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们为什么驯化动物?——以狗为例

我们为什么驯化动物?——以狗为例

在广阔浩繁的动物驯化史中,驯化(domestication)意味着支配(domination):这两个字的词根之意都是掌握另一存在——将它置于自己的居所或是领地。对于像金鱼这样的小动物,支配它毫无问题。人们总是能够控制和摆弄它,无需进行训练。虽然有故事讲述如何训练金鱼仅仅回应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召唤,但是在恰当时刻表演的能力对于金鱼的宠物身份并不重要。因为金鱼被限制在鱼池或是鱼缸里,它们不可能惹人讨厌。因此真正的挑战在于改变金鱼的形状,而非金鱼的行为。对于大型陆地动物,如果要利用或是享受它们,则必须支配它们。驯服某些大型哺乳动物可能不需要驯化(这里驯化的意思是通过选择性交配繁殖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就是例证。虽然未经驯化,但是它们易于被驯服。它们受驯做很多事,比如拖木料,以及为娱乐马戏团观众而穿上小袄用后腿站立。交配繁殖大象本身很困难,因为大象的孕期和成长期很长,此外,人类没有通过如此手段改变并控制大象的迫切需要。但对于其他大多数大型动物却有此需要,人类发现必须改变它们的生物学构成,否则无法轻易驯服这类动物,也无法使它们在整个成年期驯顺听话。

改变的方向朝哪里?对于那些在野外状态下因过于庞大凶恶而无法操控的野兽,人类如何建立了对它们的支配?改变的方向之一是缩小尺寸。将一个大型动物压缩变小——成为宠物,宠物的字面意思是“小”。动物驯化开始于史前时期,一万多年以前。考古学家用来确定在史前营地中发现的骨骼是否属于驯化物种的标准之一就是尺寸。如何造成体型缩小?是否这是有意为之?即使有意努力控制和驯服,缩小的体型可能多少是意外手段的结果。起码佐伊纳(F. E. Zeuner)持这种看法,他认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农民不具备精心设计地缩小大型牛科动物体型所需的认识。他认为这是由于发生了以下一系列事件:当野牛习惯性地开始劫掠庄稼地时,它们初次接触人类。农民已经有了驯化狗、绵羊和山羊等物种的经验,他们尝试引诱野牛进入人造的畜栏。朝此方向迈出的一步是单独捕获小牛,将其作为宠物在营地附近喂养。有些吸引人的捕获物当然受到仁慈的对待,但是整体而言它们不可能得到持之以恒的关注和照料。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本人对居住和食物要求不高,难以为自己的捕获物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喂养的动物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同野生祖先相比,圈养牛的后代变得较小较弱,也更温顺。经过新石器时代之后,牛的体型日渐变小,直到铁器时代,当时繁殖出的牛依据现代标准会被认为是矮种牛,它们鬐甲的高度不超过一米。

真正的目标是便于管理或控制。较小的体型有助于此。另一个更为直接的方法是阉割,或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予以实施,这使雄性动物更为驯顺。割去某些样本的睾丸却不对其他的器官动手,这意味着人类能够并确实直接干预了繁殖进程。终于人能够掌控哪怕身高力大的牛。一旦动物被完全驯化,变得温顺,人就可以有意设法进行改变,因此动物会更加有用,更能取悦于人。人们可能力图使牛变大,因此出产更多牛肉,或能更好地拉车耕地,然而同时并不会变得凶恶。人们也可能为了宗教原因使牛角变长并改变形状。对马的驯化属于动物驯化史的后期阶段,人力图既繁殖大马,也繁殖小马。因此现在有一个极端是夏尔马(Shire),另一个极端是社特兰矮马(Shetland ponies)。人们可能也运用某些美学标准。野马、驴和斑马的鬃毛短而直立,而各个品种的家养马却有优雅并一侧下垂的鬃毛。此外,家养马以更长更优美的尾巴为傲。

