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同义词生物心理学(蔡厚德著2010版图书)一般指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是201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心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阐释了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机理。

中文名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作    者蔡厚德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1日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

页    数361 页

ISBN754443219X, 9787544432191 [1]

开    本16 开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是心理学与生物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它试图探究和解释行为与各种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物学基础。蔡厚德所著的《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比较全面地反映生物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近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有机地融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体系完整、内容科学、资料新颖、图文并茂和易教易学等特点。全书十一章,依次为“绪论”、“视觉”、“听觉、化学感觉和痛觉”、“注意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语言与音乐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物心理学”、“饮水、进食和性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睡眠与昼夜节律”、“动作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精神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可以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选用,也可为教育学、医学和运动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参考之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与意义

一、生物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生物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三、生物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四、生物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五、研究生物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一、脑损伤法

知识窗1-1 脑损伤研究中的单分离与双分离

二、脑刺激法

三、脑电记录技术

知识窗1-2 动作电位的发现

四、脑磁技术

五、神经成像技术

六、遗传技术

七、神经组织学方法

第三节 脑功能的理论与学说

一、脑功能定位论与整体论

三、人脑功能系统理论

四、大脑功能一侧化(偏侧化)理论

五、模块论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与建议阅读

第二章 视觉

第一节 可见光、暖和视觉传导通路

一、可见光与视觉

二、眼的结构

三、视网膜的结构与功能

四、视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知识窗2-1 反向眼跳与错误监控

第二节 视觉信息的编码与加工

一、感受野的编码与加工

知识窗2-2视觉经验影响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的形成

二、颜色信息的编码与加工

三、视皮层上的模块组织

知识窗2-3 道尔顿与色盲

第三节 视知觉的脑机制

一、视知觉的平行加工通路

知识窗2-4 空间频率假设

二、物体知觉与空间知觉的分离通路

三、视觉失认症

四、视错觉和视幻觉

知识窗2-5 双侧初级视皮层损伤后的导航能力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与建议阅读

第三章 听觉、化学惑觉和痛觉

第一节 听觉

一、声波与听觉

二、耳的结构与功能

三、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四、听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五、声音编码

……

第四章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五章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

第六章 语言与音乐活动的脑机制

第七章 情绪的生物心理学

第八章 饮水、进食和性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九章 睡眠与昼夜节律

第十章 动作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十一章 精神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书名】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简要总结】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类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人类理性之源。我们可以从纷杂的万事万物中高度抽象出一个又一个的概念,而概念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 【图书风格】 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

【书名】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图书风格】生物心理学类图书 【推荐理由】 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物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近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有机的融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详尽的参考框架和学习内容。 【推荐指数】 【

参考资料

1生物心理学.豆瓣 [引用日期2019-03-19]

相关知识

生物心理学如何研究动物行为和进化
认知神经科学
行为神经科学专业介绍及行为神经科学相关课程辅导
大脑与行为: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问题
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行为中的认知神经科学
行为神经科学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综述
神经科学
生物心理学

网址: 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75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从分子到思想: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认
下一篇: 在办公场景中的AI工具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