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讲座中,一位教育专家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如果你做好了饭,叫孩子吃饭,孩子还在电脑旁边兴致勃勃的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叫了两次也不回应。你是把饭直接端给他,让他边吃边看,还是直接把饭倒进垃圾桶?
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大学毕业那一年,我们宿舍八个女孩为了连续看完一部电视剧——《流星花园》,一天一夜没有出宿舍门的事。那一天我们吃泡面,每个人都很投入,开心,同时被剧情所感染。
我想,如果在我们观看的时候,中间停电或者被打扰,心情肯定是低落的,也是很痛苦的。直到现在,宿舍里的姐妹每次聊天时,提到一起追剧的时光,都会津津乐道。
同理,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比较投入的时候,父母强行去打断他,也是一种很不理智、很不人性的做法。
因此,我会选择把饭直接端给他,让他边吃边看,并且,如果这个节目是我喜欢的,我还会和他一起看。
最后,全场观众给出的答案是:
几乎80%的父母都会选择第二种答案——直接把饭倒进垃圾桶。
其实,父母倒掉的不仅是饭菜,还有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即共情能力。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empathy)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它是一种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他人的一种能力。
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被认同,孩子更需要。
儿童是脆弱和无助的,他们的心灵需要激活也需要呵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既要成为孩子进步的推注器,又要成为他们的保护伞。
父母之所以很少对孩子产生共情,是因为很多情况没有把孩子当一个人,而是把他当做自己培养的一个对象,自己管控的一个目标,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越学习儿童心理学越觉得,年轻人在做父母之前真的需要一个上岗证。, 它会告知你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只有大人了解了孩子的感受,才能够真正的对孩子的做法感同身受,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盟军。
当父母做到共情于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无疑有巨大的影响。
首先,缓解孩子不满的情绪。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比较痛苦烦闷的时候,通常他会找自己的父母诉说,其实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安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向父母诉说了自己的烦恼事儿以后,父母只需要给起一个拥抱或者是安慰几句孩子就没事了的原因。
其次,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安全感。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永远是自己避风的港湾和最后的避难所。
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心目中的样子,孩子就会捧着一颗受伤的心转移目标方向。即谁对他好他就依赖谁。
为什么很多孩子有心事以后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说,反而会愿意跟自己的同学说,老师说,就是因为他在父母那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最后,增进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很多厌世的孩子背后站着的肯定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孩子的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
孩子之所以厌世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感觉不到被爱,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柔情。
每天面对一个冷冰冰的家,面对动不动就吼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里几乎是崩溃的。
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孩子最后的依靠。当这种依靠成了海市蜃楼,孩子最后一丝希望被浇灭,所有的期盼在内心轰然倒塌,孩子就会对社会产生无望,出现轻生的念头。
那么,父母如何对孩子产生共情呢?
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达到共情的状态。
倾听有着神奇的功能。
曾经一位咨询师给我们分享她的咨询案例。有一部分人找她咨询的时候,她通常让来访者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己只是一个静静的旁听者。
大多数时候,很多咨询者把自己心中的烦闷,情绪和不满诉说出来以后,心情基本上就好了一多半,而自己所烦恼的真正症结也就找到了。
如果父母能做到认真聆听孩子的诉求,委屈,对孩子的负情绪疗愈也有很神奇的帮助。你会发现,孩子给你说完以后也就释然了,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在孩子面前,我们很难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倾听者。当孩子含着眼泪给我们倾诉委屈的时候,我们会显得不耐烦,甚至无情的打断或者是指责。这个时候,本来一个拥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本来是和孩子增进感情最好的契机,父母却活生生的把它主导为一个恶化亲子关系的事件。
所谓体谅,就是当孩子受到了委屈,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受到了别人的欺负的时候,父母表示很心疼,很理解。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看电视看得入迷的时候,武断地走上前去一把把电视机关掉,并且恶狠狠的指责孩子不学无术。
又有多少父母拿着孩子没有考满分的成绩单,苦口婆心或者指责埋怨,恨铁不成钢。
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正对一档电视节目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别人突然阻止了我们的兴致,我们会怎么想?我们的感受也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偶尔出一点纰漏受领导指责和批评的时候,内心会有多大的委屈?我们的委屈也就是孩子的委屈!
如果父母对孩子能够做到感同身受,至少孩子的内心有了最终的依靠。
所谓认同就是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尊重他的决定。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我们的观念与孩子的观念产生冲突的时候,不妨放手大胆的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做错了,他也有了尝试错误的机会。
一个孩子从小活在美好与一帆风顺中,长大后很难对抗挫折。只有从小让他见识了困难的模样,他才能认住它,长大以后再与它相遇的时候,才有心理防备和应对措施,不至于毫无招架之力。
认同是一种力量,是孩子探索这个未知世界最坚强的后盾。很多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没关系,有爸爸妈妈给你兜底,你怕什么?”简短的一句话,让孩子顿生无穷的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共情能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孩子的幸福感是他生命中最大的营养品。
如果一个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融洽,他就不会变坏,更不会走极端。因为父母一方面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依靠,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又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态度。
父母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如果孩子对父母失望了,他就对全世界失望了。
相关知识
宠物疗愈纯粹的爱是疗愈内在小孩的秘方
揭秘!动物辅助疗愈师主要疗愈哪些人群?
宠物陪伴与情感疗愈
宠物疗愈
宠物对孤独症患者的疗愈作用
狗狗疗愈师
宠物疗愈:咨询室里的“天然疗愈师”
宠灵本草愈肤灵膏:治愈宠物皮肤的灵药
对于教师来说,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冥想与情感疗愈:冥想对情感创伤的疗愈作用
网址: 共情,是疗愈孩子的一味灵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5596.html
上一篇: 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下一篇: 共情能力高的人表现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