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渐一日地冷了。
不由得,开始担心街边的流浪动物。
不知道饥寒交迫的牠们,
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冬日。
生到世间这样小小一只,
若是不幸,
不仅要面对自然的威胁,
还逃不开一些变态的魔爪。
2002年,一名大四学生用硫酸将北京动物园内的黑熊、棕熊灼伤;
2005 年,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虐杀了30 只小猫;
2019年,成都一名研究生虐杀流浪狗,并将其肢解;
2020年,山东理工一名在校生对流浪猫进行电击、火烧和剥皮;
2020年,山西太原一男子用开水浇烫一只怀孕母猫,致一尸五命的惨痛后果;
……
层出不穷的虐待事件令人痛心,而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
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民众曾亲眼目睹过虐待动物或本身就有过类似的施虐行为。
面对此类事件,舆论对于个体的愤怒与谴责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该行为的心理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不要小看“ 虐待动物 ”的行为
在人类社会中,“爱护弱小”已经成为一种道德、情感层面的共识,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体现。“弱小”的范围也不仅限于人类层面的“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而是将外延扩展到动物,乃至生物的层面。
施虐者之所以引起大众厌恶与反感,一方面在于其行为本身的恶劣,另一方面也在于对这种道德、情感共识的违背。
如鲁迅先生的洞见:“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施虐者往往选择欺辱和伤害比自己更弱小的所在,而处于更低一级的动物,就成为了他们的施虐对象。
有人指出,伤害的只是动物并非人,不必太过计较。“狗命值几个钱?”且不论该言论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小看了这一行为背后当事人心理的连贯性和对他本人心灵、道德及情感范畴的影响。
在虐待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不只是被虐的动物,还有这一行为共生的虐杀心理对施虐者自身人格的塑造,这将对他进入社会后与他人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后者并非耸人听闻,犯罪心理学相关研究指出,暴力伤人以及杀人案件中,许多罪犯在其青少年阶段都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
在讲述美国上世纪末著名的连环杀手“密尔沃基”食人魔杰弗里·达默( Jeffrey Dahmer)的两部电影——《杀人狂》和《我的朋友是杀人狂》中,都展现了达默在青少年时期虐杀动物的行为。
美国上世纪末著名的连环杀人案件“密尔沃基食人魔”杰弗里·达默(Jeffrey Dahmer)
该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发泄快感,另一方面也正因此塑造和强化了他的变态心理,并最终使他把虐杀动物的手段用到了人身上。
虐待行为,体现“暴力”本质
当阿Q使用“精神胜利法”安抚自己因实力弱小而无法对抗羞辱与伤害时,我们也不应忘记,他以同样的手段去伤害比他更弱小的小尼姑等人。
阿Q的虐待心理与其本身所遭受的虐待和伤害紧密相关,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虐待心理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权力( Power)的获得。
通过虐待,我们能够伤害,控制反抗的弱小者,因而会有一种掌控他人生死的隐秘快感,一种拥有权力的幻觉。
之所以称之为“幻觉”,是因为该权力并不真实存在,施暴者并不真实拥有掌控他人生死的权力,获得的,仅仅是一种“暴力”的快感。
这种心理层面的“暴力”本质,既然会体现为虐待动物,那么,这背后藏着的还可能是凶杀、强奸和家暴。
一些臭名昭著的杀手
正如荷兰神经心理学专家那拉·阿门荣根所说:“在动物虐待发生的地方,人也生活在危险之中。”
提高施虐成本,对抗“非人化”心理
社会对强者的推崇、内卷化、高压竞争,催使一些人逐渐异化,在自我表达的时候,诉诸于简单的暴力。
但,这绝不是虐待的借口。
虐待动物和人,某种程度上,作案者都有着极为类似的心理形态,即将他者视为”非人化“倾向,正因为觉得伤害“非人”,如动物等,是可被接受的,因而出现了肆无忌惮的暴力对待;而面对人时,共情能力的匮乏和对对方“非人化”的贬低,则使其随意发泄着愤怒与不满,。
而虐待动物,更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施暴者一方面不需要复杂的谋划,另一方面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成为了满足私欲和进行自我膨胀的最简易手段。
在评论虐杀动物时,人们常常强调施虐者的道德素质低下,情感,尤其是共情和理解他人他物痛苦能力匮乏,这点固然没有错。
但是,社会的引导和规范同样重要。唯有出台相关法律,将施虐成本提高,才能有效缓解和遏制施暴者的暴行,让他们不再那么肆无忌惮。
圣雄甘地曾说:一个民族对于动物的态度,反映这个民族道德的高度。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演进,相信法律规范将和道德舆论的约束一起,将成为绑住施虐者双手的有力武器。
附:各国动物保护法案一览
美国:虐待动物可定重罪
美国不但制定了《反虐待动物法案》,还专门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对人该给动物提供什么样的正常生存环境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美国,虐待动物将受到经济处罚甚至被判刑,最高可罚款5 万美元或判处14 年监禁。
英国:动物保护法律多而全
早在1809 年,就有人在英国国会上提出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提案。
1822 年,世界上第一个反虐待动物法案在英国诞生,两年后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 反虐待动物协会“ (PSPCA )。
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十多个,如动物保护法、鸟类保护法、宠物法、动物遗弃法等。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与时俱进,哪怕饲养用以食用的动物,法规都要求由专职人员进行” 无痛感“ 宰杀。
德国:买狗都有严格规定
德国的宠物店不得贩卖犬只,《犬只饲养法》对每只狗休息、运动的空间,犬舍的建筑材料、规格、温度、湿度等均有严格规定。
相关动物保护规定,一般伤害动物最高可判处3 年有期徒刑。弃犬者将面对折人民币高达23 万元的罚款。
加拿大:虐待动物最高处罚为监禁5 年
加拿大政府在2014 年提出第52 法案,修订了原刑法中有关虐待动物的条款。法案规定,凡杀害动物都属于违法行为,故意虐待动物的处罚由之前的最长6 个月监禁提高至5 年。
意大利:三天不遛狗都要被罚款
意大利都灵市议会的一部法规规定:“ 狗主人可以骑自行车遛狗,但速度不能使狗太劳累” ;如果狗主人三天不遛狗,将被除以最高达650 美元的罚款。
意大利的动物保护法规定:虐待或遗弃宠物者可被判入狱1 年或罚款1 万欧元。
BY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杀猫,到杀人” | 为什么我们应该严惩虐待动物者
面对虐待动物事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为什么有些儿童会虐待动物?
原创 不爱请别伤害!虐待动物事件频发,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社交媒体上灵长类宠物的悲剧:揭露背后的虐待真相
中国什么时候能通过《反虐待动物法》?
反虐待动物法
宠物八哥爱吃醋 不能容忍主人看报纸
马上评丨反虐待动物立法,需要的是社会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
网址: 深度丨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动物虐待?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8625.html
上一篇: 儿童对动物心理的信念 (Chil |
下一篇: 还记得那些小时候被我们捉来当“宠 |