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男人失神地坐在路边,你感到他正在为什么事情发愁。是刚刚丢了工作吗?还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或者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种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的能力被称为同理心(em-pathy),也叫作共情。我们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学会了这种能力,但它在社会交往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有时候,仅仅是对方面部的一个微妙表情,我们就能获知他/她的情绪,并取得同感。我们能够出手帮助他人,也需要共情。
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人们正在失去共情的能力。2015年7月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首次调查了中国年轻一代使用互联网与共情水平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大学生中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越多的人,共情能力越低。德国的年轻人中存在同样的现象。而早前在美国进行的研究也发现,美国大学生的共情水平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40%。
尽管这些研究并没有证明互联网的使用与共情水平下降存在因果关系,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的面对面交流对训练共情能力很有必要,但互联网的存在并不是对此起到补充作用,而是削减了面对面的社交时间。
我们感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社会化:微信上有几百乃至几千个联络人;微博和其他社交网站上有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好友;手机上一些对人群更加细分的app上可能也有各自的社交圈。
然而,至少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daniellevitin)看来,这是一种社交的错觉。我们花更多的时间独处,却以为我们处在社交之中。他认为,这让我们更加难以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此外,年轻人共情能力的下降,还可能是因为他们读虚构类书籍读得少了。的确,有研究显示,阅读虚构类书籍的人,其心灵内化(mentalizing)的能力是更强的。这可能暗示了人脑在试图理解虚构人物心理的过程中,心灵内化的能力可以获得锻炼。而心灵内化是共情能够产生的必要过程之一。
在人类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人们是面对面交流的,而人脑也是能够将各种非语言的信息(手势、面部表情、语气、语速等)纳入考虑。而一旦到了互联网上,所有这些非语言的线索都被消除掉了。研究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从远古时期留下的本能就开始发挥作用:在不确定对方的意图的时候,我们会把他当成威胁。
另一方面,研究者还发现,人们在物理上距离越近,他们就越不会尖刻。这些原因让一些人相信,互联网让人变得更加刻薄。(作者为东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共情能力是什么
【育人小文】什么是共情能力?
动物有共情能力吗
猫的共情能力是什么样的?
共情能力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共情能力
低情商的本质是共情能力低,你知道吗?
共情能力高的人表现
高共情能力是什么意思
共情能力高的人表现聪明
网址: 互联网使人类失去共情能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5644.html
上一篇: 医生的“叙事能力”:科学与人文共 |
下一篇: 狗狗的共情能力到底有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