。 粪便很可能会在有刨痕的地方找到,典型的情况是粪便 会留在一堆刨痕上或是留在刨痕附近。 犬科动物粪便 猫科动物粪便 在刨痕中发现的 粪便(雪豹) 1.2.1 痕迹调查法 抓痕 (Claw mark) 一些猫科动物会在树木底部用爪留下抓痕。猫科动 物爪上有腺体,能够留下气味标记。同时,猫科动物通 过此过程使其爪更加锋利,方便捕食。 1.2.1 痕迹调查法 尿迹 (Urine) 尿迹有很大的可能出现在刨痕集中的地方。在雪地及 沙地等处较容易找到尿迹。然而,在森林类型栖息地中很 难找到猫科动物的尿迹。猫科动物的尿迹有特殊的味道。 “鼻子是重要的野外调查工具。” 1.2.1 痕迹调查法 气味标记 (Scent–spraying) 猫科动物或在一些特定的地点通过喷射尿液进行标 记,如垂直的岩石、山崖的底部或者粗大的树木底部等。 新鲜标记可以根据它们强烈的气味和它那种有些黑的斑 迹分辨出来。在气味标记地点附近几米的范围内可能找 到刨痕或抓痕。 ©BBC ©BBC 1.2.1 痕迹调查法 足迹(Pugmark) 足迹的存留时间因环境的不同而异。在雪地和泥地 可保留较多的足迹,在森林类型栖息地内则较难发现。 在此类型栖息地进行调查时,通常会首先清理地面腐殖 质,增加发现足迹的概率。 犬科动物足迹 猫科动物足迹 1.2.1 痕迹调查法 猎物残留(Prey remain) 猫科动物在捕猎和进食后猎物的残留。通常包括、 骨头、角、蹄及部分毛发等身体部位。在猎物残留周围 很可能找到猫科动物的活动痕迹,如刨痕、刮痕、足迹 和粪便等。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猎物残留保存时间较 寒冷地区短。 1.2.1 痕迹调查法 卧痕(Rest site) 猫科动物盘卧时留下的痕迹。通常在其临时休息地 或过夜地发现,如洞穴等。周围可伴随发现足迹和刨痕 等其他活动痕迹。由于地面被树叶和腐殖质等覆盖,在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较难发现猫科动物的卧痕。 1.2.1 痕迹调查法
相关知识
中国猫科动物研究与保护进展
【标准解读】国标村庄鼠类防制操作规程解读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上海持续开展野生貉疫源疫病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
宠物行为分析:智能宠物监管系统行为解读技术揭秘
猫科动物“全家福” 您能认出哪几种?
遗传病的调查、监测和预防
2022年上半年鸟类调查监测数据出炉 成都鸟类记录增至532种
运用声纹监测技术 解密成都“鸟语”
宠物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技术
关于印发《2021年青浦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
网址: 猫科动物调查多种监测技术解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1919.html
上一篇: 人类才是最好的狗老师,幼犬们通过 |
下一篇: 狗脸识别技术:提升养犬效率的新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