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现新型抗氧化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现新型抗氧化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现新型抗氧化系统

2009-03-12 来源:抗菌肽与天然免疫实验室 作者:佚名 浏览量:57

  皮肤老化、衰老、色素积累、皮肤炎症以及皮肤癌等疾病与皮肤受到体内外氧化自由基的损害有密切联系。尤其是暴露于外界环境的皮肤可能更多地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如紫外线等而容易受到损伤。蛙类两栖动物裸露的皮肤直接接触于外界环境,没有任何遮盖与保护,且它们相当多的时间直接与阳光接触,这种皮肤解剖学特性和生活习性使其容易受到日光和紫外线的伤害。为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推测蛙类两栖动物皮肤可能有特别的抗紫外线和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该研究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以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生活的高原蛙类-滇蛙为研究对象,探索高原蛙类裸露皮肤在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下的抗紫外线和氧化自由基清除机制。

  他们发现,滇蛙皮肤具有极强的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他们从滇蛙皮肤分泌液中发现了11个家族的抗氧化多肽。这些抗氧化多肽是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在体外,它们可以在几秒钟内清除绝大部分氧化自由基,比目前常用的抗氧化添加剂的BHT(二叔丁对甲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具有快得多的氧化自由基清除速度,且BHT具有慢性毒性和慢性致癌作用,过量添加会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蛙类抗氧化多肽快速、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蛙类皮肤,使其尽可能少地受到日照、紫外线等诱导的自由基损伤。

  编码这些抗氧化自由基多肽前体的基因也被克隆。这些抗氧化多肽由专门的基因编码,其前体也很小,仅由60-70个氨基酸组成。这些前体被加工后释放成熟的抗氧化多肽于皮肤分泌液中以随时发挥抗氧化功能。以前发现了2大类抗氧化系统,一类为基因编码的大分子抗氧化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另一类为小分子有机物如一些维生素。当前发现的基因编码的、且可分泌表达的小分子抗氧化多肽为一类新型抗氧化系统,为此也被称为“第三套抗氧化系统”。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2009,8:571-583),题目为:Antioxidant peptideomics reveals novel skin antioxidant system。该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该成果是皮肤保护、皮肤抗氧化领域的重大发现,对生物医学、抗氧化保护以及化妆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知识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行为功能与进化研究组2021年招聘博士后
昆明动物所揭示海豚水生适应的分子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动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系统取得重要进展
昆明动物博物馆“百鸟园”科普展开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小鼠自身给药系统、大鼠自身给药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柳延虎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跟着主人,狗狗们越来越适应喝牛奶的日子了
中国科学院

网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现新型抗氧化系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97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哪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
下一篇: 原创 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