动物幼崽都驯服于成年动物。因此培育动物,使它们始终保留幼年的解剖学和行为特征,这符合人类目的。除了体型,考古学家也将胎儿和未成年特征的保留作为标准,评估一个特定骨骼属于野生动物还是驯化动物。未成年特征包括变短的下颌和面部。狗通常表现出这类特点,但是其他动物也是如此——有时十分夸张——比如某些品种的猪[中白猪(Middle Whit)和名为尼亚图(Niatu)的南美牛等]。对于狗,缩小的口鼻造成牙齿较小。虽然大丹狗(Great Dane)和圣博纳犬(Saint Bernard)可能比它们的祖先狼体型高大,牙齿却要小些。驯化狗的其他幼年特征还包括短毛,卷尾,皮像赘肉一样折叠,和很多品种共有的双耳下垂。下垂的双耳使狗有一种显而易见的顺从模样:想想斯派尼尔犬(Spaniel)。警犬应该有立起的尖耳以便避免哪怕是外表的服从印象。虽然温顺是人们希望的宠物特性,但是不应过分。巴结会令人腻烦,对人类友好可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认为这类行为特征是因为一种过度的幼稚病。这种狗“总是过分嬉闹,在满一岁之后很久,当其他狗已经变得沉着冷静,它们还不停地啃主人的鞋,或是拼命摇动窗帘;尤其是它们保持一种奴隶式的恭顺,而其他狗在数月之后就以一种健康的自信取代了这种态度”。

由于几个原因,驯化对狗的影响值得更细致的考察。原因之一是几乎可以肯定,狗是第一种被驯化的动物。在同人的长期交往中,狗的种类变得不同寻常的繁多,或许超过其他任何动物物种。此外,至少在西方世界,狗是最佳的宠物。它独特地展示出一套我们希望探讨的关系:支配和感情,热爱和虐待,残忍和仁慈。狗一方面唤起一个人力所能及的最好品质——对虚弱和依附性生命的自我牺牲式献身,另一方面诱惑人以一种任性专断,甚至悖理的方式行使权力。两种特性可能在同一人身上共存。

肉眼可见的一个显著事实是狗的多样性。体型的区别是如此之大,令人难以相信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确实由于显而易见的身体原因,最大的狗不能同最小的交配。一只奇瓦瓦(Chihuahua)可能只有4磅,而成年的圣博纳犬重达160磅,体重是前者的40倍。至于腿的种类,一个极端是腊肠狗(dachshunds)蹲伏一般的短腿,另一个极端是灵缇(greyhounds)和萨鲁基犬(salukis)长而优雅的四肢。说到极为不同的头,牛头犬(bulldogs)和巴哥犬(pugs)长着下部突出的颌骨和缩短的头,而俄罗斯灵缇(borzois)的头长而窄。狗的尾巴从团成一卷到新月状都有。毛发的颜色、长度和质地样式繁多,各不相同,甚至还有永远光秃的品种,被称为墨西哥无毛犬(Mexican hairless),与之相反的是毛发不断生长的贵宾犬(poodle)。

本文摘自《制造宠物:支配与感情》

【内容简介】

宠物,究竟是寄托感情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段义孚先生这本大家小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或许颠覆你的认知,不仅促使你重新审视家里的一盆花或一只猫,还指向对政治、历史、社会、自然、职场、家庭等事务的全新解释。总之,它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温柔以待。

【作者简介】

段义孚,著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长期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2012年获地理学界最高奖项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代表作有《恋地情结》《浪漫地理学》《空间与地方》等。

【目录】

导读:找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新途径

致中文版读者

第一章 引 言

第二章 权力和支配

第三章 权力的花园,反复无常的花园

第四章 喷泉和草木

第五章 动物:从力量到宠物

第六章 动物宠物:残忍和感情

第七章 儿童和女人

第八章 奴隶、侏儒和愚人

第九章 支配与感情:结论

索 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们为什么驯化动物?——以狗为例
食肉动物那么多,为什么只有猫和狗被驯化为了宠物?
十万个小知识:为什么狗是人类最先驯化成功的动物?
狗的起源新论:狗可能被驯化过两次
狗的驯化史
对外汉语动物文化词教学探讨——以“狗、龙、猪、马”为例
动物的驯化过程,与猫是否被成功驯化?
动物的驯化
猫为什么没有被完全驯化?其在未来也很难被人类驯化
宠物题材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以纪录片《我们是这样长大的》为例

网址: 我们为什么驯化动物?——以狗为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753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驯化
下一篇: 人类驯化最成功的十种动物,狗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